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作樂曲 -My Original Music-

  

2015/12/13

[短評] 耳機模擬喇叭Plugin:112dB Redline Monitor

試用112dB Redline Monitor的心得。
官方網站:http://112db.com/redline/monitor/

優點:
  • 操作簡單。
  • 音質佳。

缺點:
  • 音色改變過於明顯。
  • 價格偏高。 

結論:
這個軟體最大的問題是會改變音色,乍聽之下音質很好、很乾淨,但卻跟原本的音色差距很大。
掛了這個Plugin後的聲音既不像我的耳機(AKG 702)也不像我的喇叭(Genelec 8030B),這叫我怎麼混音呀~
如果您對我前面提到它會改變音色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抓來聽看看,我是覺得除了面貌不同外、整體也變瘦很多。

另外、因我個人體質的問題,Center這個參數的預設值在我聽起來定位似乎偏上方,要再多減一點感覺才會比較正常。
但Center是拿來調整垂直定位用的嗎?
不確定是不是我自己的感覺有誤...

=====================================================

延伸閱讀:
幾個耳機模擬喇叭的Plugin簡介

2015/12/12

[評測] 耳機模擬喇叭Plugin:Toneboosters TB Isone

試用Toneboosters TB Isone的心得。
官方網址:http://www.toneboosters.com/tb-isone/

優點:
  • 可調參數多、除Speaker跟Room的模擬參數外,還可調HRTF (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頭部相關傳輸函數)。
    HRTF調整能解決因體質不同而產生的定位差問題。(如何調整HRTF請參閱說明書)
  • Speaker模擬的Preset裡有模擬筆電、平板、Hi-Fi等各式各樣不同喇叭的參數,
    這對於模擬樂曲在不同喇叭上的表現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像我這種只有監聽喇叭跟耳機的人。
  • 整體出來的音場確實是與我實際用喇叭聽的感覺非常相似。
    HRTF調得好的話、定位感會比喇叭要來得精準--因為排除了環境的影響。
  • 價格便宜。

缺點:
  • 音場雖然精準、但因為其喇叭模擬功能的特性而失去了耳機原有的音色,甚至比真實的喇叭要來得差一些。
    音質的順序:耳機(AKG 702) > 喇叭(Genelec 8030B) > TB Isone。
    不過這其實不算大問題、因為本來的目的就只是聽音場跟定位,要聽音質把Plugin關掉就好。
  • Output控制(SpiLev)放在Room Designer裡容易讓人誤解是僅限於Room Designer使用,但其實是總輸出。

Toneboosters TB Isone的HRTF調整心得。
一開始覺得很奇怪、我怎麼聽都無法在腦中浮現虛擬音場,這應該是我個人的問題,有幾次好像看到了、卻又馬上消失...
我推測大腦會強制判斷聲音從左右(180度)來,因此沒有辦法建立一個明確的虛擬音場。
後來經過特訓、總算勉強在"偶爾能看見"的虛擬音場下調整,
但因腦跟耳朵易因疲倦失去判斷力,所以建議要調整HRTF最好花三到四天。
若大腦不習慣虛擬音場、常常聽一聽就容易混淆的話,可以切回原本耳機模式轉換一下感覺。

另外、雖然說明書閉上眼睛調整可能效果會比較好,但我的狀況是要搭配視覺才行。
就是坐在平常用喇叭聆聽時的位置(跟喇叭的三角頂點),用眼睛去確認從耳機出來的聲音是否跟喇叭的位置相近。
如果有人跟我有一樣的問題、無法從耳機中"看見"虛擬音場的話,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還有就是在調整HRTF Strength時說明書雖沒提到要使用哪種喇叭模式,但可以試試調成Stereo。

結論:
目前聽起來的感覺確實是跟喇叭出來的音場相當接近,定位甚至更精準,唯一的差異就是空氣感了,但這是永遠無法解決的課題。
整體來說我對這個Plugin的評價非常好、我已經有點依賴用它來聽音場而非使用喇叭。
因為我後來發現喇叭開大聲時會因為低音增幅的關係讓前後的定位跑掉 (因為我沒有做環境處理),
雖然可以利用喇叭本身的低音控制來處理,但卻又會影響喇叭開小聲時的表現,所以我陷入兩難:該不該再減2dB的低音?

重點是它價格便宜,所謂物美價廉就是如此。
若只拿來模擬樂曲在不同喇叭上的表現、而非拿來混音,那甚至Demo版就夠、不用花錢。
如果你跟我一樣有環境上的限制、無法喇叭開爽爽的話,可以考慮使用TB Isone來作耳機混音時的輔助工具。

=====================================================

延伸閱讀:
幾個耳機模擬喇叭的Plugin簡介

2015/12/09

幾個耳機模擬喇叭的Plugin簡介

最近在考慮把耳機升格成主要混音工具,
因為喇叭在目前的環境下有不少使用限制、加上低頻只到60Hz,所以想要找耳機模擬喇叭的Plugin。
簡單介紹幾個我找到的Plugin。

HPL2 Processor Plugin
https://www.hpl-musicsource.com/software
免費。
HPL這個技術最近似乎在日本很熱門,利用此技術將音樂編碼成耳機專用音源的樂曲有不少在e-onkyo music上販賣。
我還沒有用過,有興趣的人方便的話還請分享使用感想。

Beyerdynamic Virtual Studio
http://asia-pacific-india.beyerdynamic.com/virtual-studio.html
免費。
聽起來更像是音場模擬、而非喇叭模擬...不太適合拿來混音。

Dotec-Audio DeeSpeaker
http://dotec-audio.com/deespeaker.html
免費、跟Beyerdynamic Virtual Studio一樣只有On/Off,單純就是模擬喇叭以45度角擺在一公尺前的音場。
這是家日本公司。
對原音的影響算是相對少的,但多少會變亮一點。(TB Isoney則會變暗不少)
比較有問題的是Center跟L/R Side的音量差頗大,中間的樂器會變超明顯、但L/R就變小聲很多。
整體來說不是一個非常準確的模擬環境,但看在免錢的份上...

Flux Ircam HEar v3
http://www.fluxhome.com/products/plug_ins/ircam_hear-v3
操作簡單、只有喇叭角度與距離可調整,有支援5.1模擬。
89歐元,要iLok。

G-Sonique Monitor MSX5
因為他們網站被諾頓警告有輕微的安全疑慮,所以我就不提供連結。
(應非嚴重的問題、因為CPU-Z跟Pchome商店街等網站都是屬於同一層級警告)
操作簡單、除了與其他軟體共通的喇叭距離/角度/Center之外、還可以調Woofer跟Tweeter的大小。
價格是45.90歐元。

112dB Redline Monitor
http://112db.com/redline/monitor/
詳細請見評測:[短評] 耳機模擬喇叭Plugin:112dB Redline Monitor
69美金、可試用60天。

Toneboosters TB Isone
http://www.toneboosters.com/tb-isone/
超便宜、只要19.95歐元!!
詳細請見評測:[評測] 耳機模擬喇叭Plugin:Toneboosters TB Isone

Waves NX
http://www.waves.com/plugins/nx
這應該是當前地表最強的耳機模擬音場軟體了!!
不僅所有這裡所列舉的軟體功能都包了 (含HRTF調整)、最厲害的是支援Web Cam做音場追蹤!!
(比較麻煩的是調HRTF還要量頭圍,不過比TB Isone容易多了,至少量一量就可以,TB Isone的數值沒有實際對照頭圍、調到快吐血!!)

99美金!!!!!!!!!!!!!!! (可先試用14天)
好~讚~呀~~~~~...啊可是我現在不買Waves了耶...窘~

------------------------------------------------------------------------------------------------

順便追加介紹一下有耳機模擬喇叭功能的耳擴:
SPL Phonitor 2
http://spl.info/en/products/headphone-amplifier/phonitor-2/overview.html
1999美金...

SPL Phonitor mini
http://spl.info/en/products/headphone-amplifier/phonitor-mini/overview.html
Phonitor 2的廉價版,但849美金也是很貴。

比較可惜的是這兩款的喇叭模擬因為無法調整HRTF的關係,
所以根據個人體質不同,一樣會有定位偏上方、而非在正前方的問題發生。
另外他們都只有Analog輸入,慎選線材就變得格外重要。

2015/11/10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Solo篇

VST Guitar版的Solo比較。

重點:
  • Riff表現不太好的Amp Sim在Solo裡似乎都不錯。
  • Emissary的音色真的有夠像JCM2000~不愧是免費王者!!
  • JCM2000應該切Crunch Ch.的...

===============================================================

所有檔案都是Wav 44.1kHz/24bit、沒有後製、沒有Normalize、有加Dither。
要先聲明:本測試以數值為優先考量,所以這裡所有"Amp"的音色都不是依我個人喜歡而調整的。



共通設定:
VST Guitar:Prominy V-Metal


Redwirez mixIR2 Cab IR Convolver (Redwirez IR "Marshall 1960A G12Ms SM57 CapEdge-1 inch")


音箱設定:
Marsahll JCM2000 TSL100H

  • Preamp =12AX7(ECC83) JJx3 ?x1(forgot), Power Amp=Gold Lion KT77x4
  • Lead Ch.
  • Bass=5 / Mid=5 / Treble=5 / Presence=5
  • Volume=5 / Gain=4
  • Loadbox=Suhr Reactive Load
  • Routing=VST Guitar(DAW) > Audio Interface > Reamper > Amp Head > Reactive Load > Audio Interface > IR(DAW)


Scuffham amps S-Gear 2.5


Ignite Amps Emissary
  • Power Tubes=EL34


LePou HyBrit


Brainworx bx_rockrack


Mercuriall JCM800 Hot Preamp + Ignite Amps TPA-1 Poweramp

2015/11/08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Clean Riff篇

VST Guitar版的Clean Riff比較。

所有檔案都是Wav 44.1kHz/24bit、沒有後製、沒有Normalize、有加Dither。

說真的VST Guitar搭了實體音箱居然可以這麼驚人,讓我深感之前把'57 Strat賣掉真是對的,
因為它本來就是買來錄音用,既然可以用VSTi達到一樣的效果、當然是用VSTi比較輕鬆~

第二驚人的是本次測試中Emissary的Clean Tone最接近實體音箱!!
就只差那麼一點點...恐怖的免費王者!!

大家去聽真的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Amp Sim搭VST Guitar都聽得出假假的,但實體音箱就不是那麼一回事、真的很接近實際錄音。

===============================================================

要先聲明:本測試以數值為優先考量,所以這裡所有"Amp"的音色都不是依我個人喜歡而調整的。



共通設定:
VST Guitar:Prominy SC


Redwirez mixIR2 Cab IR Convolver (Redwirez IR "Marshall 1960A G12Ms SM57 CapEdge-1 inch")


音箱設定:
Marsahll JCM2000 TSL100H
  • Preamp =12AX7(ECC83) JJx3 ?x1(forgot), Power Amp=Gold Lion KT77x4
  • Clean Ch.
  • Bass=5 / Mid=5 / Treble=5 / Presence=5
  • Volume=4.5 / Gain=4
  • Loadbox=Suhr Reactive Load
  • Routing=VST Guitar(DAW) > Audio Interface > Reamper > Amp Head > Reactive Load > Audio Interface > IR(DAW)



Scuffham amps S-Gear 2.5


Ignite Amps Emissary
  • Power Tubes=EL34


LePou HyBrit


Brainworx bx_rockrack


Mercuriall JCM800 Preamp + Ignite Amps TPA-1 Poweramp


 ==================================================================================

簡單解說一下設定上的差異。
  • Mercuriall因為JCM800 Hot沒有Clean所以改成一般版,但還是有破音...所以它也是這次表現最差的。
  • LePou則改成Plexi Ch.,因為除了JCM800 Ch.的Gain太多以外、我發現Plexi的音色跟實體音箱比較接近。
    (應該說JCM2000的Clean也是Plexi Tone)

2015/11/07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Metal Riff篇

VST Guitar版的Metal Riff比較。

所有檔案都是Wav 44.1kHz/24bit、沒有後製、沒有Normalize、有加Dither。
要先聲明:本測試以數值為優先考量,所以這裡所有"Amp"的音色都不是依我個人喜歡而調整的。



共通設定:
VST Guitar:Prominy V-Metal
 

Redwirez mixIR2 Cab IR Convolver (Redwirez IR "Marshall 1960A G12Ms SM57 CapEdge-1 inch" )

Drive Boost:Line 6 Screamer


音箱設定:
Marsahll JCM2000 TSL100H
  • Preamp =12AX7(ECC83) JJx3 ?x1(forgot), Power Amp=Gold Lion KT77x4
  • Lead Ch.
  • Bass=5 / Mid=5 / Treble=5 / Presence=5
  • Volume=5 / Gain=5
  • Loadbox=Suhr Reactive Load
  • Routing=VST Guitar(DAW) > Audio Interface > Reamper > Amp Head > Reactive Load > Audio Interface > IR(DAW)


Scuffham amps S-Gear 2.5


Ignite Amps Emissary
  • Power Tubes=EL34


LePou HyBrit


Brainworx bx_rockrack


Mercuriall JCM800 Hot Preamp + Ignite Amps TPA-1 Poweramp


==================================================================================

簡單解說一下設定上的差異。
  • Emissary的Gain其實可以不用掛Screamer,但為了統一、所以還是掛上去了,結果就是本次評測最兇的Tone~ 
  • LePou本身雖然有Boost Switch、照理說好像也不用掛Screamer,但Gain根本不夠、也就掛上去了。
    有想試看看增加Power Amp旋鈕的量,但對音色的影響好像沒有很大,故維持置中。

2015/11/06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Rock Riff篇

VST Guitar版的Rock Riff比較。

所有檔案都是Wav 44.1kHz/24bit、沒有後製、沒有Normalize、有加Dither。
要先聲明:本測試以數值為優先考量,所以這裡所有"Amp"的音色都不是依我個人喜歡而調整的。



共通設定:
VST Guitar:Prominy V-Metal


Redwirez mixIR2 Cab IR Convolver (Redwirez IR "Marshall 1960A G12Ms SM57 CapEdge-1 inch" )


音箱設定:
Marsahll JCM2000 TSL100H

  • Preamp =12AX7(ECC83) JJx3 ?x1(forgot), Power Amp=Gold Lion KT77x4
  • Crunch Ch.
  • Bass=5 / Mid=5 / Treble=5 / Presence=5
  • Volume=5 / Gain=5.1~5.2
  • Loadbox=Suhr Reactive Load
  • Routing=VST Guitar(DAW) > Audio Interface > Reamper > Amp Head > Reactive Load > Audio Interface > IR(DAW)


Scuffham amps S-Gear 2.5


Ignite Amps Emissary
  • Power Tubes=EL34
  • Bright=On


LePou HyBrit


Brainworx bx_rockrack


Mercuriall JCM800 Hot Preamp + Ignite Amps TPA-1 Poweramp


=================================================================================

稍微解釋一下有些Amp在Gain & Volume上的設定差異。
基本上對比的基準是音箱本身的數值、而非破音的量,
這樣較能聽出音箱在相同數值下的差異,並在不使用Normalize下有將音量盡量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但Gain的數值有例外:
  • Emissary因為破音Ch真的太High-Gain,不拉低根本無法參加Rock Riff的評比,只好拉低。bx_rockrack則是音量太小、又不能調整Plugin Output,所以只好先將Volume切到底、不夠的再拉Gain。

2015/11/05

[評測] Suhr Reactive Load (含開箱及測試音檔)

在製作個人創作樂曲時一直苦惱做不出理想的吉他音色,
因為我特別想要Modern Marshall Tone、但始終找不到適合的Amp Sim,所以我最終把腦筋動到了實體音箱上。
只是要讓音箱有負載又能輸出Line Level就必須使用特別的Load Box。
當我開始搜尋類似產品時市面上比較容易買到的有:
  • Mesa/Boogie CabClone,
  • THD Hot Plate,
  • MASS 100w Attenuator,
  • Palmer Speaker Simulator,
  • Rivera RockCrusher、RockCrusher Recording,
  • Two Notes (Torpedo Reload/Live/Studio),
  • (2016/04追加更新Fryette Power Station)。
因為我不需要Attenuator及Cab Sim功能、但想要XLR Output,
唯一全部符合的只有Two Notes Torpedo Reload、而且還附加Reamper功能,但要價不斐。

正當我在煩惱要怎麼取捨、是否買Mesa/Boogie CabClone湊合著用時,不知道怎麼突然搜尋到Suhr Reactive Load,
這個2015年新上市的產品完全符合我簡單、無Cab Sim、無Attenuator、支援XLR/TS Line Out、能控制輸出音量的需求。
所以我立刻就決定購買,但沒想到剛好遇到缺貨,8月中下訂卻一直拖到10月初才拿到貨...

======================================================================================

開箱:
箱子就一般的紙箱、沒有任何印刷,只貼了一張條碼、然後用簽字筆把序號寫在外面,非常地隨便環保。


箱子打開只有機器本體,裡面甚麼都沒有:說明書、保證書一概沒有,真的非常地隨便環保。


那顆旋鈕的質感很好。


最令我意外的就是它非常大一台!! (但沒有很重)
不過就是個Load Box(誤)...會不會太大台?


這台的特點就是有提供impedance curve (“reactive type” speaker load),
這個功能可以模擬出Amp實際連結上Cab時的阻抗,這樣一來就能得到非常接近真實演奏時的音色與動態。
前面提到的產品中Fryette、Rivera、Two Notes有提供這個功能,但都太貴。
其他則是Resistive load,雖無法做出那樣的效果但卻能夠得到像大家常聽到的錄音音色--較壓縮或較平面。

基於尊重、對這台有興趣的版友請直接洽詢台灣代理商。(但我不是跟代理商拿的~XD)

------------------------------------------------------------------------------------

測試:
音箱設定:
Marsahll JCM2000 TSL100H
  • Preamp =12AX7(ECC83) JJx3 ?x1(forgot), Power Amp=Gold Lion KT77x4
  • Routing=VST Guitar(DAW) > Audio Interface > Reamper > Amp Head > Reactive Load > Audio Interface > IR(DAW)
  •  (Real Guitar則直接從Amp Head那邊接起)
  • Bass=5 / Mid=5 / Treble=5 / Presence=5
     Clean的設定=Clean Ch. Volume=4.5 / Gain=4
     Rock的設定=Crunch Ch. Volume=5 / Gain=5.1~5.2
     Metal的設定=Lead Ch. Volume=5 / Gain=5
     Solo的設定=Lead Ch. Volume=5 / Gain=4 (實體吉他則為 5 / 5 )


設定解說:
  • 連結內的音檔上面四個是VST Guitar,除Clean是使用Prominy SC外、其餘皆為Prominy V-Metal;
  • 下面兩個則使用實體吉他 (Gibson Les Pual PU=BB1+2),實體吉他又分直接進音箱(Direct)與錄DI後Reamp(Reamp)。
     DI為了匹配直接進音箱的音量所以Hi-Z的Preamp Gain額外+5dB,TotalMix內Gain顯示為+15dB。
     因為我的手有傷現在沒辦法彈太細的東西,所以這兩首的長度會比VST版來得短。
     實體吉他的兩個音軌音量會比使用VST吉他來得小,這是因為音箱音量固定的關係。
     Radial Reamp JCR與Suhr Reactive Load的Level皆為Max。
     搭配Redwirez mixIR2 Cab IR Convolver,IR為Redwirez IR "Marshall 1960A G12Ms SM57 CapEdge-1 inch"。


音檔:
所有檔案都是Wav 44.1kHz/24bit、沒有後製、沒有Normalize、有加Dither。

------------------------------------------------------------------------------------

心得:
  • 聽完最後三首、我想應該很多人都會跟我一樣意外:VST Guitar聽起來居然不會跟實體吉他差太多!!
  • 實體吉他直接進音箱跟Reamp的音色居然差那麼多!! 這部分我推測有幾個變數:
     DI有過Preamp、而且Gain+5dB。
     訊號從錄音界面出去那條線有用上Neutrik NA3MP XLR > TRS轉接頭。
     Reamper的渲染。
     總共做了三次ADDA:DI、Reamp Out、Reamp In,且錄音界面的AD/DA不是同顆晶片。
     雖然不太可能但還是姑且列舉一下,直接進音箱的導線是鍍鎳頭、Rreamp則為鍍金頭。

結論:
如果你本來就有(一些)音箱頭、但是環境不允許Mic收音、也沒有攜帶需求的話,
(但這個說法有點矛盾、很難有一堆音箱頭可用來轟炸但環境卻不能夠收音,除非是懶得架Mic)
比起類似產品如Two Note Torpedo Reload / Live,Suhr "Reactive Load"是個C/P值最高的宅錄方案,
這台+一套好一點的IR的價格遠低於Two Notes的產品。

反之一顆音箱都沒有的話、就不用太去追求甚麼真實感,只是浪費錢而已、效益...不太高~XD
(我從音箱頭開始買、加一加幾乎可以買台全新的Axe-FX II...如果算上線材還可以買踏板、而且有找零)

最後還是要說、VST Guitar的音色真的已經非常逼真了...我越來越找不到自己錄的理由~XD

------------------------------------------------------------------------------------

前面大家都聽過音箱 + Suhr Reactive + Cab IR"原始"的音色,我有說明那不是我個人偏好的音色,
所以這邊請大家聽聽看調整後實際在樂曲中的表現,某種意義上這才算是Suhr Reactive真正該有的樣貌吧?

這首Rock樂曲都是用Crunch Ch.


這首Metal則是Lead Ch. & Clean Ch. (Clean Ch.是用單線圈,在大概4分鐘左右的地方可以找到獨奏)


...個人是覺得Rock那首出來的音色比較神奇~XD
而且第一段Solo前面文章還可找到未調整前的對照組,各位可以發現後製有多偉大!!

另外、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全用耳機混音,雖然有找某80s世界名曲作比對,但仍有些不安,
若各位覺得聽起來有哪裡不對勁希望能加以指正,謝謝。
(某80s世界名曲被我比對到爛了...卻越比對越迷網~窘)

======================================================================================

延伸閱讀: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Clean Riff篇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Rock Riff篇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Metal Riff篇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Solo篇

2015/08/12

[續評] Mercuriall JCM800 + Ignite Amps TPA-1 吉他音箱VST

這是我另一篇文章:「幾個免費的Guitar Amp模擬VST分享 」的延伸閱讀。
(下載連結請至該篇搜尋)

最近又把Mercuriall挖出來測、這次是測一般版的JCM800。
我不得不說、雖然Mercuriall  JCM800是很好的(前級)音箱,但真正賦予它鮮活靈魂的是Ignite Amps TPA-1這個後級模擬。
我不是機器專門、TPA-1過於專業的說明書我有看沒懂,所以我只敢調BIAS跟Sagging,
但光這兩個就能讓Mercuriall  JCM800有不小的變化--特別是High-Gain化,
雖然還不到趁趁叫的地步,可是卻足以讓我覺得要價249美金的bx_rockrack跟渣一樣(相對於價格)。
當然、還是聽得出數位感,類比感/空氣感/立體感仍不能說是最好,但我覺得沒甚麼好嫌的了...免費呀!!

建議各位在玩Mercuriall  JCM800的時候多花點心思去調整Ignite Amps TPA-1,應該可以有不少驚喜。

對了、我現在比較喜歡Mercuriall普通版的JCM800、而非之前首評的JCM800 HOT,普通版聽起來比較有Marshall的味道、也比較暖。
如果我再找不到好的Marshall Amp Sim、應該就會拿Mercuriall來用了。

2015/06/03

[心得] Red Wirez mixIR2 Cab IR Convolver VST

官方網址:http://www.redwirez.com/mixir2.jsp

一個好的Cab IR Convolver對音色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你對Amp Sim音色不滿意時可以先試著換掉Cab IR Convolver、或許會有一番不同的感受。

我對S-Gear 2.5的Hi-Gain音色不滿意的最大原因是它的高頻 (應該是6400KHz)會隨著Gain一起增加、聽起來會非常刺耳(*後述),
華麗的高頻在Low Gain使用時會是一個優勢、但Hi-Gain就未必如此。
因此我又多買了bx_rockrack來應付Hi-Gain用途,但結果仍是不盡理想。
後來一次偶然測試中發現bx_rockrack + 第三方Cab IR Convolver比原來的效果好,
但免費的Ignite Amps NadIR聲音有點平面,就動念想要再弄個Cab IR Convolver,幾經思量、遂買了mixIR2。
(*後來用了mixIR2發現S-Gear 2.5刺耳的原因是內建的ProConvolver MKII)

------------------------------------------------------------------------------------------------------------------------------

mixIR2加Red Wirez自己的BIGBox Cab IR出來的效果很好,
最大可以混搭30組IR、再加送Neve 1073 EQ IR、Reverb IR、Z Curve IR,讓音色有非常多變化。
官方提供的Preset、如Metallica Tone、Slash Tone、EVH Tone、Petrucci Tone都很好用,搭上適合的Amp Sim出來的音色真不賴。
(不過獨缺我理想中的Marshall Tone,只好自己組合)

資源消耗的情況算還好,CPU=Intel i5 3470、Buffer=1024,增加的CPU使用率大概還在個位數。

整體來說49美金不貴、若買BIGBox Bundle (49個cabIR) 更是免費將mixIR2送給你。
Red Wirez的Cab IR規則很容易懂,官方也提供PDF告訴你每種麥克風的特性與建議的Mic Starting Point,對入門者來說非常實用。
至少讓我知道要增減高低音/proximity effect時該怎麼選擇。
http://www.redwirez.com/ir/DialingInYourTone.pdf

題外話、
我又再一次地發現S-Gear 2.5是非常良質的Amp Sim,
搭配mixIR2解決了刺耳高頻、用途變得更廣,至少我現在能調出Hi-Gain Marshall。
...bx_rockrack白花錢了...

2015/05/30

[樂曲解說] 赤煉之劍 Burning Sword

本篇是解說我的創作樂曲:「赤煉之劍 Burning Sword
試聽網址:
Bandcamp (串流128kbps/MP3、購買則有44.1kHz/24bit Wav等多種格式)
Synthesizer V Weina演唱版:

純樂器演奏舊版:


Synthesizer V Weina演唱版:


Song structure:
0:00 Intro
0:23 Verse 1
0:45 Chorus 1
1:03 Interlude 1
1:14 Verse 2
1:36 Chorus 2
1:54 Interlude 2
2:05 Verse 3
2:26 Chorus 3
2:46 Solo
3:27 Chorus 4


快板Hard Rock曲風。

創作背景:
這首曲子我開始嘗試將吉他/貝斯/鼓做拍點上面的統合,在過門跟副歌都可以發現。
特別是副歌的Riff為我的Best 3,個人很喜歡這樣的手法;Solo每個段落都微妙地換了調式,有興趣可以去聽聽看。
幾乎每個樂器都有表現空間,除了樂曲稍嫌短一點、變化少一點外,這首歌的作/編曲我個人覺得很熱血。

樂曲跟之前發表的→ (Next to...)是同一個時期、這首曲子稍微晚一點,且只寫完前奏、主/副歌,我的手就不行了。
因為沒有主唱、所以這次再製把原本較單調的主歌部分重寫,Solo/合成器/鼓/貝斯等也是新編。

====================================================================================

2024/03/15更新:
因為有了人聲合成軟體Synthesizer V作為主唱,補寫了一直都空缺的主唱旋律與歌詞,
同時多重複一次間奏 > 主歌 > 副歌來延長樂曲時間。
也重新建構之前沒處理好的混音平衡、調整鼓組VSTi的音色、修改吉他Solo前半段許多部分。
並追加YouTube純音樂影片。
  • 吉他音箱則是從實體音箱JCM2000 TSL換成軟體Bogren Ampknob 5169跟S_Zero 100,
    經過那麼多年軟體音箱音色終於好到我能夠實用在樂曲上了。

  • 之前一直覺得鼓組的聲音當初沒有調整好,這次花了點時間修改。
    並且小幅改寫Verse的鼓點。

  • 之前樂曲長度約三分鐘,
    我一直覺得太短,特別是樂曲重心的副歌反覆次數太少不過癮,
    所以這次索性多重複一次間奏 > 主歌 > 副歌。

  • Solo前半段現在聽起來跟整個樂曲風格有些扞格,也沒有明確想表達的意象,
    理論上全部重寫最理想, 但我現在還在復健無法彈吉他,只靠譜面想像無法負荷這麼長的段落,
    全部重寫大概還是會寫出差不多的東西,且還有跟後半段銜接的問題,
    最後只修了前半段的一半,雖然很想多改一點,但沒有精力繼續奮戰、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另外也補上了節奏吉他以豐富音場。

  • 我大概十多年沒有從零開始寫主唱及歌詞,
    這次重製有泰半時間都在想旋律找詞彙,還好結果不算差。
    歌詞解說後述。

  • 這次主唱使用Synthesizer V內建的Gender功能把中文女聲音色庫Weina變成男聲。
    但由於目前版本Synthesizer V會在不特定字詞的發聲時伴隨類似機械人聲或者像是蛙鳴的聲音,
    呃~聽起來就像星際大戰的Darth Vader那樣,
    雖然混在樂器中就沒有那麼明顯,但畢竟還是存在,所以主唱的部分說不上完美。

    另外由於我這次重混音盡量不在錄音軟體DAW內拉音量Automation、也不用Compressor控制主唱音量,
    所以主唱無法避免地會有明顯音量大小不一的狀況。

    可以聽出這首歌其實不是那麼適合Weina,但Weina已經是我手邊的五個音色庫中表現最好者。

歌詞與解說:
Verse 1 & 3
風霜雨雪的漫長追求
鎩羽而歸我一無所有
藏弓卸甲心依然躍動
死灰復燃 停滯的時間開始轉動

Chorus 1 & 3
熾熱的火焰燃燒著我
沸騰已冷卻的鮮血
緊握那塵封多年腐鏽的殘劍
千錘百鍊!!

Verse 2
昨是今非的隨波逐流
安身立命卻失去自由
遍體鱗傷劍未曾離手
驚雷一閃 沖天的火光又再重現

Chorus 2 & 4
炙烈的紅蓮綻放燎原
照亮最深邃的黑夜
散發著狂放不羈緋色的火炎
赤煉之劍

---------------------------------------------------------------------------------

時隔十幾年重新寫這首歌的主唱及歌詞,老實說一開始很茫然,
除了我差不多也有這麼久沒再寫過主唱及歌詞以外,最主要還是沒有情緒。

旋律的部分可以用即興或者譜面作業,但歌詞就棘手了,
而且詞曲是雞生蛋蛋生雞,沒詞、旋律寫不好,沒曲、押韻搞不定,
高手可以分開撰寫,但我才疏學淺、得要一起寫才生得出來。
…只好去回想當初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是為了因應樂團轉型成流行搖滾,
要寫一首符合風格的樂曲來取代原本金屬風格的團歌,
因此歌詞的方向就底定在重啟重生上。

相對於副歌很快就完工,主歌因為對仗押韻、字數音數太多…等因素一度難產,
最後還是靠刪減音數再代入一堆成語搞定。
只是不知為何原本以當年樂團轉型、找新團員為題,定稿卻是寫自己現在的心境。
不過因為歌名、曲風及字數的緣故,
遣詞用字難免有些不切實際的空泛,以時下用語來講就是"中二"~

主歌跟副歌的意境是成對配套,而第一段跟第二段又有先後的因果關係,
兩段歌詞意象先後順序:奮起 > 重生。
主副歌第一段是指自己 (或樂團) 在音樂路上跌跌撞撞多年卻一直都沒有什麼說得出的成果,
我雖因為多年前的手傷無法彈吉他而沒有繼續玩樂團,但內心仍無法割捨對音樂的熱情,
現在復健有成,代表我終於又可以彈吉他了,
內心激動不已、要拿起塵封的吉他重新練習。

第二段主歌講自己的心境,生活再怎麼不順我也從未放棄吉他。
至於那個驚雷一閃就只是為了銜接副歌的燎原之勢,藉落雷來產生火花延燒。
第二段副歌沒有什麼意義,單純是把第一段副歌最後的鑄劍做延伸,
營造一般奇幻作品常見的鏽劍重鍊成神兵時的天地異象。

這次的主唱旋律的音程高低涵蓋範圍是我所有作品中最窄者,
(不包含曲末最後一句)
這是受限於人聲合成軟體Synthesizer V在演唱上的音域及動態之故。
Synthesizer V在低音域時音量偏小,高音域甚至假音時的音量卻又非常大,
這對我在混音上造成很大的困擾,
畢竟我現在盡量不要在錄音軟體DAW內拉音量Automation、也不用Compressor控制主唱音量,
主唱聲音動態太大會難以跟其他樂器在音量上配合。
過去已經寫好主唱的舊歌能修改的部分不多,
只能盡量讓主唱跟樂器在音量平衡上聽起來不要過於突兀,
有鑑於此,我這次一開始就決定主唱不要跨太多音程免得麻煩。

2015/04/01

[短評] Mercuriall JCM800 Hot 吉他音箱VST

這是我另一篇文章:「幾個免費的Guitar Amp模擬VST分享 」的延伸閱讀。
(下載連結請至該篇搜尋)

驚喜!! 真是驚喜!!
我要早知道這顆我就不買S-Gear 2跟BIAS了~~
...雖然這麼說有點武斷、而且S-Gear那顆是Park 75而非JCM 800,特質本來就不同。
不過空氣感與立體感的部分、付費的S-Gear 2還是強多上不少。

Mercuriall JCM800 Hot讓我非常意外,就JCM 800而言、它的音色比LePou好。
推薦設定是JCM800 Hot > TPA-1(後級調EL34) > NadIR (Redwirez Marshall 1960A G12Ms)

優點:
 1.高音質、空氣感不錯,真的有像JCM 800、甚至比一些要錢的軟體還像,應該是免錢界的JCM 800之王吧!!
 2.介面簡單、無腦操作。
 3.Gain的範圍還滿好的,除了絕對Clean以外,每段Gain的差異都做得不錯。(雖然我大部分都開到底~XD)
缺點:
 1.真的只是Pre-Amp,要額外搭Power Amp,或者搭它自家有後級功能的Mercuriall Cab
 2.EQ-High調高會變得很刺耳。
 3.開啟Oversampling會超級超級超級吃資源,一切到16x、CPU馬上飆到7~80%,就算是8x也吃了3~40%。(CPU= Intel i5 3470)
 4.沒有I/O Meter。
結論:
其實論質感的話Emissary還是稍微好一點,但因為JCM 800 Hot做得很有味道,所以其實乍聽之下是不分軒輊的。

而普通版的Mercuriall JCM800 (沒有Hot),因為時間有限我只稍微比一下,
兩者本質都很接近、差別是Hot聽起來比較烈、比較野,Gain倒不是真的少很多。
但這棵聽起來會比較接近LePou的音色、中音多且偏黏、不過壓縮感沒有LePou那麼重。
我個人偏好Hot的音色。

另一顆Cornford Harlequin因為我沒聽過原機,有點抓不到這顆音箱的好壞,就不便評論了。

請注意我整篇的高評價是建立在免費上,如果各位抓下來覺得不怎麼樣、請先想想它不用錢...

----------------------------------------------------------------------------------------------------------------

最後順便講講他們自家的Cab Sim,這個東西用途其實滿受限的...
因為只能使用自家的IR檔,而且它不只是Cab還多了後級、跟其他Amp Sim的相容性會不好,
特別是沒有辦法把後級關掉的音箱,必須要把Master調低來配合。
音色因為只能用內建的IR所以其實普普耶...我後來改用NadIR搭Redwirez Marshall 1960A G12Ms反而好很多。

2015/03/15

[樂曲解說] 焚輪 Round

本篇是解說我的創作樂曲:「焚輪 Round
試聽網址:
Bandcamp (串流128kbps/MP3、購買則有44.1kHz/24bit Wav等多種格式)


Song structure:
0:00 Intro
0:21 Intro 2
0:35 Intro 3
0:49 Verse 1
1:11 Chorus 1
1:39 Verse 2
2:00 Chorus 2
2:29 Bridge
2:43 Solo
3:12 Outro 1
3:33 Outro 2
3:47 Outro 3

創作背景:
不知道該怎麼分類的Metal曲風,既不輕、也不重,但是有對點。

中文曲名「焚輪」的意思是如暴風般的旋轉。
這首曲子原本的中文名字有點不理想,這次製作為了配合英文想了好久才從字典中查到這個單字。
從這邊就可以了解這首曲子的感覺是一種不停歇的迴圈,Solo後的轉折也是這個緣故。

這首歌是「殺‧破‧狼 S‧P‧L」時期的歌曲,不過因為樂團因我而自然消滅之故並沒有寫完、當時完成約50%。
這次補寫了鼓跟Solo、還有一部分的貝斯。

鼓雖然是這次新寫的、但整首歌的感覺卻是由鼓而定下來,我個人也很喜歡這次的鼓,特別是我終於把我最想寫的Blast放進樂曲了!!
雖然總共只有4小節,不過總算是找到一首歌可以用這個點。

Solo的段落我個人非常喜歡,有濃濃的80's味,特別是中間的調式有稍微跳出去那段我甚至覺得有點Fusion風?
不過Solo差一點寫不完、因為最後要凹回原來的Key想好久、好久、好久...

2015/03/07

[短評] 5個付費Guitar Amp模擬VST的心得

這次分享幾個我買過、或試用過的吉他音箱模擬VST短評。
文章心得主要根據個人的使用習慣,或許各位會有不同的想法。

以下按照英文字母順序排序。

1.BIAS Desktop https://www.positivegrid.com/bias-desktop/
測試版本:1.0.9~1.1.3

優點:
 1.高音質、音色自然、有空氣感。
 2.音箱種類多。
 3.Fender系的Amp是目前Amp Sim中我覺得最有模有樣的版本
 4.可調選項多、音色變化大。
 5.ToneCloud有很多人分享好用的音色。
 6.Profesional版有Amp Matching可以做出更擬真的音色。
 7.價格便宜。
 8.授權方案簡單、移轉方便。
缺點:
 1.Bug很多、而且一直修不完。(1.1.5版之後這個狀況已減輕)
 2.不支援Automation控制。(已在1.2.0版修正)
 3.不支援MIDI踏板控制。
 4.無法選擇Mono/Stereo輸出入。(已在1.2.0版修正)
 5.沒有控制數值顯示 (Control Value Indication)。
 6.細聽會發現許多音箱的質感接近、有點像是同一個模組出來的。
 7.說明書只能線上觀看,沒提供PDF版本。
 8.純音箱模擬、效果器要找第三方Plugin,會造成資源負擔。
 9.不能指定Preset存檔位置、只能存在C槽下。(已在1.2.0版修正)
結論:
 音色是目前市面上的Amp Sim VST中數一數二的,但屬於冷色系、喜歡暖Tone的人可能會不喜歡。
且介面感覺得出來沒有針對桌面環境最佳化、仍是觸控思維這點有點令人遺憾。
經過幾次修正與進化,我可以說BIAS Desktop是C/P值很高的軟體。

------------------------------------------------------------------------------------

2.bx_rockrack https://www.plugin-alliance.com/en/products/bx_rockrack.html
測試版本:1.5.1~1.6

優點:
 1..操作簡單。
 2..不會太吃資源。(Samples=4096、8x Oversampling)
 3.內建Delay,可以少掛一個Plugin。
 4.支援Stereo Output。
缺點:
 1.太貴。
 2.相對於價格、音色卻普普。
 3.破音系以價格來說真的沒有很理想。
 4.不支援Automation。
 5.內建的Cab不是很好聽。
 6.軟體本身沒有存檔選項,要利用DAW才能儲存設定 (存成Vst bank的vxb格式)。
結論:
 賣249美金這麼貴、但音色卻沒有令人驚豔之處,難怪沒甚麼人用...

------------------------------------------------------------------------------------

3.POD Farm 2.5 Platinum http://line6.com/podfarm/
測試版本:2.5.7

優點:
 1.Amp/Distortion/Mod..等效果在DAW下可獨立掛載 (Elements版),節省資源。
 2.獨立掛載的破音及空間系搭配其他廠牌Amp Sim很好用。
 3.有Standalone模式。
 4.有支援Automation。
 5.佔用資源少。
缺點:
 1.音箱音色離真實很遠,壓縮感重。
 2.相對於音色實在賣太貴。
結論:
 POD Farm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因為搭配UX1/2銷售之故、它應該是很多吉他手入門錄音時最熟悉的軟體了。
可惜Line 6在錄音這塊把主力放在HD系列上之故、音效引擎太久沒有更新,現在來聽會覺得它的音色很有問題。
雖然Amp不太好、但效果器類用來搭配其它家Amp Sim還是很好用。

------------------------------------------------------------------------------------

4.ReValver 4 http://peavey.com/products/revalver/
測試版本:141223

優點:
 1.價格便宜,99美金除了音箱外還有效果器、很大一包。
 2.很適合金屬用、趁趁叫。
 3.Peavey自家音箱大都有收錄進去。
 4.操作簡單。
 5.支援Automation。
 6.有Standalone模式。
缺點:
 1.音色壓縮感稍重、較為平面,而且不曉得為什麼聽起來都會有6505的風格。
 2.模擬其他廠牌、如Marshall,真的不能說它像...
 3.需要使用USB外接裝置做授權認證,使用時需將裝置連結電腦,若裝置損壞遺失會很麻煩。
結論:
 預算有限、又需要比較多的音箱/效果器、不是非常要求其他廠牌擬真音色的話,ReValver 4是個不錯的選擇。
自家的音箱都有模擬到位,而且趁趁叫,很適合要錄這類風格的人。
音色上來說比POD Farm 2.5好上不少,可惜沒辦法把內建效果器拆開來用。

另外、在我的使用環境下常常會當機,不確定是不是個案,各位購買前先試用看看會不會有這個問題。

------------------------------------------------------------------------------------

5.S-Gear V2.5 http://www.scuffhamamps.com/product/s-gear
測試版本:2.5.1

優點:
 1.高音質、很有空氣感的聲音、類比感強、屬暖色系。
 2.省資源。
 3.價格便宜。
 4.可套用第三方IR。
 5.支援MIDI踏板控制。
 6.有Standalone模式。
 7.有很多好用的Low Gain Preset。
 8.內建Chorus/Flanger/Delay/Reverb,基本應用上可以少掛一些第三方Plugin。
 9. 更改並記錄過的Preset會自動同步更新同一個Project內相同的Preset。
 10.客服回應很快,而且是老闆本人回覆。
缺點:
 1.Stereo輸入支援不完整。(with mono processing through guitar amp)
 2.不支援Automation。(但允許自定MIDI CC來做即時控制)
 3.預設不適合玩Hi-Gain。
 4.內建的Cab IR Convolver略顯刺耳、尤其是Bypass Effect或Hi-Gain時。
 5.不能指定Preset存檔位置、只能存在C槽下。
 6.Known Problem有點多呀...
 http://www.scuffhamamps.com/support...eshooting-guide/known-problems-in-s-gear-v2-2
結論:
 因為BIAS Desktop在我的使用環境上會有輸出的問題,我後來買了這個來代替它。
音色上覺得很不錯、但似乎是設計者偏好Low Gian的關係,內建的音箱不適合Hi-Gain使用。
內建的Cab IR Convolver略顯刺耳可以找第三方Cab IR Plugin來代替,找到適合的Plugin能減輕不適用Hi-Gain的狀況。
優點9很方便,簡單來就是如果你在同一個Preject內用了複數的相同Preset,
只要其中一個存檔(同檔名)、其餘Preset都會自動同步,這樣就不用一個一個重新讀取了。
然後客服就是老闆本人、回覆超快速,不管是台灣時間下午還是半夜,很神奇地數個小時內就會收到回覆。
附帶一提、這家老闆當初有參與Marshall JMP-1 Preamp的開發。

======================================================

最後排一下個人對它們的"音色"排名:
S-Gear 2 >= BIAS Desktop > Revalver 4 >= bx_rockrack > POD Farm 2.5 Platium。
"綜合"排名則為:
S-Gear 2 = Revalver 4 > BIAS Desktop > bx_rockrack >= POD Farm 2.5 Platium。

至於為甚麼沒有提到很夯的IK Multimedia AmpliTube...其實我之前有買他們家的大全套Total Studio 3 Bundle,
但因為它大部分軟體不支援64bit DAW、且對它會裝一些不會自動移除的額外檔案在系統資料夾下面很感冒,
所以我現在都不考慮IK的軟體、自然也就不會有評測了...

===============================================================

延伸閱讀: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Clean Riff篇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Rock Riff篇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Metal Riff篇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Solo篇

[極短評] Kazrog Thermionik 吉他音箱模擬Pluging (主要為Marshall系)

2015/03/03

[極短評] LePou HyBrit 吉他音箱頭VST

這是我另一篇文章:「幾個免費的Guitar Amp模擬VST分享 」的延伸閱讀。

???
這是我測到後來的感想。

這顆是Plexi + JCM800二合一的Amp Sim。
測過之後、老實說我有點不太清楚它到底模擬得好不好...
你說它不像Marshall、但又感覺得出它很努力地要做出Marshall的特色;
你說它像Marshall、對實際聽過Marshall的人來說絕對會歪著頭「?」。

但可以肯定它比POD Farm 2.5好,POD現在聽會覺得那根本不曉得是甚麼東西~XD
附帶一提、Peavey Revalver 4的ACM 900也是一顆測到後來會覺得「?」的音箱...

優點是免費、有類比感、一顆音箱兩種音色、Automation支援完整;
缺點是Gain太多、而且太髒,壓縮感稍重、沒有Presence、沒有存檔選項。

LePou的VST我只能測這顆、因為其他如Le456、LeCtro...等在解壓縮時全被防毒軟體當成威脅給自動移除掉了。
只有HyBrit因為發行時間久、用的人夠多所以沒被刪掉。
如果你的防毒軟體不會刪掉LePou VST的話、他們的Amp Sim VST其實是免費界中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我目前覺得Ignite Amps Emissary在音色上還是首選、雖然用途仍比較受限一點。

[極短評] Ignite Amps NRR-1 & The Anvil & TPA-1 吉他前/後級VST

這是我另一篇文章:「幾個免費的Guitar Amp模擬VST分享 」的延伸閱讀。

NRR-1The Anvil都是3 Channel Pre-Amp、TPA-1則是有EL34/6L6/KT88可選的Power Amp。
相對於Emissary、我其實對NRR-1及The Anvil的評價不太高。
雖然三者都是屬於沒有味道的Amp,但NRR-1及The Anvil的數位感卻重很多,破音的質感讓我想到Boss...很電晶體的Tone。
Ignite Amps的三顆Amp由Gain低至高排列為NRR-1、The Anvil、Emissary,數位感則剛好相反。
不過很妙的是NRR-1卻是唯一一顆Clean Ch.的Gain開到底會破的Amp、而且這個Ch.還滿神似JC-120的。
各位可以抓來聽聽看,Windows下免安裝、把DLL拖到資料夾就可以用了。

對預算有限的人來說、有Ignite Amps這三顆基本上可以Cover絕大部分的曲風應用...音色喜不喜歡是另一回事...

TPA-1......我開始懷疑前面兩個Pre-Amp數位感重是TPA-1的緣故。
雖然不是很確定、但我測Emissary Clean Ch.的時候發現只要搭配這顆後級聲音就變得很平面,切回它自己的後級就又變得很好聽。
至於破音在預設下聽起來就又與Emissary的後級很像,我把Emissary後級關掉A/B Test,發現兩者差在綿密感/破音度。
但TPA-1可調的東西比較多、而且換後級管音量似乎不太會跑掉。
So...如果各位有其他軟體後級的話可以試試看NRR-1跟Anvil是不是還是那麼數位。

2015/02/28

[短評] Ignite Amps的Emissary 吉他音箱頭VST

這是我另一篇文章:「幾個免費的Guitar Amp模擬VST分享 」的延伸閱讀。





(圖片取自 http://www.kvraudio.com/product/emissary-by-ignite-amps )

Ignite Amps Emissary是個很不錯的音箱頭,我是用他們自家的NadIR做Cab取樣。
優點:
 1.高音質、壓縮感不重。
 2.音色中性,屬於Pure Tone,Bright開關可切換美式/英式的Amp風格。
 3.2個Channel共有4種音色變化再加上調整後級偏壓,從絕對Clean到Hi Gain Metal都能夠處理。
 4.有EL34/6L6/KT88三種後級管可選、可以調偏壓。
 5.Automation支援完整,可以做即時參數控制。
 6.面版很漂亮。XD

缺點:

 1.音色中性的反面就是沒甚麼個性,讓我想到我之前的BlackStar S1 200。
 2.換後級管對音色的改變好像沒有跟BIAS Desktop一様明顯,重點是還要調偏壓、不然音量會不對!!
 3.Boost的開關與增幅的量在到DAW控制Automation的地方才找得到,面板上的開關沒有作用。
 4.音色受Cab IR的影響非常大,必須要找到好的IR才行。
 5.Cab要另外掛,會造成資源負擔。
 6.若Head跟Cab都切Stereo、最高音質,有點吃資源...
 7.沒有I/O Meter,不易監控輸出入的Peak。

結論:
以免費來說、我想大概沒有幾個Amp比它超值了,在同一個Cab下、他的音質甚至比BIAS某些音箱好。
但問題就在這裡,BIAS搭自己Cab出來的效果大部分情況都還是稍微好聽一點。
所以我才會說Emissary受Cab IR的影響很大。

設定可利用DAW存成VST Bank,我是用Ableton Live、不確定其他DAW是否有這個功能。

可在Youtube上的影片簡介中下載該影片的Cab I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NaX760B-s

===============================================================

簡單地做了一個Emissary VS BIAS Desktop的影片,使用的是同一組Cab:
(因為Windows MovieMaker的關係音訊被壓成192kbps/44.1KHz。)


BIAS基本上是用預設值,只有稍微調整Gain跟Master,Emissary為了要做到匹配、稍微花了點時間處理EQ跟偏壓。
雖然Emissary跟BIAS的差距沒有很大,但如前述、這是建立在使用外接Cab IR的前提上。
如果BIAS用內建的Cab、我目前還找不到跟Emissary搭配可以勝過它的Cab IR。
而且BIAS確實模擬出Marshall特有的鬆軟鼻音,這用Emissary根本做不出來呀~畢竟它本來就不是Modelling Amp。

但這個影片有個重點:免錢的東西未必差、花錢的東西未必好!!

2015/02/27

幾個免費的Guitar Amp模擬VST分享

請注意、有些下載連結並沒有確認安全性--特別是那些個人網站或Dropbox裡的連結,在下載之前請先仔細思考

1.LePou http://lepouplugins.blogspot.com/
這我不多說了,號稱是最強的免費音箱模擬VST。
幾個經典的型號都有,看外觀應該都猜得出來。

2.Ignite Amps http://www.igniteamps.com/
Emissary是2 Channel Amp,特點是模擬他們製作給Ryan Huthnance的Amp。
非常高品質的音色。
https://www.kvraudio.com/product/emissary-by-ignite-amps
NRR-1則是他們獨自設計的3 Channel Pre-Amp,此外還有Power Amp跟Bass Amp。
比較特別的是他們是一家硬體公司...

3.Nick Crow http://nickcrowlab.blogspot.com/
主要就5150/6505這兩種。

4.Voxengo http://www.voxengo.com/product/boogex/
Boogex,外觀很砲、但聽說音色不錯,似乎也是獨自的音色。
10組音箱模組,有內建Cab Sim並附61組IR,很適合入門者使用。

5.Mercuriall http://mercuriall.com/cms/details_freestuff
有4種Amp:JCM800、JCM800 Hot、Harlequin、Tomato Preamp。
都是Preamp所以要額外再掛一顆Power Amp Plugin
他的JCM800是免費界的王者!!
(感謝當代版友owatariryo提供資訊)

-----------------------------------------------------------------------------------

追加幾個免費的Cab IR:
不太懂為甚麼大部分都是Mesa...

要利用IR之前須先下載取樣軟體:
Ignite Amps http://www.igniteamps.com/
NadIR,這家的Amp前面有介紹過。
KeFIR http://www.softpedia.com/get/Multimedia/Audio/Audio-Plugins/keFIR.shtml
算有名的Cab IR取樣載體,但得自己找IR檔 (這個可以找到中文解說)。
Rosen Digital Audio https://lancasteraudio.com/
Pulse,跟Ignite Amps的NadIR是同一組音效引擎,但多附Rosen自家的Cab IR。
免費下載但須註冊帳號用0元購買。
更新:原本的Rosen Audio改名成Lancaster Audio,網址也改了。


1.Wilkinson Audio http://www.wilkinsonaudio.com/product-category/software/guitar-cab-impulse-responses/
免費的有God's Cab、Simpulse Dave跟付費版。
免費的God's Cab很大一包;2種付費版則類似外掛、檔案很少,每種都是2.5美金。

2.Red Wirez http://www.redwirez.com/
一樣有免費跟付費。
免費是Marshall 1960A+G12M25;付費分成每顆Cab賣9美金、共40多種,或一整包125美金。

3.Kalthallen Cabs http://cabs.kalthallen.de/index.html
有免費跟付費,付費要12歐元。

4.Critical Cabs http://www.criticalcabs.com/
這個雖然要錢、但只要5美金,少吃個麥當勞就有了。

5.OwnHammer http://www.ownhammer.com/free/v4-demo/
免費版是Mesa Boogie Standard slant 4x12 cabinet+V30(60w)。
除一般Wav IR還有Fractal、Kemper、Line 6、Atomic (Amplifire)、Two-Notes等版本。
付費版則有14種系列(+4種子分類),價格從9.99美金到99.99美金。(感謝當代樂手版友雜唸Roger提供資訊)

6.Fat Lazy Cabs http://fatlazycabs.bigcartel.com/ (付費)
「這是Telos IR製作者的正式商品,這是原文作者試過無數IR後心中的第一名(Sperimental和GH可能並排第二)。
FLC系列中其實有幾個IR在免費的Telos IR就出現過了。他們每個Cab都只有給僅僅一個IR,但在原文作者聽起來非常棒。」

7.Rosen Digital https://lancasteraudio.com/ (付費)
「他們每個Cab給三個IR,Cab的取向也較廣,從Fender 2x12到EVH 4x12都有,也有一些很酷的Bass Cab,
還有他們自己「混搭」出的虛擬Cab(EX: Mesa OS的低頻+Port City 2x12的中高頻),聲音也很棒。」
更新:原本的Rosen Audio改名成Lancaster Audio,網址也改了。

8.Joey Sturgis Tones http://www.joeysturgistones.com/products/conquer-all (付費)
「Joey Sturgis是近幾年來國外金屬界頗負盛名的新星錄音師,Conquer All 是他和Trackmix Recording Studio合作推出的IR,
 由Trackmix的Mich Rich (在Ultimate Metal論壇上也小有名氣,
 對於micing非常有一套)收音,和Joey Sturgis交流意見並多次改良之後所得的共70個IR。
 主要有Mesa OS, Marshall 1960和Peavey Bass Cab,搭配多種麥克風和前極,並且同時包含Raw和Processed的IR供選擇。」

(6~8三個連結感謝當代樂手版友Dans提供資訊12,解說部分是原文、但因版面問題有略作刪減及排版,原始文章可在前面連結中看到)

9.3 Sigma Audio http://www.3sigmaaudio.com/  (付費)
The Gear Page最近很熱門,有比較多新的Cab:EVH、Blackstar、Egnater、Randall、Suhr、65 Amps、Friedman、H&K、Diezel。

10.CabIR https://www.cabir.eu/en/ (付費)
這兩年新創的德國廠商。

11.Celestion Plus https://www.celestionplus.com/ (付費)
Celestion自家推出的IR,要付費。

12.Line 6 Allure http://line6.com/allure/
Line 6釋出的免費IR包


===============================================================

另外、如果行有餘力、又覺得他們的東西不錯的話,有些網站有Donate、可以捐點小錢給他們。

延伸閱讀:
[短評] Ignite Amps的Emissary VST音箱頭與Cab IR的心得
[極短評] Ignite Amps NRR-1 & The Anvil & TPA-1
[極短評] LePou HyBrit Amp模擬VST
[短評] Mercuriall JCM800 Hot 音箱模擬VST
[續評] Mercuriall JCM800 + Ignite Amps TPA-1 吉他音箱VST
[心得] Red Wirez mixIR2 Cab IR Convolver VST Plugin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Clean Riff篇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Rock Riff篇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Metal Riff篇
[測試(含音檔)] 實體吉他音箱 vs 模擬吉他音箱 Solo篇

2015/02/21

[樂曲解說] 殘憾 Helplessness

本篇是解說我的創作樂曲:「殘憾 Helplessness
試聽網址:
Bandcamp (串流128kbps/MP3、購買則有44.1kHz/24bit Wav等多種格式)
Synthesizer V Weina演唱版:

純樂器演奏舊版:


Synthesizer V Weina演唱版:


Song structure:
0:00 Intro 1
0:15 Verse 1
0:41 Pre-Chorus 1
0:53 Chorus 1
1:18 Interlude
1:31 Verse 2
1:56 Pre-Chorus 2
2:09 Chorus 2
2:34 Bridge
2:58 Solo
3:50 Chorus 3 with guitar solo


Pop曲風。
樂曲本身是很標準的流行芭樂歌。

創作背景:
流行歌很難編。
我從幾年前才開始了解這件事。
寫流行歌可以很快完稿、但要編得好--很難。
難編的原因是你必須要用少少的音做出很滿的感覺。
金屬可以用一堆連音去塞,但流行歌不行...對我這個習慣把音符塞滿滿的人來說這真的是巨大的挑戰!!
也因此這首樂曲是我這次重製中製作期較長的一首。

歌曲轉了三次調:Bridge一次、Solo一次、再從Solo回到原本的調上。

(純演奏舊版的)主唱旋律這次用中提琴代替。
基本上我的歌只要聽到中提琴大概都是用來代替主唱,我很喜歡中提琴的音色。

Verse的鋼琴是代替Clean Guitar,因為我現在沒有好的Clean/木吉他音色。
我不得不說...我真的要趕快弄個好的Clean/木吉他音色了。

中間Solo是這次重寫的,跟其他歌曲不同、這次重寫倒不是舊版不好還是忘記怎麼彈,
舊版Solo不僅僅是當時技巧的集大成,在起承轉合、輕重緩急上也是發揮到淋漓盡致,
不過這次重製時把背景節奏改掉了,原來的Solo有點格格不入、所以只好重寫。
但相較於舊版拼命塞一堆速彈連音、一下就寫完,這次卻寫得很慢,因為要配合背景節奏及現在不想把流行歌塞得滿滿滿之故,
所以就變成要用很少的拍點去堆砌,錙銖必較的結果就是一天只有兩個小節的進度。
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去寫、但其實沒有寫得很好...

尾奏的Solo因為是襯底、寫得比較隨便,一天半就寫完了。
不過聽起來卻好像比較有旋律性?

有件事當初寫的時候沒注意到,這次重製才發現:這編曲與結構還真有點"似曾相識"...反正這類芭樂歌都是這個調調嘛...

整首曲沒甚麼特別,就Bridge→Solo這一段比較有味道。
有興趣可以聽聽看。

這首樂曲是仍在籍其他樂團時寫的。
當時由其他團員負責的編曲很不錯,有些梗現在聽來讓我深感自己的不足。
可惜只有表演過一次...

2019/02/17更新 :
大概是口味變了,回頭去看自己寫的這些文章覺得好像又不是這麼一回事。
現在會覺得整體的編曲恰到好處,Solo的起承轉合做得很好。
然後2018年重新混音時發現Verse放木吉他反而不好聽...

=======================================================

歌詞與解說:
Verse
小的時候 總有人說
長大後 能做的事很多
多年經過 若要我說
其實是 什麼都不能做

Pre-Chorus
我發現世上沒有英雄
在我救不了你之後

Chorus
我看著你 走向大海
我拉不住你 水已淹到膝蓋
你臉上 一絲苦笑
頭也不回 慢慢不見

Bridge
這世界依然不停地轉動
渺小的我只能卑微地過
看你墮落

-----------------------------------

很難得有一首歌詞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寫成的,是把我認識的兩個人身上發生的事合起來。
因為這兩件事情讓我覺得自己終究是勢單力薄,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幫助身邊的人。
兩個故事都是家裡發生變故,身為外人的我一點忙都幫不上,這讓我覺得非常挫折。
很遺憾這就是現實、我不是英雄。

當我看到兩個人面對我無力的安慰都是強作歡笑就更讓我覺得難過。
更可惜其中的一個人似乎走偏了路,在想法上變得偏激。
我仍舊沒有辦法做些甚麼。

以上是幾年前歌曲完成時所寫的,後來多了一件有趣的事:
其中一個人在一、二年後跑來拉我做老鼠會,真是令我不知道該說甚麼好,當場不歡而散~
現在看到歌詞還真是格外諷刺,這就是人生呀~

====================================================================================

2024/03/01更新:
使用人聲合成軟體Synthesizer V補上了當初沒辦法錄製的主唱部分,並追加YouTube純音樂影片。
這次不僅追加主唱、也重新建構之前沒有處理好的混音平衡,
並調整鼓組VSTi的音色、修改歌詞、鋼琴補幾個和聲以及將弦樂統一補成四聲部:
  • 吉他音箱則是從實體音箱JCM2000 TSL換成軟體Bogren Ampknob BDH III跟66o6+,
    經過那麼多年軟體音箱音色終於好到我能夠實用在樂曲上了。

  • 之前一直覺得鼓組的聲音當初沒有調整好,這次花了兩天修改。
    但大鼓還是差強人意,唯手邊XLN Audio的Addictive Drums 1找不到更適合的音色,
    而花了上萬元買的Tokyo Scoring Drum Kits出人意表地不怎麼樣,
    也只能將就了,年紀一大實在很不願意再多花時間去調整音色…

  • 這次在重製其他樂曲時留意到弦樂襯底要寫成四聲部才夠份量,
    所以盡可能地都會將有弦樂的樂曲補成四聲部。

  • 歌詞在不影響原意下、Verse有修改幾個字,雖然不是很滿意卻也想不到更好的詞彙。
    本來有考慮新寫第二段歌詞,
    想了一下、覺得第一段歌詞已經充分表達了當初的想法,
    加上現在也沒有那時的情緒來支撐,還是不要畫蛇添足為佳。

  • 這次主唱使用Synthesizer V內建的Gender功能把中文女聲音色庫Weina變成男聲。
    但由於目前版本Synthesizer V會在不特定字詞的發聲時伴隨類似機械人聲或者像是蛙鳴的聲音,
    呃~聽起來就像星際大戰的Darth Vader那樣,
    雖然混在樂器中就沒有那麼明顯,但畢竟還是存在,所以主唱的部分說不上完美。

    另外由於我這次重混音堅持不在錄音軟體DAW內拉音量Automation、也不用Compressor控制主唱音量,
    所以主唱無法避免地會有明顯音量大小不一的狀況。
從Pre-Chorus到Bridge的歌詞、旋律及樂曲的搭配我個人都非常喜歡,
甚至可說是目前為止我抒情曲風的代表作。
唯一遺憾的是當初忘了拿這首歌唯一一場表演的影片原始檔…

2015/02/12

[樂曲解說] 迴溯 A Way to Memories

本篇是解說我的創作樂曲:「迴溯 A Way to Memories
試聽網址:
SoundCloud (192kbps/MP3) https://soundcloud.com/taisolo/a-way-to-memories
iNDIEVOX (串流96kbps/MP3、購買44.1kHz/24bit) http://www.indievox.com/song/94868

Pop曲風。
這是一首適合睡前聆聽的樂曲,因為很無聊聽了會想睡~XD

創作背景:
樂曲的結構非常簡單,因為當初想挑戰在有轉調的前提下以最少的和弦寫完一首歌--雖然最後好像沒有成功。

貝斯與合成器是這次補寫的。
比較遺憾的是由於我對合成器的音色沒有甚麼研究,所以沒有辦法放更多想要的音色以營造幽靜的感覺。
其它也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但這首曲子好像沒有太多值得大幅修改的價值,最後還是決定以這個樣貌釋出。

這首樂曲當初是仍在籍其他樂團時寫的,幸好離團後他們也覺得這首很無聊而沒有收錄進EP,
不然著作權上就不太好釐清了。

最後、如果這首曲子真的能夠幫助你入眠,我倒是會滿高興的~XD

2015/02/09

[樂曲解說] 巳與雷 Serpent and Thunder

本篇是解說我的創作樂曲:「巳與雷 Serpent and Thunder

Bandcamp (串流128kbps/MP3、購買則有44.1kHz/24bit Wav等多種格式)


Song structure:
0:00 Section 1 Beat
0:47 Section 2 Awaking
1:03 Section 3 Breath
1:35 Section 4 Gather way
2:10 Section 5 Battle to the Death "Intro"
2:24 Intro 2
2:33 Intro 3
2:42 Verse 1
2:51 Pre-Chorus 1
3:00 Chorus 1
3:18 Interlude 1
3:32 Interlude 2
3:41 Interlude 3
3:50 Verse 2
4:00 Pre-Chorus 2
4:09 Chorus 2
4:28 Solo
4:49 Chorus3
5:07 Outro

Thrash Metal曲風。
由極慢與極快兩部分構成,前半段是BPM=60、後半段為BPM=210。
後半段雖然速度很快、但由於是8 beat所以聽起來較沒有壓力。

創作背景(表):
This title was inspired by the final battle between Jörmungandr and Thor.
這首"曲名"來自北歐神話中巨蛇Jörmungandr與雷神Thor在諸神黃昏中的最終決戰。

諸神的黃昏
在北歐神話的末日之戰「諸神的黃昏」中,耶夢加得與地上的邪惡勢力互相產生共鳴。
牠從睡夢中甦醒過來,在海底不斷翻騰著,引起滔天巨浪淹沒世界,並且來到阿斯加特的土地上,正式向諸神宣戰。
牠的交戰對手,正是與牠有極深恩怨的雷神索爾。
索爾深深了解巨蛇的威力,不敢怠慢,三度將雷神之鎚擲向耶夢加得,都被耶夢加得巧妙避過。
巨蛇亦不示弱,一直向索爾噴出毒液。
最後,索爾成功以巨鎚擊中了巨蛇,巨蛇的毒液亦深入索爾的身體,結果雙方同歸於盡。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0%B6%E5%A4%A2%E5%8A%A0%E5%BE%97#.E8.AB.B8.E7.A5.9E.E7.9A.84.E9.BB.83.E6.98.8F

樂曲的構成與上面這段敘述相當接近。
Section 1 沉眠 Beat
Section 2 共鳴 Awaking
Section 3 蛇信 Breath
Section 4 翻騰 Gather way
Section 5 決鬥、至死方休 Battle to the Death
個人很喜歡第4段的表現,有把Jörmungandr從海底動身所引起的震撼與威脅感表現出來。

有玩過日式RPG的人可以想像一下要打魔王的場景,這首曲非常符合那個畫面~XD

============================================================

創作背景(裏):
前面講了那麼多,其實都是這次重製才想到的。XD
因為這原本是一慢一快兩首曲子,因為重製快歌那首的過程中發現它有點無聊,所以就把慢歌搭上去。
不過其實之前這兩首在表演時就是連在一起,所以連接起來理所當然聽不出異樣。

曲名也幾乎是直接拿來用。
前者原名是"Dormancy",因當時的團名是蛇名,所以當時想寫一首描述蛇從冬眠醒來的演奏曲當作樂團的開場。
但因為趕不上即將到來的表演所以就把還沒寫完的後半段先擱置,把前半段拿來用。
後者的曲名就直接是"雷 The Thunder"。
前者加後者就是新曲名了~XD
不過我一開始並沒有打算直接這樣用,為了要契合整個樂曲的感覺朝著蛇類想了半天突然想到前面那段北歐神話。
但又不想直接用上Jörmungandr這個外國神話的名詞,繞呀繞、最後還是用了現在的名稱,
既不會太直白表明是北歐神話、也有將兩首樂曲結合的意義。

至於前面提到的"Dormancy"未寫完的後半段,這次重製中發現整個樂曲在發展上遇到瓶頸,
整體的感覺反而不如與"雷 The Thunder"連起來,索性把後半段當成下一首樂曲的素材。

--------------------------------------------------------------

原曲是Drop B,因為當時實驗性地想玩降弦、加上貝斯手拿五弦想配合他,
現在因為對降弦沒啥興趣就改成離標準調音較近的Drop D。
這首歌的吉他音色應該算是我目前所有歌曲裡最現代的Metal Tone了。
本來是想延用"殺‧破‧狼 S‧P‧L"的音色,因為都是屬於Thrash系統,但不知怎地靈光一閃試了個新組合覺得不錯就拿來用了~
不過因為這首歌Drop D,多出來的低音在後製花了不少心力處理。
 ...是說、Drop D我就覺得夠兇了,降到ABC好像也沒有比較讚,
想起Dave Mustaine說過"歌曲兇不兇是看Riff而不是看降弦",還真的滿有道理的~ (雖然他本人說這句話只是為了不想再降弦~)

前面的鋼琴原本是要用吉他的Clean Tone,但因為我現在沒有好的Clean音色,只好丟給鋼琴處理,這樣卻反而效果比較好。

變快之後的前/間/尾奏是6/4拍,雖然一樣是聽不太出來...當初會寫6/4應該純粹只是屁股癢好玩。

這次有補寫Solo後面6個小節,因為又是當初嫌音太多沒把譜記完...XD

這首歌跟"殺‧破‧狼 SPL"是同個時期的作品,在當時唯一的一場表演中曲目順序是:
蛇與雷 Serpent and Thunder、逆火 Backfire、殺‧破‧狼 SPL。
有興趣的話可以照這個順序聽~

2015/02/01

[樂曲解說] 殺‧破‧狼 S‧P‧L

本篇是解說我的創作樂曲:「殺‧破‧狼 S‧P‧L
試聽網址:
Bandcamp (串流128kbps/MP3、購買則有44.1kHz/24bit Wav等多種格式)


Song structure:
0:00 Intro
0:53 Verse 1
1:14 Pre-Chorus 1
1:23 Chorus 1
1:45 Interlude
2:27 Verse 2
2:48 Pre-Chorus 2
2:57 Chorus 2
3:19 Solo
3:40 Chorus 3

創作背景:
Thrash Metal曲風。
這首曲沒有甚麼內容與營養,單純就是"爽歌"!!
就是爽歌、就是爽歌、就是爽歌!!...這句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笑)~

對疾風怒濤般令人喘不過氣來的連音很感冒的人不建議點來聽。

這次重製有補寫Chorus的吉他過門與Solo。
因為當初記譜時嫌音太多沒有把這兩個部分寫進去,為了聽起來不要過於單調、過門用了兩種音階。
而除了"快、狠、連"以外,Pre-Chorus有用到7/4拍、雖然聽不太出來...另外沒記錯的話這段是12音列的運用。
再來亮點應該是後半段那短短的Solo。
聽起來很短、但我寫的時候覺得很長、一度還想要再砍半,
因為這類特殊音階較不易做出一般印象中的起承轉合,所以梗很快就用完了。
我一向很喜歡這類有緊張感的音階,這是受到Marty Friedman的影響,而他則是受到演歌的影響。(我現在也滿喜歡聽演歌的)
更早則是因為小時候常聽"ドラゴンクエスト ~ジパングワールド"這捲錄音帶,裡面滿滿的日本風味。

當初練這首歌真是血淚交織呀...
因為在標準調音的琴上要彈Key=B,我沒空弦音可用。
好不容易練起來了,卻沒想到在一場在地音樂節的演出中因為突然抓錯拍感,整個大自爆!!
那場演出這首歌的失敗給我很大的打擊,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敢再去處理這個樂團的事物,最終導致這個樂團的自然消滅...
每每想到這就覺得很對不起當時的貝斯手。
這次重製也算還給這首曲一個公道了。

另外、這首的曲名來源是某香港武俠漫畫,不是電影...
但因為電影較廣為人知的關係所以硬是把歌名改成當時的團名,這次重製就順理成章改回來。

2015/01/27

[樂曲解說] 掙與鎖 The Red Moon

本篇是解說我的創作樂曲:「掙與鎖 The Red Moon
試聽網址:
Bandcamp (串流128kbps/MP3、購買則有44.1kHz/24bit Wav等多種格式)
Synthesizer V Weina演唱版:

純樂器演奏舊版:


Synthesizer V Weina演唱版:


Song structure:
0:00 Intro
0:16 Verse 1
0:29 Interlude 1
0:42 Verse 2
0:58 Chorus 1
1:50 Interlude 2
2:03 Verse 3
2:19 Chorus 2
3:04 Solo
3:34 Bridge
4:00 Chorus 3
4:49 Outro

創作背景:
慢板Metal曲風。
這首歌第一次完成莫約八、九年前(甚至以上? 不可考...),是我實質上的第四首歌、也是第一首金屬歌。
是目前發表的歌曲中最老的一首歌,因為比它更老的歌幾乎都沒有記成電子譜,說不定紀錄會一直保持下去?
主唱旋律與現在的歌詞已修正不曉得第幾版了,副歌為了最早的錄音有修過一次;
但樂曲的架構/編成除了把Pre-Chorus刪掉、重寫Solo外沒有倒甚麼太大變動。

因為年紀很大、所以架構很簡單,標準的Verse/Chorus/Bridge三段架構、外加Intro/Solo。
原本有Pre-Chorus,但因為太難聽很早期就刪掉了。

整首歌是慢板的重歌,中間Solo的地方有變Double拍,Verse/Chorus的Riff很花俏,整個重的感覺有出來。
特別是Chorus、吉他跟貝斯都像在Solo一様,有些點就不是對得那麼精準,只能說當初寫歌的經驗尚淺。
Bridge的節奏原本由吉他負責,因為是走鍵盤式的高音→低音→高音→低音的彈奏法,這次重製就直接丟給鋼琴處理。
因為覺得Verse & Bridge部分的主唱旋律還不錯、所以利用吉他演奏出來,但Chorus的主唱旋律就頗為單調所以拿原本的Riff來代替。
而Chorus的這段Riff(置中這把)是我個人最喜歡的Best 3(一首是"炎與劍 Flame/Blade"、另一首是"赤煉之劍 Burning Sword"),
其實根本就是在彈Solo、所以拿來當成主旋律也很夠分量。

Solo三、四年前有重新寫過,第一版的Solo比較簡單,而且從頭到尾一直出現推音,聽起來非常令人厭煩,
現在這一版就是把當時自己會的東西全部硬塞進去...相對聽起來比較熱血。

這次重製花了比較多時間在吉他音色與Reverb,希望想做出厚重的感覺,
但因為我只有一顆JCM 2000 TSL、加上能力有限,所以調不出厚重的吉他音色;Reverb也是弄了半天...
最後這兩者仍然不是非常理想,是比較可惜之處。

至於為什麼中/英文曲名不一樣...因為我懶得去找對照的英文,所以就直接從歌詞拿來用。

=======================================================

歌詞與解說:
Verse 1
命運就像看不見的繩索
如蔓藤般緊緊纏繞著我
狠狠地將我往前拖著走
直到我淹沒在沙塵之中

Verse 2
生命就像無邊際的長河
人活著像孤舟載浮載沉
終其一生在迷網中度過
掙脫不開那宿命的枷鎖

Chorus 1&2
我也想自由飛翔 凌雲騰空之上
看那染血的翅膀 今夜又是悔恨與絕望

Bridge
這夢 已漸遠
轉眼 被浪潮沖遠
在這黑暗深淵 誰願與我共醉
等待那未可知的明天

Chorus 3
我要捨棄這翅膀 只為重生的火光
在寂靜的黑夜裡 只有紅色的月牙
在未來永劫中放光芒

---------------------------------------------------------------------------------

那時我退伍一年多,回到學校念書,對於音樂沒有方向、也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
覺得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痛苦、掙扎。
每晚入眠時都覺得自己在音樂上沒辦法在前進,是那麼地焦慮、悔恨。

看著身旁的人一個一個地活躍於音樂圈,就覺得自己怎麼會是這樣?
在最絕望無助的時候,我寫下了這首歌。

====================================================================================

2024/02/04更新:
使用人聲合成軟體Synthesizer V補上了當初沒辦法錄製的主唱部分,並追加YouTube純音樂影片。
這次不僅追加主唱、也重新建構之前沒有處理好的混音平衡,
並加寫弦樂、修改不正確的和弦及拍子、以及改寫副歌的旋律:
  • 吉他音箱則是從實體音箱JCM2000 TSL換成軟體Bogren Ampknob 5169跟BDH III,
    經過那麼多年軟體音箱音色終於好到我能夠實用在樂曲上了。

  • 這次重製在寫弦樂時校對和弦才驚覺當初有些和弦選錯,
    而且吉他、貝斯跟鼓三個樂器有幾個拍點根本沒有對到,
    雖訝異自己過去居然會如此粗心,但想想這首歌是很早期的作品也就摸摸鼻子算了。

  • 主唱在副歌的音域從一開始就寫太高,
    鑒於旋律我很喜歡、過去一直捨不得、也沒有能力重寫,
    玩樂團時的主唱Scott雖然也覺得唱起來頗為吃力,
    但他也認為旋律不錯,不要求我修改,遂請他在表演視狀況動態修改旋律作結。

    這次主唱使用Synthesizer V內建的Gender功能把中文女聲音色庫Weina變成男聲,
    即使如此、副歌仍然遇到了原音調太高唱不好、降低八度又不好聽的窘境,
    最後沒輒只好忍痛重寫,卻沒料到重寫的效果出奇地好,整首歌都活了起來!!

    另外由於我這次重混音堅持不在錄音軟體DAW內拉音量Automation、也不用Compressor控制主唱音量,
    所以主唱無法避免地會有明顯音量大小不一的狀況。

  • 還有就是這首歌有幾個地方動態過大,使得特定位置的總音量很容易超過限制,
    在不添加音量Automation及Compressor的前提下,
    為了避免超過負荷,只有盡量降低音量一途,
    也因此這首歌的音量明顯較其他樂曲來得小,這我真的沒招數可用了...
最後…
在完成當下聆聽才注意到主唱的音色除了有些類似前樂團主唱Scott、也神似首位演唱這首歌的大學同學Minoru,
許多回憶湧上心頭,我在調Synthesizer V主唱音色時似乎潛意識會以這兩人做範本…
衷心感謝你們過去在音樂路上與我這個不好相處的人同行。

身為作曲者,每首樂曲自然都是自己的傑作,
不過這首歌在此次重製改寫後在我心中從"還不錯"變成了不會褪色的"名曲",
聽起來有點誇飾,但我真的這麼認為…

2015/01/17

[樂曲解說] 斷罪之劍 The Sword of Conviction

本篇是解說我的創作樂曲:「斷罪之劍 The Sword of Conviction
試聽網址:
Bandcamp (串流128kbps/MP3、購買則有44.1kHz/24bit Wav等多種格式)
Synthesizer V Weina演唱版:

純樂器演奏舊版:


Synthesizer V Weina演唱版:


Song structure:
0:00 Chorus 1
0:26 Intro 1
0:37 Verse 1
1:01 Pre-Chorus 1
1:22 Chorus 2
1:46 Solo
2:09 Interlude
2:21 Verse 2
2:45 Pre-Chorus 2
3:06 Chorus 3
3:29 Bridge 1
4:03 Bridge 2 (Clean Guitar Solo)
4:27 Bridge 3
4:57 Chorus 4
5:20 Outro Solo

創作背景:
Speed Metal曲風。

廣義來說這是首新曲、因為沒發表過。
之前還在玩團時已寫了70%、完成大部分的架構,因當時樂團轉型成流行搖滾,所以就這樣擱置下來。
這次就續寫剩下的部分,在混音過程中又改寫舊部約20%。

這首曲是我"已寫完"的歌曲中平衡度最好、最成熟的一部作品,我個人也很喜歡這首曲子。
奇妙的是、明明吉他的Riff/Solo、貝斯、鼓都寫得普普,但綜合起來整體卻是我目前最好的作品...我想這得歸功於架構不錯吧?
整段Bridge的演出是我目前所有歌中最喜歡的,整個情緒的起伏都做到定位,轉調也轉得非常順,中間有用到6/4拍。

樂曲特色主要是表現在轉調上,整首歌包含關係調/功能性轉調、一共轉了8次調。
...其實我本來沒有想要轉那麼多次調,但轉調就像說謊、用了一次就得用更多次才繞得回來...
結果就是當我發現時已經把11個半音都拿來當作和弦用掉了,想說乾脆湊滿12個就又轉了一次調~XD
尾奏雙吉他之所以一開始轉成C/F調就是這個原因,好像就是差了C還是F就可以湊滿12個半音叫出神龍(誤)~

=======================================================

歌詞與解說:
Chorus
黑色的業火不停燃燒 淨化與生俱有的罪孽
沒有人能公平審判那對與錯
深淵之中貫徹我的正義

Verse 1
抹滅不去的烙印是你我的原罪
自天地之始、從生命之源
蠢蠢欲動的意識是心底的惡念
在血肉之中、到骨髓深處

Pre-Chorus
無謂的爭戰殺伐 只枯萎了年華
永無平靜的心 放任 荒蕪
在混沌的世界裡 祭起斷罪的長劍

Verse 2
反覆無情的背叛是人心的隔閡
如突來的風、似頃刻的雨
漂泊不定的命運是無常的浮雲
從虛空而來、往無盡處去

Bridge

罪 該如何判定
彼此 都堅持真理
歷史的軌跡 看不見正義
不變的是 你和我手中血腥

---------------------------------------------------------------------------------

曲名本身有審判、定罪之意,但我只是想表達:

"人沒有權利去強制決定別人的方向、也不應該硬要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或者是用一個大框架來要求對方照著這個框架來做事。
無論用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扭曲別人的意志就不是件好事。"

...我曾經這麼做過、也曾經被這麼做過,後來我對這樣的事情感到非常反感。
所以我決定無論如何都以貫徹自己的信念為優先,但不強求任何人接受、這就是這首歌最原始的概念由來。

可以想像一下世紀末的畫面,例如"北斗神拳"。XD
那樣子的退廢與荒蕪就是這首歌所呈現的時代背景。

=======================================================

2024/01/19更新。
使用人聲合成軟體Synthesizer V補上了當初沒辦法錄製的主唱部分,並追加YouTube純音樂影片。
這次不僅追加主唱、也重新建構之前沒有處理好的混音平衡:
  • 吉他音箱則是從實體音箱JCM2000 TSL換成軟體Bogren Ampknob 5169跟66o6+,
    經過那麼多年軟體音箱音色終於好到我能夠實用在樂曲上了。
  • 移除了各音軌90%的Volume Automation恢復原始的抑揚頓挫。

  • 統一各樂器Send給Reverb的量皆為全輸出的0 dB, 再由Reverb音軌控制音量,以尋求空間的一致感。

  • 關閉Reverb的Low cut,還原低音帶來的空間輪廓。
    好處是整個樂曲的音量平衡反而變得平順,
    且由於Reverb實質上變少了,低頻反而不再糊成一團,
    關閉Reverb的Low cut也不會顯得低頻變多。
    不過也因為Reverb較少,所以空間感沒有之前那樣寬廣立體。

  • 把弦樂三聲部的段落都補成四聲部。
    混音一重啟我就發現歌曲本身有些段落的音場聽起來空洞,
    發現是弦樂沒有提供足夠支撐力,就多補上一個聲部。
    更慘的是快完工了才發現歌詞要改…

  • 主唱使用Synthesizer V內建的Gender功能把中文女聲音色庫Weina變成男聲。
    這次除了大幅微調音符時機、讓演唱不要太精準以外,
    也大量運用Synthesizer V的AI Retake功能來調整演唱音調,
    不過這個就跟擲骰子一樣很吃運氣,我曾一度試到六七十次都按不到想要的音色。

    由於歌曲的調太低,主歌Verse的演唱效果不甚理想。
    有試過調高八度,反而變太高連女聲都唱不好;
    改旋律則牽扯到整個歌曲的抑揚頓挫,掙扎了一下就放棄了…

    雖然Synthesizer V內建的性別轉換功能很好用,但有時很難避免原本性別特有的抑揚頓挫出現,
    結果就是有些歌詞咬字發音很"中性"…這個真沒辦法處理。

    最後由於我這次重混音堅持不在錄音軟體DAW內拉音量Automation、也不用Compressor控制主唱音量,
    所以主唱無法避免地會有明顯音量大小不一的狀況。

2015/01/12

Bolt-On Joint之我見

Bolt-On、Set-Neck、Neck-Through是吉他/貝斯最主要的Neck接合方式,
其優劣我想大家都已瞭然於心、便不再贅述,這邊我只想談談我對Bolt-On的一些個人看法,可能沒甚麼新意、特別。

Bolt-On的設計理念主要還是著眼在維修的可替換性上、音色云云較像是衍生而來的附加價值。
雖然Bolt-On的利點是維修方便、但實際日常使用上好像未必有那麼多好處。

1.螺絲會鬆掉。
只要有在彈、Bolt-On上的螺絲就會因振動而鬆開,所以三不五時就得重新調整、不然音色會跑掉。

2.Neck的螺紋會崩牙。
這是個無法避免的狀況,畢竟是木材。
而崩了就補、補了又崩,越崩越大洞就得挖一大塊起來再補新的木頭上去,這樣其實也沒有比較省事吧?

3.會增加金屬材質的非必要共鳴。
這部分就比較屬於隱性的狀況,而且也未必都是不好的結果,但基於多一個零件就多一個問題點的想法,我還是提出來。

...說穿了這其實都是小事,但就是會讓人有點煩,相較於其他兩種接合方式、Bolt-On顯然在平常使用時還得多注意螺絲的狀況。
三種接合方式中個人偏好Set-Neck+1 Piece Body (特別是Deep Joint),因為它對整體的共鳴助益最大。
可能會有人認為Neck-Through才是共鳴最好的吧?
但如果你把Body的Side Wings算上去的話,Neck-Through的琴身其實是3 Piece。
而Set-Neck使用Deep Joint則能在不影響Body下增加弦的傳導、讓共鳴更好。

當然、Set-Neck、Neck-Through若因"環境溫濕度"影響而產生變型的話,還是沒有像Bolt-On那樣容易處理。
不過變形除了木材本身品質問題外、通常肇因於環境溫溼度不佳、或經常大幅變化,所以只要溫濕度控制好、其實不用太煩惱。
而且更重要的是Bolt-On雖然可以替換、但換了Neck音色就會有很大的不同,這點還是需多加注意。

2015/01/06

[樂曲解說] → [Next to...]

本篇是解說我的創作樂曲:「→ [Next to...]
試聽網址:
Bandcamp (串流128kbps/MP3、購買則有44.1kHz/24bit Wav等多種格式)
Synthesizer V Weina演唱版:

純樂器演奏舊版:


Synthesizer V Weina演唱版:


Song structure:
0:00 Intro
0:46 Verse 1
1:01 Pre-Chorus 1
1:15 Chorus 1
1:46 Guitar Solo 1
2:16 Verse 2
2:31 Pre-Chorus 2
2:46 Chorus 2
3:19 Guitar Solo 2
3:53 Chorus 3


創作背景:
Rock曲風。
原曲寫於2012年中、配合當時樂團從金屬轉型為搖滾而寫的,於2014年底、2016年初重新編曲後製。

在2014那次重製過程中我有一個想法變得鮮明無比:
「我當初怎麼會為了這麼無聊的一首歌把左手弄壞!?」
是的、這首歌對我最大的意義就是把我的手錄壞了、成了肌張力障礙患者。
原本歌名因應樂團轉型所以有朝著下一個階段的意涵,結果沒想到真的讓我從吉他手進入另一個階段~(笑)
我現在都戲稱這首歌叫H/P之歌,因為整首都不停地勾槌弦...你知道連續八個小時沒有間斷的H/P手不壞才有鬼~

既然這麼有"意義",當然不能讓它還是那麼無聊,所以我絞盡腦汁要讓它有趣一點...總算是多了那麼一點色彩。
但礙於先天的架構限制、所以也不會麻雀變鳳凰就是了。

架構限制:原曲因為是寫給樂團、所以原本有寫歌詞與主唱旋律,但2014年時要硬改成演奏曲就會遇到一些問題。
要怎麼填補沒了主唱空下來的位置就令人煩惱,一度想要把原本旋律線用其他樂器補上,但最後還是決定放棄。

2016年初重製的結果卻讓我覺得這首歌真的很棒,這首樂曲證明了EQ、鼓、空間系處理得好、整首歌都會不一樣。
我還...滿有自信的~(羞)

-------------------------------------------------------------------------------

Intro分成兩部分。前16小節的意象為"天空",後8小節則為海洋。
因此前段使用固定、重複的旋律以作出無垠且連綿的晴空。
而後段則為了表現大海的洶湧與無常,前後使用不同音階、且排列較不規則。

Verse 1&2的意涵是"回想"。
Verse轉調,但因為算是相關調,所以聽不太出來。
每小節固定的兩次聲響則代表深夜中心臟的鼓動,主吉他則適時補上旋律,隱喻閃過腦海的往事。

Pre-Chorus想營造一種進入時空跳躍的加速感。
此段主吉他彈法雖與Intro相近,但使用了和聲小調的音階,企圖想表達歌詞中的憂傷感。

Chorus以快速緊湊的背景節奏來表現一種急迫感。
主聲道的吉他則意欲做出一種高速變遷的流逝,與歌詞的無奈作一種映襯。

Interlude的吉他Solo當初是莫名其妙生出來的,彈著彈著就搞定了,沒有甚麼特殊的想法。

Solo是這次重寫的,因為原版太難聽了,太過追求技巧而忽略了旋律性。
但不管新舊版最大的課題就是同和弦/同進行但Solo要轉調,可以明顯聽出前半段跟後半段的差異。
個人很滿意這次過門中的代用音,讓轉調變得很順。

 ======================================================

歌詞與解說:
Verse 1
曾經熱血沸騰 夢想在世界的頂端
現在疲憊不堪 世界在夢裡才有吧

Pre-Chorus
何時 遠離了戰場
忘卻 靈魂的羈絆

Chorus 1
我們還能揮霍多久屬於我們的青春
在世界將我們淹沒以前
用盡力氣在半空中 擺動 直到墜落
想飛

Verse 2
時光不停流轉 澎湃的衝動已不再
並肩同行的人 轉眼剩模糊的容顏

Chorus 2
他們早就回到地表努力安穩地生活
讓現實將歲月掩埋消失
隨波逐流在淺海中 漂送 失了方向
暈眩 模糊的眼光看不見理想....

Chorus 3
我們還能揮霍多久屬於我們的青春
在世界將我們淹沒以前
用盡力氣在半空中 擺動 直到墜落
想飛 染血的翅膀能否再飛翔
染血的翅膀能否再飛翔
就讓那翅膀再次地飛翔

-------------------------------------------------------------------------------

這首歌違反我之前歌曲一定會有中文歌名的習慣、沒有中文歌名,因為我實在想不到言簡意賅且適合的中文字/詞。
事實上這首歌的歌名只是個"→"。
…後面的Next to…只是為了好發音而從Mr.Big新專輯"What if…"得到靈感,Next to…代表"前往未知的下一個階段"。
整首歌的歌詞其實充滿著無奈與抑鬱、跟輕快的曲風形成強烈的落差、也代表著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Verse 1&2: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有所惆悵,這兩段就是如此心境下的產物。
特別是Verse 2第二段是在有天樂團練習後寫下的感慨。
(註:2024/02/17依照現在的心境又再改了幾個字)
Pre-Chorus:講的是自己竟不知不覺地遠離了自己曾追求的領域,忘記了那曾與靈魂緊密結合的夢想。

Chorus1:是在講自己的心聲。
當初身邊玩音樂的夥伴不年輕了,像現在這般任性走自己音樂路的生活不曉得還能持續多久?
除了我之外其他團員都有家庭,我總不自覺會想:或許、終有一天會向現實低頭吧?
我們只能這樣不上不下地一直掙扎,直到夢醒那天為止。

Chorus2:則是在講自己對其他人的感想。
過了追夢年紀的人們早早就不再虛幻不實地天馬行空,認命地讓歲月流逝、直到腐朽。
他們被無法抵抗的時代巨浪所淹沒、身不由己的浮沉,
但或許他們其實只是在看得到陽光的淺海中漂蕩,只要有決心隨時都可以回到海面上。
就這樣在海中昏昏沉沉、不自覺已看不見原來的理想。
最後一段" 染血的翅膀"是玩自己舊歌"掙與鎖 The Red Moon"的老梗、有點承先啟後的意味吧~

====================================================================================

2024/02/17更新:
使用人聲合成軟體Synthesizer V補上了當初沒辦法錄製的主唱部分,並追加YouTube純音樂影片。
這次不僅追加主唱、也重新建構之前沒有處理好的混音平衡,
並調整鼓組VSTi的音色、修改歌詞、以及改寫一小部分主唱的旋律與拍子:
  • 吉他音箱則是從實體音箱JCM2000 TSL換成軟體Bogren Ampknob 5169跟66o6+,
    經過那麼多年軟體音箱音色終於好到我能夠實用在樂曲上了。

  • 之前一直覺得鼓組的聲音當初沒有調整好,這次花了兩三天修改。
    不得不說XLN Audio的Addictive Drums 1真的非常優秀,從十幾年前一路用到現在音色仍不會過時。
    結果花了上萬元買的Tokyo Scoring Drum Kits跟其他鼓VSTi完全無用武之地。

  • 主唱的Verse有針對鼓點稍微調整幾個音的拍子,
    Chorus的"想飛"、"暈眩"兩段在這次重製才留意到旋律其實跟和弦不完全吻合,
    所以稍微調整拍長及音高以符合和弦。
    Chorus有幾句旋律是為了增加樂曲的變化改用了過去樂團主唱Scott在表演時動態修改的版本,
    Scott畢竟是老經驗,他修改過的旋律特別朗朗上口。

  • 這次主唱使用Synthesizer V內建的Gender功能把中文女聲音色庫Weina變成男聲。
    但由於目前版本Synthesizer V會在不特定字詞的發聲時伴隨類似機械人聲或者像是蛙鳴的聲音,
    呃~聽起來就像星際大戰的Darth Vader那樣,
    雖然混在樂器中就沒有那麼明顯,但畢竟還是存在,所以主唱的部分說不上完美。

    另外由於我這次重混音堅持不在錄音軟體DAW內拉音量Automation、也不用Compressor控制主唱音量,
    所以主唱無法避免地會有明顯音量大小不一的狀況。

  • 歌詞在不影響原意下、有配合旋律修改幾個字。
這次補上主唱後的感想…世界級名曲 (笑)。
至少在我心中這必須要是世界級名曲才對得起當初因為錄這首歌而壞掉的左手,
及為了摸索復健方法而蹉跎掉的十年光陰…
但憑心而論這首歌真的不錯,不管是不是樂手,
我想在任何領域上出現中年危機、停滯不前的人多少都有這首歌所描寫的心境吧。

2015/01/01

其實是三胞胎的Seymour Duncan SH-5/11/14

<原文來自於Young Guitar 2014/12,礙於版權問題我不作全文翻譯,只節錄大意。>

其實從三款拾音器的名字就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
SH-5 Duncan Custom、SH-11 Custom Custom、SH-14 Custom 5。
那為甚麼叫做三胞胎呢?
因為三款拾音器的構造是一樣的、只差在磁石不同而已。

老大是SH-5,是基於SH-1然後改了陶瓷磁石並使用特殊設計的線圈,所以又被稱為"吃了大力丸的P.A.F"、可說是大出力P.A.F的始祖。

而SH-11則是換了Alnico II的SH-5,所以在同樣擁有大出力的同時、高低頻卻又比SH-5來得滑順。

小弟SH-14 Custom 5顧名思義就是使用Alnico 5。誕生的原因有兩個,幾乎是同時發生:
一個是為了配合Godin準備發表的新系列吉他、其前段拾音器所使用的SH-2,在找不到適當搭配時、老闆說把SH-11換個磁石看看...
另一個是當時Duncan官方論壇上很盛行DIY換磁石,有很多不敢自己動手的玩家就向Duncan Custom Shop開同樣的菜單訂購,
後來Duncan決定把某個很受歡迎的菜單商品化,並向論壇公開徵求命名、甚至還請會員寫評測推薦,Custom 5就這樣誕生了。
它擁有比SH-1更大的出力、比SH-5更緊的低頻,卻又有著Vintage的質感。

...換個磁石就是一個新型號~XD

標籤

器材評測 (96) Electric Guitar (73) 重要知識 (54) Recording Gears (52) 雜談 (35) Guitar Amp (31) Effect (27) Software (27) VST (24) 樂器保養 (24) Soul Power Instruments (20) Headphone (19) Gibson (16) Marshall (16) 創作樂曲 (15) 木材相關知識 (14) 木紋 (11) 監聽喇叭 (11) Kiesel (10) RME (10) Suhr Reactive Load (9) Synthesizer V (9) TS-808 (9) Cable (8) Framus (8) String (8) 溼度 (8) Analysis Plus (7) Fender (7) audio-technica (7) AKG (6) Blackstar (6) Bridge (6) Cornell (6) Knaggs (6) 歐陸電吉他小廠 (6) Boss (5) DAW (5) Ibanez (5) KS Digital (5) Pickup (5) Ableton Live (4) Focal dystonia (4) Jackson (4) Maxon (4) SPL (4) 侷限性肌張力障礙 (4) 肌腱炎 (4) FreedomCGR (3) GHS (3) Genelec (3) Headphone Amplifier (3) ME Geithain (3) Seymour Duncan (3) Shin's Music (3) 檸檬油 (3) Bass (2) Bogner (2) D'Addario (2) ESP (2) Fender Japan (2) Kid's Guitar (2) MXR (2) Mesa Boogie (2) PRS (2) Vovox (2) Vox (2) Warwick (2) iZotope (2) 指板油 (2) 日本音樂專門學校 (2) &K. Laboratory (1) 320design (1) Addictive Drums (1) Apogee (1) Bogren Ampknob (1) Brian May (1) Dithering (1) Freekish Blues (1) Furman (1) Grace Design (1) Guilford (1) Guitar Pro (1) Heritage Guitars (1) Honda Sound Works (1) Keeley (1) Lake People (1) Leqtique (1) Mammoth Electronics (1) Mogami (1) Mono (1) Music Msn (1) OLLO Audio (1) Planet Waves (1) Polish (1) Prism Sound (1) Samplitude (1) Softcase (1) Spector (1) Spectrasonics Trilian (1) Suhr (1) Superior Drummer 2.0 (1) TC Electronic (1) Taku Sakashta Guitars (1) Tokyo Effector (1) Vertex (1) Vocaloid (1) WAXX (1) Wampler (1) Waves (1) Weehbo (1) ZODIACWORKS (1) 拭琴布 (1) 浜田麻里 (1) 穩壓器 (1) 詐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