我的創作樂曲 -My Original Music-

  

2012/03/16

Mogami Platinum 開箱測試心得

今天收到Mogami Platinum了,用貴鬆鬆的UPS寄來,還收了我二百多塊錢的稅金XD

我買6 & 12ft兩種長度,打算之後串效果器


線身構造介紹


使用G&H鍍金接頭


驗明正身,3302 Ultra Dynamic Instrument Cable


很囂張的警告標語


=====================測試心得======================

講一下12ft的測試心得,因為現在手邊沒有可以現場收音的器材,故以文字敘述代替

首先、最後一張照片上面打的警告標語是真的!!XD
動態真的很好,對Picking的反應很靈敏,大小聲的音色有差異、且隨著Picking力度增強Gain也會明顯不同。
(也就是會有自然的破音,不是爆掉那種、很毀滅的音色~)

EQ的部分我是彈簡單的分散和弦,顆粒感清楚、音色清脆分明,但怎麼聽起來高音較突出、其他較不清楚呢?
不、其實我錯了,因為這條導線動態很好的關係,它只是率直地反應我低音弦輕彈的結果,
所以當我低音弦稍微加點力,整體的音色就非常地平衡。

破音的表現很不錯,很忠實地反映琴的特質,毛邊也很少。

=====================PK感想======================

再來就順便講與我手邊其他導線PK的感想,先簡單講一下各線的優缺點:
A.Spectraflex Fatso-Flex 14ft (因為這家沒有作12ft...只能用14ft PK)
 優點:1.高音與低音較突出,所以Clean Tone很開、很好聽;
     但低音較鬆散,比較適合作Rock、Pop那一類的樂風。
     2.動態佳,對Picking的反應不錯。大小力會影響Gain的多寡。
     3.C/P值頗高,但不要跟賣很貴的店買 。XD
 缺點:1.毛邊較多,開破音會很明顯有點髒髒的。
     (不過這其實也算是優點...因為我還滿喜歡那種髒髒的Tone、彈Blues很夠味)
     2.低音鬆散,破音時的悶音不太夠力。

B.Monster Studio Pro 1000 12ft
 優點:1.EQ很平均,六條弦的平衡很好。
     2.顆粒感夠、很乾淨。
     3.用於錄音環境很穩定。(是優點也是缺點,後述)
 缺點:1.沒有動態、聲音像是加了很重的Compressor一樣,
     大小力只影響大小聲、不會對音色產生影響,更遑論自然破音。
     (但這在錄音環境下算是一個優點...穩定度高)
     2.高音很呆、不亮亦不清脆,導致整體音色較悶。
    「就像沒有味道的白開水」by某個穴居地下室的朋友

正式PK:(箭號多寡代表差異大小)
動態:Mogami>>>>Spectraflex>>>>Monster
清晰度:Monster=>Mogami>>>>Spectraflex
明亮度:Mogami>>>>Spectraflex>>>>>Monster
顆粒感:Mogami>>Monster>>>>Spectraflex
乾淨度=少毛邊:Mogami>>>Monster>>>Spectraflex
扎實度=緊:Monster>>>Mogami>Spectraflex

整體來說Mogami算是全勝。
除了清晰度這部分Monster確實作得非常平均、六條弦的分離度很夠,所以在這部分有點不分上下。
另外、Monster聽起來會比較緊一點,或許會比較適合幹Metal...

在交差比對Spectraflex與Monster時我花了很多時間在A>B>A>B交換上,
因為我覺得這兩條有差異、但又不是很大的差異,比較像是特色上的不同。
但我在比Mogami與其他導線時,幾乎是A>B>A的流程試完就很篤定了,足見差異之大。 (而且Mogami還沒有Run開)

以常見的國外樂器網站上的價格來說,12ft的Mogami與Monster是同價位,所以Mogami Platinum的C/P值會比Monster要來得高。
...但我還是覺得小貴...這大概是我摳門的本質使然吧。

我雖然給Mogami很高的評價,不過這條線有一點Hi-Fi取向,簡單來說就是稍嫌沒有個性,也不太適合幹很重的Metal。(因為不會加分)
比起Spectraflex很明確的Rock性格,Mogami確實清淡不少,而Monster雖然一樣是沒甚麼"個性"的導線,但是它的"特色"很明顯,
加上錄音取向的動態範圍,所以我倒覺得Monster實用性滿高的。

=====================結尾廢言======================

我剛開始學著挑導線廠牌的時候是用George L's 255 + 銀頭,因為維修方便、且價格實惠、而且它是粗的。XD (跟155相比)
而Tone...老實說功力尚淺沒有特別留意。

當我買了Spectraflex Fatso-Flex後,就把家中的George L's出清了,
我依稀只記得雖然G牌很乾淨、但S牌聽起來卻比G牌再寬廣一點,所以我變心了~
不過這有點不公平,因為兩條線的年紀有點差距。

我必須坦言、我聽過的線並沒有非常的多,我只能就我最直觀的感受來敘述,
這當然不夠客觀、也沒有音檔可以參考,若有不周之處、尚請見諒~

題外話,我一買完沒多久就漲10美金。XD
所以它現在比Monster貴了~

2012/03/09

吉他導線的方向性-兼談線材的三大迷信

從我開始彈琴以來就有人告訴我導線要區分In/Out,
也就是說,要養成"固定"一端接吉他、另一端接音箱的習慣,因為那樣音色會比較好。
我也就一直奉行不悖了十來年。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在"當代樂手"與人討論線材的指向性時發現這個論點有問題,所以去找了些資料。
結果呢...

========================================

找到3個日文的連結:
1.http://www.ne.jp/asahi/shiga/home/MyRoom/meisin.htm#direction
2.http://d.hatena.ne.jp/toy_love/20070313
3.http://www.procable.jp/setting/09.html

大概都是說吉他導線會作方向性主要是為了地線與屏蔽的問題,
所以兩芯線的方向性僅是區隔有無屏蔽
在連結2(方向が決まっている?)裡有說明:
這樣可確保外部電場帶來的電不會同時流向吉他與音箱,只會流向單側 (通常是吉他側),
這種有作方向性的線又稱為半平衡線 (日本的說法,我不曉得中文有沒有類似的說法)。

而在連結3中則提到吉他線作方向性的原因:
當器材接上沒有作接地的100v電源時,通常都會有20v左右的交流電壓附在器材上,
當線材的屏蔽層(shield)直接與器材連結時,屏蔽層的部分會因此也帶有20v左右的電,
而屏蔽層又是360度、及近距離且全面地包覆著線材,
你想想樂器出去的訊號若被帶著20v電壓的東西包著的話,那是多大的影響!?
所以音色會糊掉、不清楚是理所當然的。
因此、若將器材側(即Amp側)的遮蔽層切斷(或除去)的話,就可以不受到20v的影響。

因此有無方向性對音色是否有影響?
根據上述的論點,在沒有作接地的環境下才有影響

2015/03/21追加更新。
找一篇跟方向性有關的文章但查不到作者,若有人知道原作者是誰煩請告知。

引用:
《發燒誤區:信號線為什麼要分方向?》

音響設備確實是一種非常敏感設備,有許多講究之處。
對於電子科班出身的專業人士來說,信號線還分方向,絕對是無稽之談。
然而,資深玩家確實通過實踐證明,對某些器材而言,信號線對音質影響之大,不亞於使用不同的電子零件。
於是,線的作用又被神話,「音響玄學」之說,關於線和墊材的爭論,應該是最多的。
對於線為什麼會分方向,聽得最多的解釋是:線材的結晶體排列不同,會導致不同的音質。
以本人經驗,這完全是JS炒作噱頭。
導體與半導體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方向性,
目前線材使用的材料,從銅、金、銀、錫甚至石墨,都是非常優秀的良導體,何來方向性可言。

然而,信號線是否需要分方向呢?答案是:YES!
接錯方向的信號線會影響音質嗎?答案是:大部分靈敏度高、設置正確的系統,YES!

原因是什麼?
1、接地。
有電路設計經驗的人都知道,對於小信號放大而言,多個設備必須採用星形接地,否則,很容易形成底線回路造成干擾。
高檔的信號線與低檔的信號線不同的地方在於,
低檔線直接採用屏蔽層直接作為信號的(-)端,高檔信號線,(+)和(-)都採用芯線,採用獨立的屏蔽層。
問題就在這裡了,如果一條信號線的屏蔽層兩頭同時接地的話,(-)極與屏蔽層形成一個環路,
這時,屏蔽層就像一個天線一樣,在信號中串入雜訊,不再是星形接地。
所以,所有線材廠都採用信號線一端屏蔽層接地,一端懸空的做法。一般來說,前端接地效果更加好。
所以,線材必須分方向。
如果兩條線方向不同,一條前端接地,一條後端接地,又形成一個更大的環路,信號更加不純正,自然影響音質。
2、繞制方向。
許多品牌的線材,通過不同的繞制方式來調節聲音特性(如果有時間,我打算寫篇帖子闡述這方面的技術)。
線材只要繞,就會有不同的頻率響應,也會出現相位差。
如果一條線材信號進入與出來的相位差+5度。如果左右聲道都一致的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問題是,如果線不標清楚方向,兩條線的進與出相反,那麼一條+5度,一條-5度,左右聲道的相位相差10度。
這個相位差造成的後果的就是立體聲不再完整了,對於金耳朵來說,絕對聽得出來。
信號線分正負,是符合科學的,但也不要被JS的所謂結晶神話所愚。
    

========================================

接著來談所謂的線材三大迷信,這是我前面找到的連結1中提到的,
作者以材料工學的角度來分析線材三大迷信是否足取。

1.高純度信仰
以經退火處理過的OFC銅(99.99%程度)來說,
由不純物・晶格缺陷所產生的阻抗是因室溫影響的結晶熱振動所產生的阻抗之1/300。
也就是說當溫度不變、無論純度如何往上提升、阻抗也不會小於0.3%。
但是、每當室溫下降1度C阻抗就會降低0.4%。
假設一到了冬天、溫度下降10度C,此時阻抗就會減少4%。
所以與其提高純度、倒不如降低溫度。
與頻率息息相關的交流阻抗才是和傳導特性有關,而這則取決於導線的構造。
而電流之所以會產生阻抗的原因、究竟是不純物呢?還是熱振動呢?這點還未有了解。

2.傳導的方向性
如前述。

3.超冷處理(Cryogenic)
像銅或銀之類的"純金屬",即使作過一次低溫冷卻,一旦回到室溫則會完全回復原樣。
其結晶構造與組織完全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也就是說、會完全忘記自己曾經被冷凍過 XD。
這部分牽扯到純金屬雖然在冷處理時產生熱收縮時會發生阻抗率降低之類的物性值變化,
但那僅為該溫度 (低溫)必然的數值,一旦回到室溫、則會回到室溫該有的數值。

超冷處理主要是用在金屬加工層面上--特別是複合材料--、如加強工件的耐磨耗力等,
實際上對聲音是沒有影響的。(因為線材多為"純金屬"製成)
除非你可以在超低溫下聽音樂。

======================================

第一個連結的作者認為、如果你在比較過:同長度、同構造,但純度不同的導線,
或、有無經超冷處理的導線,會覺得音色有所改變(變好)的話,
希望你可以理解,那只是證明心理效應對你有很強的影響罷了。

標籤

器材評測 (96) Electric Guitar (73) 重要知識 (54) Recording Gears (52) 雜談 (35) Guitar Amp (31) Effect (27) Software (27) VST (24) 樂器保養 (24) Soul Power Instruments (20) Headphone (19) Gibson (16) Marshall (16) 創作樂曲 (15) 木材相關知識 (14) 木紋 (11) 監聽喇叭 (11) Kiesel (10) RME (10) Suhr Reactive Load (9) Synthesizer V (9) TS-808 (9) Cable (8) Framus (8) String (8) 溼度 (8) Analysis Plus (7) Fender (7) audio-technica (7) AKG (6) Blackstar (6) Bridge (6) Cornell (6) Knaggs (6) 歐陸電吉他小廠 (6) Boss (5) DAW (5) Ibanez (5) KS Digital (5) Pickup (5) Ableton Live (4) Focal dystonia (4) Jackson (4) Maxon (4) SPL (4) 侷限性肌張力障礙 (4) 肌腱炎 (4) FreedomCGR (3) GHS (3) Genelec (3) Headphone Amplifier (3) ME Geithain (3) Seymour Duncan (3) Shin's Music (3) 檸檬油 (3) Bass (2) Bogner (2) D'Addario (2) ESP (2) Fender Japan (2) Kid's Guitar (2) MXR (2) Mesa Boogie (2) PRS (2) Vovox (2) Vox (2) Warwick (2) iZotope (2) 指板油 (2) 日本音樂專門學校 (2) &K. Laboratory (1) 320design (1) Addictive Drums (1) Apogee (1) Bogren Ampknob (1) Brian May (1) Dithering (1) Freekish Blues (1) Furman (1) Grace Design (1) Guilford (1) Guitar Pro (1) Heritage Guitars (1) Honda Sound Works (1) Keeley (1) Lake People (1) Leqtique (1) Mammoth Electronics (1) Mogami (1) Mono (1) Music Msn (1) OLLO Audio (1) Planet Waves (1) Polish (1) Prism Sound (1) Samplitude (1) Softcase (1) Spector (1) Spectrasonics Trilian (1) Suhr (1) Superior Drummer 2.0 (1) TC Electronic (1) Taku Sakashta Guitars (1) Tokyo Effector (1) Vertex (1) Vocaloid (1) WAXX (1) Wampler (1) Waves (1) Weehbo (1) ZODIACWORKS (1) 拭琴布 (1) 浜田麻里 (1) 穩壓器 (1) 詐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