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作樂曲 -My Original Music-

  

2019/11/08

美 / 日三大效果器品牌詐騙事件 (追加2.5個案例)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可圖就有人搞鬼,樂器界也不例外,
今天我就來介紹近年在美 / 日發生較有名的三大效果器品牌詐騙事件。

1. Freekish Blues事件
https://gear-otaku.blogspot.com/2016/05/freekish-blues-alpha-drive-joyo-ultimate.html

2011/02/28,美國的效果器品牌Freekish Blues發表了Alpha Drive,
這台宣稱能做出Dumble的音色、也是柏克萊副教授兼Dumble主人Thaddeus Hogarth的簽名款,
因此在國外的音樂論壇引起極大的注目,並有許多Youtuber與樂器行爭相拍攝評測影片,各論壇上都能看到對這台的極高評價。
不過同年六月有人把Alpha Drive的電路板拍照上傳到Freestompbox.org,上面有會員發現這個跟JOYO Ultimate Drive很像,
經過Freestompbox.org會員的研究,證實Alpha Drive是改自JOYO Ultimate Drive,
前者只在各Pot上各追加一個阻抗、並修改了某個電容的數值。
一個宣稱美國手工製造、然後賣168美元的效果器其實只是改自30美元的工廠製品一事讓論壇譁然。
眾人接著調查Freekish Blues的其他產品發現也都是改自其他廠商,如:

Freek Out! Fuzz與Coily Fuzz改自BBE Free Fuzz
Betty Boost改自BBE Boosta Grande
Chubb Up! Octave Fuzz原身為JOYO Ultimate Octave (現Voodoo Octave)
M22 Rock Crusher一樣是JOYO的High Gain Distortion

即使證據確鑿、Freekish Blues仍然宣稱他們的產品全部都是原創。

2012/01,Freekish Blues公布了Alpha Drive II與Alpha Drive II Red Dot,
Freekish Blues同時說明這兩台是與海外合作廠商共同製造,並上傳II代與JOYO Ultimate Drive電路板的比對照以證明兩者的差異,
但此舉被認為是轉移焦點,而得不到消費者的諒解。
最終2012/12/25、Freekish Blues在Twitter上發完聖誕祝賀後就銷聲匿跡了...

不過呢、這間廠牌的老闆Ken Abate後來活用他的效果器知識幫助朋友設立效果器品牌,
並以在Freekish Blues時得到的經歷為藍本、當上了漫畫原作者~
這才是真的身心靈強韌吧~

題外話、不管是Freekish Blues還是接下來要介紹的Vertex,他們都拿了BBE的產品來改,這是否代表BBE的品質很好呢?

--------------------------------------------------------------------------------------------------------------

2. Vertex事件
https://gear-otaku.blogspot.com/2014/09/vertex-effects-axis-wah-bbe-ben-wah.html

美國的Vertex是以幫Michael Landau與Scott Henderson等知名樂手組效果器盤而聞名,後來也推出了自己的原創效果器跟導線。

事情的起因是有網友在全球最大吉他論壇The Gear Page上發了一篇討論:
https://www.thegearpage.net/board/showthread.php?t=1458484
質疑Vertex號稱全手工製作並由老闆Mason Marangella親自調整音色的AXIS WAH似乎是BBE生產的Ben Wah,
引起注目後其他會員就相繼開始調查:
https://www.thegearpage.net/board/showthread.php?t=1461942
結果發現AXIS WAH就只是Ben Wah換上Vertex自己的外殼而已,內部電路連改造的痕跡都沒有。

事情發酵沒多久Michael Landau也跳出來發表給Vertex老闆的公開信:
https://www.thegearpage.net/board/showthread.php?t=1477017
說他比較過AXIS WAH跟Ben Wah後,認為兩者是同一產品,故宣布解除與Vertex的代言契約。
Landau並聲明:
「若買了Landau Boost & Landau Chorus但Vertex/代理商不讓你退的話,找L.A. Vintage Gear的Cliff,我自掏腰包全額退款。」

Vertex老闆也幾乎是差不多時間在論壇上致歉:
https://www.thegearpage.net/board/showthread.php?t=1477492
簡單來說就是AXIS WAH跟Vertex Cable這兩款產品都不是他們宣稱的原創產品、而是拿其他公司的東西來販賣:
  • AXIS WAH = BBE Ben Wah,僅把LED、底板、腳墊、旋鈕、商標換掉,而NOS版多換了100K S-taper。
  • Cable = Belden,就是拿Belden+Neutrik然後就變成自家的產品了。號稱是有方向性的雙絞線,但其實是沒有方向性的同軸線。
  • 另外、Volume Pedal = Boss FV-500,官方原本是說把FV-500的零件全部換掉,但其實只有拿掉一些不要的零件,實際上內容物還是Boss。
就在Vertex爆發詐騙事件的同時,天之驕子、藍調公子哥兒Joe Bonamassa也在自家論壇上開炮:
https://forum.jbonamassa.com/viewtopic.php?pid=323525

但即使得罪了那麼多知名樂手與全世界數不清的玩家,甚至2018年又爆發疑似Demo影片造假與疑似抄襲等醜聞,
Vertex在2019年的現在仍活得好好的,Sweetwater仍然在今年八月讓Vertex介紹新產品:

這已經不是Vertex老闆Mason Marangella身心靈強韌的關係了,肯定背後有人在撐腰~

--------------------------------------------------------------------------------------------------------------

3. 日本WAXX事件

揭發這起事件的人剛好跟我有一點點關係,他是我的供應商Soul Power Instruments (SPI) 的老闆。

WAXX是由名為吉澤浩司 Cozy的人所設立的效果器Mod品牌,如何崛起我沒有查到,
但可以確定WAXX有知名貝斯手:"鈴木涉"擔任監製,且有名到石橋樂器找WAXX來共同設立石橋樂器自己的效果器品牌:Pedalogic,
而Pedalogic所有的效果器都由WAXX負責製作。

詐騙被揭發的起因是2015年7月18日有顧客寄了台已經給WAXX mod過、至少花了1到2萬日幣mod費的效果器給SPI,
因為該顧客覺得mod前後音色並沒有改變,想請SPI檢查並重新mod。
SPI拆開發現裡面只換了兩個電解電容、然後電路板上多了一坨煞有其事的熱熔膠,但撥開裡面甚麼都沒接...
SPI把照片遮住廠牌後貼在Facebook上就開始引發熱議,兩天後SPI又收到另一位也是拿給WAXX mod過的顧客所寄來的效果器,
因為這位顧客向WAXX詢問到底mod了甚麼卻得不到解答,遂寄給SPI檢查並重新mod,
而這個效果器只有電路板顏色不一樣、然後也有一坨裡面甚麼都沒有的茶色熱熔膠,除此之外完全沒有更動,
這個甚麼都沒有改的mod要價18000日幣!!
SPI在Facebook上發文諷刺說這家廠商甚麼都沒做居然能夠提升音質,這技術力真是非比尋常呀~

至此事情也在業內傳開,就有人開始懷疑Pedalogic委由WAXX製作的效果器是不是也有問題?
好事者把Pedalogic BUFF4拆開就發現電路板跟日本DIY廠商Takky Parts販賣的Super Mos Boost Mini (SMBM) 雷同,
而BUFF4賣12980日幣,但SMBM的kit組只要3800日幣...
(不過SMBM其實也是Copy自Z.Vex的Super Hard On...)

關於這一連串的爆料,WAXX跟石橋樂器都裝死不承認也不否認,只有WAXX在Twitter上發了幾篇避重就輕沒有提到重點的說明文...
過沒多久石橋樂器就結束了Pedalogic這個品牌,而WAXX也在兩年後悄悄地關掉了Twitter...

被詐騙的受害者們到最後都沒有聽到WAXX一句道歉...

--------------------------------------------------------------------------------------------------------------

最後的WAXX事件的發展很日本人風格呢...
死不承認、死不道歉、然後拖到大家都忘記...

========================================================

2021/07/29更新。

你跟我說日本人多有誠信我都要打點折扣…
詐欺案件+1。

4. Tokyo Effector OEM詐欺事件
這是2020年12/17開始發生的事。
曾舉辦過多屆手工效果器比賽拉拔出KarDiaN、Limetone Audio等知名小廠的效果器專賣店:Tokyo Effector,
被抓到自有品牌FLYING CAT號稱原創,其實是拿LANDTONE的Mini Gold Pro Overdrive換皮、小改一些零件後再以三倍價格出售,
一開始死不承認、還把在Twitter上詢問此事或轉貼的人封鎖,
後來12/22看事情無法收拾才改口說是OEM + Mod,甚至大言不慚地說:我們也可以不Mod直接賣,但這樣有違我們的堅持。
然後就有些人寫信去問LANDTONE,對方回信說:我們沒有跟這間店訂OEM契約。

Made In China效果器再次大發神威~

Tokyo Effector的道歉聲明:
https://tokyo-effector.jp/archives/blog/flying-cat

--------------------------------------------------------------------------------------------------------------

嚴格來說下面這個案例"不完全"算詐騙,根據使用環境"可能多少會有一些作用"...
不過這家曾經和Tokai推出聯名吉他的廠商最後捲款潛逃至今下落不明,
被害者損失金額據說超過一千萬日幣。

4.5. Honda Sound Works "Spice"
2000年代靠著手工效果器闖出名號的Honda Sound Works (後來一度倒閉改名Far East Electric),
推出過一款使用二戰以前的WESTERN ELECTRIC線材的Buffer,"號稱"接上去就會有Vintage tone,
當年售價15750日幣含稅,但實際上裡面長這樣子…
[​IMG]




正常的使用狀況下"完全不會改變音色",但放在破音後面卻能對音色的分離度與泛音產生影響,音色越糟糕的破音越有效果。
日本就有人拿據說音色跟大便一樣糟的DOD BUZZ BOX測試,發現聲音沒那麼糞了…

雖然乍看之下應該是詐欺,但這款已經變成知名傳說的效果器在日本仍有近萬元的二手價格
日本人真的有夠奇怪…

後來Honda Sound Works消失後,有個叫SOUND SPRITE的廠商推出一款叫做「箱」的Buffer...
要價三萬日幣~(笑)
[​IMG]
[​IMG]

引用連結:

…實際上利用什麼電路都沒有只有線材的空效果器確實會稍微影響音色,
偉大的 地下實驗室室長自己就有自製類似的效果器"激瘦小弟",之前的文章:
https://modernmusician.com/forums/index.php?threads/轉貼-日本人的究極實驗:效果器-音箱篇.220496/#post-785792

========================================================


2022/11/26更新。

不是效果器,但一樣是詐騙。
哎呀、曾經搞過電容詐騙的Gibson後繼有人啦,可喜可賀~
美國人詐騙戰績+1。

5.5. 美國920D Custom電容詐騙
美國920D Custom所販售的Paper In Oil電容一個要價27.99美元,
這兩天被發現裡面是Mojotone一個才1.25美元的Film電容。
https://www.thegearpage.net/board/index.php?threads/with-genuine-paper-in-oil-capacitors.2414601/

2019/11/07

隱藏在Landgraff背後的骯髒商業模式

原文是由製作出只有50台的夢幻Overdrive的Clay Jones所撰寫,用以揭露John Landgraff與Bob Burt醜陋的商業模式,
原文網址已消失,英文原文標題為:
The FrugalGuitarist.com - The Goose, the Middleman, the Idolmaker and Gomer Pyle

現在引用的是日本人抄譯節錄的版本:

另外文章是用第一人稱所撰寫,因為逐字翻譯太花時間,所以我只簡單大略翻譯一下來龍去脈。

===================================================================

Clay Jones第一次遇到John Landgraff時是1997年Clay Jones造訪Blues Angel Music這間樂器行時。
當時Landgraff在Blues Angel Music裡擔任Amp tech,並與後來Pedalman的創立者Romain Bidaut一起接改造TS808的案子,
他們的代表作是由Romain Bidaut設計、John Landgraff組裝、Arlon Prince噴漆的Pedalman 818,只做了59台。

2001年Clay Jones得知Landgraff所"設計"的Dynamic OD在日本得到了高評價,
而同樣是Landgraff所"設計"的MO-D、Clean Boost也非常受歡迎,
甚至知道了Landgraff正在開發超級厲害的音箱,Landgraff "宣稱"這全部都是他的獨特設計。

過沒多久Clay Jones因為自己設計的Pedal有無法解決的雜訊問題去找Landgraff諮詢,
但Landgraff似乎看不懂Pedal的設計,只說:「你不需要這個、你只是浪費時間。」遂拿出Dynamic OD向他推銷,
Clay Jones回他:「你太過自滿了。」

Landgraff跟Blues Angel Music的老闆合作銷售他的效果器、並找來了製作Cab的高手Bob Burt一起加入,
他們三人狼狽為奸地在樂器論壇、BBS上"自導自演"地大肆宣傳Landgraff的東西。

嘗到甜頭的Landgraff在2003年離開了Blues Angel Music自行創業,這讓老闆很不滿,也因此店裡堆了許多無人修理的音箱,
而且Landgraff都先把顧客付給樂器行的錢拿走、但交貨速度卻非常慢,使得樂器行在資金周轉上出現困難、甚至付不出錢給Bob Burt。
此時Clay Jones到了店裡看音箱,老闆得知他會修音箱就帶他去倉庫看Landgraff所"設計"、號稱最高傑作的2000美元20w音箱,
希望Clay Jones能夠繼續這個系列。
Clay Jones看了內部設計驚訝不已,因為那只是台換了6L6的Weber 5E3 = Fender Deluxe,
所有的一切都跟原始的Fender Deluxe一樣!!
Clay Jones覺得事態有異,就問了老闆店裡有沒有Landgraff的Pedal,Clay Jones拆開後怒不可遏:
「你他媽的耍我嗎!? 你們知道裡面是甚麼東西嗎!?」
老闆一臉迷惑,顯然他並不知道Pedal裡面究竟是甚麼。
  • Dynamic Overdrive:只換了三個零件的Tube Screamer。
  • Mo-D:完全未改的Pro Co Rat。
  • Clean Boost:把Z.Vex Super Hard On加上in-line gate register。
Bob Burt只問了Clay Jones他可不可以把Landgraff那台最高傑作的音箱組起來,
因為Bob Burt一直很想要,但Landgraff覺得賣給自己人沒賺頭所以始終都不願意做給他。
Clay Jones覺得Bob Burt甚麼都不知道、心生憐憫便組了一台以450美元賣給他,
Bob Burt非常驚訝Clay Jones居然可以做出跟Landgraff一樣棒的音箱。
接著Bob Burt用同樣價格接了四台訂單,Clay Jones想想自己和Bob Burt已成了朋友就做給他,
但不忘提醒:「嘿、冷靜下來,這只是台5E3。」

後來Bob Burt便問Clay Jones能不能"低價"仿製Landgraff的Pedal給他,Clay Jones凹不過Bob Burt只好幫他一把。
但Clay Jones單純就只是不要讓Bob Burt繼續被所謂Boutique的謊言所欺騙花大錢買效果器,出於幫助朋友的好心才製作,
因為Bob Burt沒有相關電路知識,是典型認為一個螺絲就能改變Cab音色的人。
只是Clay Jones並沒有打算製作精美的Case,所以就買了個2.99美元、上面開了許多方便測試用的孔的便宜貨,
Bob Burt試了之後非常失望,Clay Jones就答應他"重新設計"後再讓他來試。
但Clay Jones只換了個精美的Case並寫上Gomer Pyle Effects佯稱已經重新設計過就叫Bob Burt過來,
Bob Burt試了之後大讚:「太神奇了!! 這顆單顆太厲害了!! 跟上次那台完全不同!! 喔喔喔、這是Landgraff的魔法!!」

Clay Jones內心訕笑:「誰說外觀不能改變音色?」

自從Bob Burt從Clay Jones那拿到Gomer Pyle Effects後他像是看到繼Landgraff後的金母雞,開始不斷遊說Clay Jones:
「把這坨大便塞進瓶子來大賣特賣吧,我有門路~」
Bob Burt不停向Clay Jones開示:
「你需要領路人,你的人生還沒架構好,你需要重組你的人生」
說穿了就是:
「把那坨大便組起來、然後來做Pedal生意吧~」
...Clay Jones此時才發現他過去把跟Bob Burt間其實是建構在商業利益上的關係誤認為是友誼...

後來Clay Jones被Bob Burt請託替一位很厲害的吉他手做Pedal,Clay Jones並不知道這吉他手是誰,
但據推測應該是Tomo 藤田,因為Bob Burt要把Clay Jones的效果器賣到日本,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個日本人吉他手,
事實上Tomo 藤田也曾在日本BBS上透漏自己有兩台Clay Jones製作的CJOD、而且有Bob Burt製作的Cab。
因此Clay Jones替Bob Burt做了一台Landgraff那只換了三個零件的Tube Screamer,但Bob Burt卻對外宣稱那是全新、獨一無二的效果器,
然後Clay Jones又"免費"拿了兩台自己做的One-off效果器給Bob Burt讓Tomo 藤田去挑,
Tomo 藤田只拿了其中一台,但Clay Jones把剩下兩台也一起送給他。
Clay Jones對Tomo 藤田拿了哪台不感興趣,丟下Pedal就離開了。

後來過了半年這幾台OD在某個聚集了假客人 (日文原文Sakura) 的展場上展示,
當觀眾向Tomo 藤田問這是誰做的,他便回Gomer Pyle,接著Bob Burt就跳出來開始接訂單。
然後Bob Burt又開始不停地向Clay Jones遊說,最後Clay Jones屈服,答應只做50台。

Clay Jones的想法很單純:
「這世界已經不需要嶄新的OD,我一點也沒有打算將人生奉獻在Pedal上。」
因為在網路上就能很容易看到各種電路圖,只要稍加研究就能夠自學、也會發現所謂TS系Boutique pedal其實內容都大同小異。
如果你覺得那些TS系聽起來有很大差異,那建議你應該重新檢視自己所得到的資訊。
你得要清楚了解自己用的究竟是甚麼東西,要了解何謂stealth marketing其實不需要花大錢。

Bob Burt對於Clay Jones依約只做了50台並在BBS上公布來阻止Bob Burt開分身洗板炒作一事感到不耐與不滿,但也莫可奈何。
而Clay Jones做完50台CJOD並在BBS上發文聲明後,
有兩位靠著出售二手CJOD獲得高額利潤的人主動聯繫Clay Jones說要把多賺的錢還給他,
Clay Jones拒絕了,但希望他們可以把錢捐出去做慈善,後來兩人一個將錢捐給阿茲海默症的醫院、另一個則是捐給兒童燒燙傷中心,
兩人捐款的收據至今仍在Clay Jones手中...

後來Clay Jones還是禁不住利益的誘惑、基於好奇心答應參與Bob Burt與Blues Angel Music老闆共同的企劃:
將Gomer Pyle賣到日本去。
Blues Angel Music老闆跟因代理Landgraff而熟識的日本Tahara樂器 (2010年已倒閉) 一直保持聯繫,所以要透過Tahara開拓日本市場。
不過Bob Burt與Blues Angel Music老闆對於要做甚麼來賣並不感興趣,他們只要有錢就好,
「把這坨大便裝進瓶子裡來大賣特賣吧,孩子~」

2007年1月,Clay Jones看著從日本來的兩位代理商員工,心中滿是疑惑:
「這明明就是30年前由日本的專業工程師與電路專家所開發的設計,為甚麼你們現在居然這麼重視?
為什麼你們要拿大錢給偷了你們國家所設計電路的美國人?」
更可悲的是其中一位年長的代理商員工很明顯知道效果器裡面是甚麼東西,卻只能露出困擾的表情而無法多說甚麼...
這位年長日本人說現在日本年輕人跟美國人一樣都被廣告宣傳所蒙蔽,
日本年輕一代根本不知道現在的樂器產業其實是他們的父執輩所建立。

後來Bob Burt挑了下面三者當成Gomer Pyle品牌的產品來銷售:
  • Clay Jones多年前改造的DOD Vibrothang、
  • 同樣多年前仿自Anderton compressor的光學式Compressor、
  • 以及總共只花了28美元改自Peavey Hotfoot Distortion的破音。
但Clay Jones在產品正式販賣前抽手了,
因為他沒有辦法忍受"對效果器沒有興趣的自己將別人所設計的效果器改造後賣給他不喜歡的人"。
即使如此Bob Burt還是找了人代替Clay Jones來完成這個企劃,諷刺的是代替者在半年前還在問Clay Jones為什麼三用電表會叫...

=================================================================================

這就是商業行為...
把狗屎塞進盒子裡透過炒作當成黃金來賣...
所謂的Boutique很多就是一個幾近詐騙的改造行為...
在商人眼中Boutique效果器只是坨可以賺錢的大便。

Bob Burt試效果器那段實在很好笑,既視感很強烈...

這篇文章點出了品牌如何崛起、如何被炒作--就是利用人們對於知名樂手的崇拜心理。
就像Landgraff崛起是因為在日本有知名樂手使用、Vertex是Michael Landau、而Gomer Pyle則是Tomo 藤田。
當然樂手可能不知道效果器的製作過程、單純就是廠商拿給他就測試的商業行為,
但玩家只要看到知名樂手有用就容易湧出一股莫名的信賴感進而關注這個品牌。
然後Landgraff不只是因為日本人愛用所以才引起旋風,
更要留意Blues Angel Music的老闆及製作Cab的高手Bob Burt在論壇與BBS上自導自演...

基本上...The Gear Page或者一些國外大論壇討論的東西只能信一半,上面太多樂器相關從業人員在搞鬼...

Clay Jones撰文的目的不只是要揭發所謂Boutique pedal的黑暗面,更重要的是他文中不斷提及二手價飆漲的狀況。
Boutique pedal飛漲的價格就是廠商在論壇上自導自演哄抬、然後二手賣家在旁搧風點火所形成的利益共犯結構。

Boutique或者品牌的炒作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例如某個Boutique效果器品牌,老闆還在生產但二手價就已經飆到全新品的1.5~2倍了,
天呀、2倍將近600美元的價格已經可以買個全新真空管Head了,老闆要是收山不做的話誰知道會飆到幾倍?
又或者我經常消遣某個品牌,其實不是真的討厭這個品牌,
而是對於這個品牌無論在全新或者二手、有系統且有規模的炒作與飆漲感到噁心,
不過買東西是個人自由、我也不會四處宣傳叫人不要買,擋人財路只是自找麻煩,所以至少讓我保有消遣這個品牌的自由吧~

某種程度上二手價格很爛的Kiesel吉他其實才是真正反映了二手琴該有的價格...

只要有利可圖、就算你看不懂三用電表,你也可以是Boutique效果器的掛名負責人~
故事尾聲這段才是整篇最毛骨悚然的地方...

2019/11/06

John Suhr認為最好的木材組合是...

原始網址已經消失,英文原文標題為:Guitar Jam Daily - Down to the Wood with John Suhr
現在引用的是日本人翻譯的版本:
https://gear-otaku.blogspot.com/2017/05/john-suhr-guitar-tone-woods.html

============================================================

John Suhr認為最好的木材組合是Basswood body + 3/16" (約4.76mm)的Maple top,然後再搭個1 piece maple neck幾乎完美,
他稱這個組合為:Holy Grail of Tone!!

...大量使用Basswood body + Maple top的Ibanez是否為John Suhr心目中除了自己以外最棒的吉他廠牌...?
是說、有誰會聽了Suhr的言論花三五千美元去跟他做個Basswood body的琴呀...啊、Guthrie Govan...
但他其實偏好Mahogany跟Koa,所以後來他跳槽了~

我終於知道Suhr Aura的聲音為什麼是那個樣子了,他根本就是把Mahogany調音調成Basswood那種質感,
難怪我一直覺得Aura的聲音要說好、又說不出哪裡好,說它不好、又挑不出哪裡有問題...

----------------------------------------------------------------------------------------

原文是John Suhr談Tone wood,我這邊就順便把其他木頭一併翻譯。

Body
  • Alder
    Rich and full,中低頻強,應該是1960年以後Strat系用最多的木材,重量輕到中等,和Sunburst等透明色系很合。
  • Swamp Ash
    在1950年代大量被使用在電吉他上,輕且有活力,彷彿像是為了共鳴而生的木材。
    兼具明亮與甜美感,美麗的紋路最適合透明色系的顏色。
    標準是搭1 piece maple neck,但跟Pau ferro指板也很搭。
    但要是Ash body搭Rosewood指板的話多數的吉他手可能會覺得太過Sizzie。
  • Basswood
    中頻強但平衡很好,輕。
    顏色清淡且幾乎沒有紋路,適合Solid color。
    與Maple top的組合 = 無敵,與所有的Neck木材都很合。
  • Honduras Mahogany
    Set neck guitar上很標準的木材,音色以中頻為重心並兼具嘶吼般的中高頻。
    Neck最好也是Mahogany。
    與一般的印象相反、Mahogany本身的音色並不晦暗,主要是因為用了Mahogany的琴大部分都有很強的中頻,
    因此在聽感上就會聽起來像是壓縮感很強的Dark tone。
  • Basswood back + Quilted / Flame maple
    Okey,我想這個組合應該就是Holy Grail of Tone了。
    Basswood本身的特性再搭上3/16" (約4.76mm) 的Maple來延伸,
    Maple的明亮清晰與厚重感再搭上Basswood的肥厚感,這個組合真是太棒了~
    噴漆的話、就Back = Solid color、Top = Transparent color這種Les Paul風格為主流。與1 piece maple neck搭配就十全十美。
  • Ash back + Quilted / Flame maple
    Ash back有著寬廣的聲響且明亮清晰,Maple top則讓它進入了不同的境界。
    Clean跟Drive兩者的音色都非常有活力且不刺耳。
    Top跟back的顏色與透明色系非常搭。
    這個組合通常可以做出輕盈的吉他,而音色扎實、中頻收斂,再加上Maple neck的話就是Killer combo。
  • Mahogany back + Quilted / Flame maple
    通常只要與Mahogany neck跟Rosewood系指板搭配就成了另一種Killer combo。
    Maple亮麗的高頻與扎實的的低頻延展了Mahogany的特性。
    Mahogany back / neck和Bolt on吉他也很搭,如果需要Woody且Acoustic的音色時我非常推薦這種組合。
    而短Neck、厚Body、Setneck會加強中頻,所以這都跟Mahogany很配。
    不過Mahogany很容易做出偏重的琴,要先有心理準備。

----------------------------------------------------------------------------------------

Neck
  • Maple
    Maple有著很強的中頻與甜美且吹彈可破的高頻,是非常獨特的木材。
    當你需要清晰的音色時它不會讓你失望、低頻也不會糊,很適合充滿泛音的Drive sound。
    與Basswood + Quilted Maple的琴身組合就會是充滿力量、最棒的Tone。
    漆很薄時中高頻會很明顯,而超高頻則是Dry tone、低頻乾淨而收斂。
    坊間對於Maple = Bright sound的評價其實是來自於以往上了太厚Nitrocellulose Lacquer與Polyester等外漆所影響的音色,
    這時聽到的不是木頭的聲音而是漆的聲音。
  • Maple + Pau Ferro
    Quarter Sawn的Pau Ferro有類似優質Ebony的特性,但通常比它更強韌且穩定。
    Paul Ferro是緊緻扎實的硬木,特別是和Alder body搭配時的Drive sound會非常清晰、乾淨而有力。
    而和Maple比較的話、Pau Ferro在Drive sound的低頻肥厚、但高頻也很突出,是音色輪廓非常清楚的木材,它的特徵就是在Drive時音色會很鮮明。
    Maple + Pau Ferro的中低頻與低頻突出、但中頻會被砍掉。
    只用Pau Ferro的Neck其音色非常清晰,但數量稀少。
    通常不上漆只用Oil finish。
  • Maple + Indian Rosewood
    很標準的搭配,音色甜美溫潤,也兼具穠纖合度的高頻, Indian Rosewood應該是最大眾化的指板之一。
    木紋間隔寬,顏色從茶黑色到茶紅色。
    音色溫暖渾厚,不會太亮也不會太暗,平衡非常好,不過Sizzie比1 piece Maple neck時強。
  • Maple + African Rosewood
    African Rosewood本身是幾乎全黑,但會帶著茶紅色獨特的紋路,是顏色很豐富的木材。
    頻率很廣,從亮麗高頻到扎實低頻一應俱全,木紋緊緻,類似Brazilian Rosewood。
    作為指板適合與暗色系的琴身及雙線圈拾音器搭配,加上了強烈的中高頻與超高頻就能營造出強烈的敲擊感,顏色與音質都類似 Brazilian Rosewood。
  • Maple + Brazilian Rosewood
    Brazilian Rosewood兼具Indian Rosewood與Madagascar Rosewood的特徵,不像Madagascar Rosewood那樣明亮、卻又比Indian Rosewood更銳利。
    但要避免跟Ash body搭配,除非你想要高頻很強的吉他,需要搭配暗色系的拾音器與Bridge來平衡。

============================================================

John Suhr原來喜歡這種聲音喔...Basswood vs Koa:


兩相比較我還是喜歡Koa的音色,Basswood實在太空洞了...但喜歡的人還是很喜歡,像John Suhr...

2019/10/01

低~中價位錄音介面的不負責任推薦排行--2019年版

這篇文章主要是根據價位與規格來評比,我個人並沒有實際聽過所有錄音介面的表現,
然後排序時多少會有點個人觀點...
評比的價位分成入門=300美金以下、低中階=300~600美金、中階=600~1000美金。
超過1000美金以上就比較偏向音色來選擇,
這部分比較主觀、且會買到這個價位大概都對音色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就不在本文討論。

300美金以下前五名 (Windows/Mac共通):
  1. Native Instruments "Komplete Audio 6 Mk2"
    放進NI這台的理由是6 in / 6 out規格中這台最便宜 = 239美元,而且有雙耳機輸出、Midi I/O與SPDI/F I/O。

  2. Motu "M2"
    基本上算是2i2的進階版,只比2i2貴10美元、但麥克風前級有力多了:0 ~ +60 dB,
    加上附了對獨立作編曲玩家很友善的Digital Performer Lite跟Ableton Live 10 Lite,整體規格都很適合入門者。

  3. Audient "iD4"
    2017年擺在第一位的iD4因為看到很多人抱怨I/O太少所以丟掉了第一名寶座。
    台灣有代理商,價格也非常合理,有送軟體--雖然要註冊。
    只支援到96kHz、I/O太少及Line in只有8k ohm,在運用上會比較受限,但仍無損它是這個價位裡的規格王者地位。
    無論在動態範圍、THD+N、耳機輸出、A類麥克風前級皆為這價位中最高階的水準。
    它的大哥iD22在國外廣受好評,這系列的驅動似乎也沒有太多抱怨
    從官方有意無意地暗示它的規格比照RME Babyface Pro就可以看出其等級之高。

  4. Steinberg "UR22C"
    目前唯一一台32bit的入門機,然後只賣190美元,不推對不起自己。

  5. Focusrite "Scarlett 2i2 (3nd Generation)"
    2i2台灣的價格很有競爭力...但問題是Mic pre輸出功率過弱無法順利推動SM57 / 58之類的動圈麥克風,
    所以使用這類麥克風時需要加掛提高出力的道具,結果反而增加了建構費用。
    I/O的動態範圍、THD+N都在水準以上,+10dBu的耳機出力也不算太差,
    比較可惜的是輸出只有2個Line out,不過這個價位應該很少人會用到監聽以外的輸出...

===========================================================

300~600美金前五名 (Windows/Mac共通):
  1. TASCAM "Series 208i"
    今年橫空出世的Tascam 208i憑著豐富的I/O以及臺灣地區異常合理的價格擠下了iD22奪下了冠軍。
    有雙耳機輸出 + Midi I/O,以及中低階機應該很少人會用使用的Word clock。
    除此之外還有Buffer size可以開到4 samples的神奇技術~
    缺點是Mic pre輸出功率只有58 dB,要推SM57 / 58之類的動圈麥克風會很吃力,所以使用這類麥克風時需要加掛提高出力的道具。
    還有就是耳機輸出功率沒有很大,但應該還算堪用...

  2. Audient "iD22"
    優異的動態範圍、強力的耳機輸出、A類麥克風前級、還有國外用戶的一致好評,
    再加上台灣有代理商,價格也非常合理、有送軟體--雖然要註冊,但I/O較少所以輸給了208i~
    雖然只支援到96kHz,但拿600美金的機器錄192kHz實在不是件值得推薦的事,96kHz夠用了~
    唯一的缺點是Line input只有2個。

  3. Universal Audio "Apollo Twin MKII SOLO"
    國外降價到599美元,所以2017推薦的Arrow就這樣被自家擠掉了。
    雖然DSP只有一顆,但基本功能並沒有差異,需留意它只支援Thunderbolt 2。

  4. PreSonus "Quantum 2"
    這台排入名單的原因不是規格優異、而是它號稱外接介面中延遲最低:1ms以下,
    對追求速度的人來說這台應該是救世主:http://www.dtmstation.com/archives/52002524.html
    裡面的測試Buffer=16 samples/ 192 kHz的延遲為0.41ms,不過電腦不夠快會斷音,
    32 samples是保險的做法,即使如此延遲仍有0.57ms,比同作者過去所測最快之ZOOM UAC-2/UAC-8的1.23ms還快上許多。
    要是再搭上自家最近新增"降低延遲"技術的DAW就更如虎添翼。
    優點除了低延遲外還有雙獨立耳機輸出,而且輸出功率有iD22等級:175 mW/channel (56Ω load),
    並送Studio One Artist、支援iOS、Android。
    不過缺點是為了追求最快所以沒有內建DSP、也沒有硬體監聽,耳機只支援16Ω to 300Ω,
    而且有Thunderbolt的Windows電腦太少。

  5. Steinberg "UR-RT2"
    湊數用的...

===========================================================

600~1000美金前五名 (Windows/Mac共通):
  1. Universal Audio "Apollo Twin X Duo" or "MKII DUO / USB"
    如果你的PC有Thunderbolt那就看需求選X或MKII的DUO,不然就買規格較差的USB。
    較多的I/O、強悍的耳機輸出、Universal Audio的Plugin支援,MKII的規格亮眼,泛用性極佳。
    台灣的價格也不錯。
    X支援Thunderbolt 3,MKII則是Thunderbolt 2。

  2. RME "Babyface Pro"
    規格上打同廠牌的中高階UCX、802、UFX,特別是超精準的Steady Clock III令我印象深刻。
    若沒有用到太多I/O的話這台應該是RME目前最超值的一台。
    唯Line In的阻抗最多只到5.2k,若要連結10k就只能用到Hi-Z,排擠到其它需要用Hi-Z的訊號。
    對我來說最大的致命傷是以這個價位而言過於虛弱的耳機輸出,不然其實我沒甚麼好挑剔的...
    詳細評測請見:http://chichengjuanhe.blogspot.tw/2016/04/rme-ufx-vs-babyface-pro-adda.html

    2019年底改版FS,看起來好像變很厲害,不過還是USB 2.0 Bus-powerd實在對音質能有多少提升感到存疑...

  3. SPL "Crimson 3"
    雖然它的動態範圍與SNR不太理想、THD+N也偏高,
    但由於SPL長年在類比設備的鑽研,所以它的音質很不錯、特別是強悍的耳機輸出在"2000美金"以內幾乎沒有對手!!
    可當作Monitor Controller,所有的I/O控制/調整可以在機器上完成、無須依賴電腦。
    而且這一代內建它們家很貴的耳機擴大機Phonitor與Phonitor mini才有的喇叭模擬功能,
    並追加了Talkback Mic,大幅擴展使用範圍。
    不過延遲不算很快,且驅動很少更新、令人擔憂軟體支援年限,是它排名遜於RME的主因。
    要注意耳機出力太大,不留神的話容易造成聽力損傷。

  4. Apogee "Element 46
    Mac only,湊數用的...

  5. PreSonus "Quantum"
    這台排入名單的原因不是規格優異、而是它號稱外接介面中延遲最低:1ms以下,
    對追求速度的人來說這台應該是救世主:http://www.dtmstation.com/archives/52002524.html
    裡面的測試Buffer=16 samples/ 192 kHz的延遲為0.41ms,不過電腦不夠快會斷音,
    32 samples是保險的做法,即使如此延遲仍有0.57ms,比同作者過去所測最快之ZOOM UAC-2/UAC-8的1.23ms還快上許多。
    要是再搭上自家最近新增"降低延遲"技術的DAW就更如虎添翼。
    優點除了低延遲外還有雙獨立耳機輸出,而且輸出功率有iD22等級:175 mW/channel (56Ω load),
    並送Studio One Artist、支援iOS、Android。
    不過缺點是為了追求最快所以沒有內建DSP、也沒有硬體監聽,耳機只支援16Ω to 300Ω,
    而且有Thunderbolt的Windows電腦太少。

==============================================================

這篇討論1000美金以下主要是針對小規模家用,
這類用戶不依賴混錄音維生,購入高價器材的效益不大,1000美金左右是較適合的選擇。
事實上就像我在600~1000美金那段所說的,
RME Babyface Pro除I/O以外的規格上打同門中高階UCX、802、UFX,對幾乎沒有多軌錄音需求的家用來說非常足夠了。

照例是我個人認為最適合小規模家用的前五名:
  1. Universal Audio "Twin X Duo" or "MKII SOLO / DUO / USB"--Universal Audio的Plugin支援~
  2. SPL "Crimson 3"--可與2000美元等級媲美的高音質,最適合喜歡簡單操作的人。
  3. RME "Babyface Pro"--驅動/韌體支援期長!!
  4. Audient "iD22"--除了Line input只有2個以外,沒有死角。
  5. TASCAM "Series 208i"--價格取勝
寫在最後 ...
我常常看到一些非商業使用的用戶在問超過一千美金以上的介面,
當然、預算非常充足的話一次攻頂是一勞永逸的做法,
不過我還是認為對家庭用戶而言這麼做的實質效益很低,也不會對你製作樂曲有明顯的幫助,
尤其是我看到一位拿到超過100張白金/金唱片、且有45首以上歌曲拿過排行榜第一名的世界級製作人/創作者在自己私人工作室只用apollo twin後,
深感像自己這樣的業餘玩家實在沒有必要用到太高階的器材。
http://www.modernmusician.com/forums/index.php?threads/%E8%BD%89%E8%AD%AF-%E5%B9%B4%E5%83%8535%E6%AD%B2%E4%BD%9C%E5%93%81%E5%B0%B1%E8%B3%A3%E5%88%B0%E4%B8%96%E7%95%8C%E5%90%84%E5%9C%8B%E5%8E%BB%E7%9A%84%E6%B5%81%E8%A1%8C%E6%A8%82%E8%A9%9E%E6%9B%B2%E5%AE%B6her0ism%E7%9A%84%E9%9F%B3%E6%A8%82%E8%B7%AF.225491/
器材真正該花的錢是喇叭或耳機這類聆聽工具,但很多人好像給喇叭的預算都很低...

2019/08/27

Kiesel Solo Contest 2019

我參加Kiesel Solo Contest 2019的影片...啊、拍到臉了~ (羞)
...所以說那個貝多芬會告我嗎? (笑)


那段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想要放進去,剛好前面的過門音彈完手就突然自己彈到那裏去...農曆七月...(驚)
結尾不好,但我現在也沒辦法做太困難的演奏,就湊合湊合了,
原本還打算即便左手不行至少右手要彈六連音...想想只是玩玩而已不要太認真以免越練越久又把手搞壞~

器材在影片後段有列,比較特別的是Emissary我僅僅打開Bright、Deep、Shape、後級換EL34,
其餘沒有調任何參數,聽起來就還滿Marhsall的。
為什麼沒有用Cornell Plexi 7...因為Suhr Reacitve Load等器材都擺好了才發現我沒有XLR Female > TRS的Line cable...

啊對了對了,因為拍子沒有很準我有稍微剪接喔~
終於可以休息繼續復健了~

------------------------------------------------------------------------------------

樂曲分析:
先貼個原曲以利講解:


我常講起承轉合,這次的樂曲很親切地幫各位分好了四個段落 (嚴格來說是三個),
"起"不用說就是開頭、"承"是0:18進鼓開始、"轉"是約0:35處、"合"...基本上要自己收尾,所以我才說嚴格來看是三個段落。

我主要觀察的重點是"轉"這段,很明顯可以聽到節奏吉他在聽感上變得比較鬆散,
原曲似乎是要 (演奏者) 在這部分營造出一個不同的感覺、甚至要放緩步調,但這次參賽者非常多人反而在這段開始加速...
這種表現方式不能說錯、畢竟旋律是自由的,但放大到整體來看這邊加速會顯得有些突兀。
像這位日本大師整段都非常棒,唯獨在"轉"這段用了Funk刷和弦有些問題,
乍聽之下很帥氣、不過仔細去聽會發現它跟背景沒有很咬合。


又例如這位點閱數不知道為什麼噴到所有影片最高--九萬次的日本人在"轉"這塊雖然沒有加速卻也沒有抓到精隨:


有抓到精隨的人臨時找到大概就這兩部,都是巴西人:




...其實我也有抓到喔...有興趣的人可以把網頁拉回去上面聽聽看~
各位去聽就會發現有抓到"轉"精隨的影片聽起來就是比沒有抓到的有起伏。

第二個想講的重點是"起"。
我還是要先說、如何編排旋律屬於個人巧思,我的見解僅但代表我個人的觀察。
非常多人在這邊用長音或較柔和的旋律,但背景雖然只有吉他、給人的感覺卻是有著強烈的期待感,
我的看法會覺得在這邊使用較緊湊的旋律、或者強烈的高音會更符合樂曲的感覺,
上面4+1部影片除了九萬日本人以外都屬這個做法,但九萬日本人的演奏方式也讓人具有期待感,這是他成功的地方。

後面的"承"因為上接緊湊的"起"、下接變奏的"轉",所以這邊其實就必須要做出一個小型但完整的起承轉合來解決,
不然後面進到"轉"會很難讓人有強烈的對比感。

看過一千多部影片,這邊要說、巴西人對樂曲的敏感度平均來看應該是最頂尖的,但他們的器材卻不是每個人都拿高價琴。
音樂不是只有爬格子跟買器材...

這次比賽我覺得最可惜的地方是幾乎沒有人使用有個性的或民族性的音階、甚至連古典樂手法都沒看到有人使用,
就我上傳的參賽影片來看、其實背景樂曲給演奏者的空間很大,連日本音階都能夠無縫接軌,
沒有太多人大膽嘗試不一樣的東西讓我覺得非常可惜...
唯一一個比較有記憶點的就是這位利比亞人用了中東音階,而且他有抓到起承轉合的精隨喔:


=======================================================

2019/12/26更新:

因為這兩天遇到自稱是Marty Friedman日本合作同事的大師跑去我的影片留言踩地盤開嘲諷,
雖然我不太理解都已經是能夠跟Marty Friedman合作的大師了,為什麼還要做這種事,
但我覺得我還是花點篇幅講解一下我的身體現況、為何要拍影片、使用音階以及樂曲構成,
免得未來又遇到搞不清狀況的人時還要再解釋一次...

----------------------------------------------------------------------------------

首先、我的左手在2012年疑似罹患"侷限性肌張力障礙 Focal dystonia"開始變得不靈活,
加上遇到搞不清楚狀況的骨科醫生錯誤的治療方式導致拇指、食指、中指併發嚴重的肌腱炎與板機指,
因此我的左手實際上從2012年就壞掉,且因為盡量避免使用左手的關係反而讓左手的肌肉不斷萎縮,使得左手的狀況雪上加霜。

拍這次比賽影片之前我已經完全休息好幾年,所以我是在手沒有繭又沒有肌肉的狀態下用一個禮拜完成構思 / 練習 / 錄音。
拍攝當天、手因為肌腱炎復發已經痛到無法再拖下去,加上臨時發現錄音器材有狀況、只能硬著頭皮用不熟悉的軟體音箱錄音,
實際上錄音與音色調整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不到。

如果有人覺得影片彈得這麼爛、音色調這麼爛,建議先把上面這個因素考慮進去。
我也不是天生就彈那麼毀滅,手壞掉之前雖然稱不上絕世高手、但也還過得去,之前的Live影片我有貼在當代論壇:
----------------------------------------------------------------------------------

其次、既然我手都壞掉了為什麼還要拍影片自取其辱?

我在當代論壇開串討論Kiesel也好幾年,且在2017年轉貼過當年比賽的影片,
在當代討論Kiesel不遺餘力的我若不參賽似乎有些說不過去,基於拋磚引玉的心理還是決定拍個影片去玩玩。

我拍影片不是為了證明自己、也不是為了炫技,
只是想表達像我這樣一個手廢掉的人都能拍影片,希望大家不要想太多、不要在意別人眼光放寬心去玩--就像國外許多參賽者那樣。

----------------------------------------------------------------------------------

關於演奏所使用的音階。

在2017年我就決定如果我要參賽會選用日本音階,因為我很想實驗無論是哪種風格的背景是否都能用日本音階代入。

在正式寫曲之前我列了大概五六個不同Key的陰旋法試彈,後來覺得D Key開始的排列效果最符合我的需求。
音階:D Eb G A C (上行)、D Eb G A Bb (下行)。
基本上我嚴格遵守上下行的規律,唯一的例外就是中間轉貝多芬的"給愛麗絲"那裡無法更動旋律構成不得不打破。
不過該段開頭的Eb其實根本就不是"給愛麗絲"的音,但因為聽起來不突兀就沒特別修改。

如果有人覺得我的旋律很醜陋沒有美感,
我會希望那些有不同想法的人可以用相同的D Key陰旋法做出優美的旋律。

----------------------------------------------------------------------------------

樂曲的起承轉合。
  • "起"--我用了較緊湊的連音來符合原曲的期待/催促感,
  • "承"--我做出了連接前後段落的小型起承轉合,
  • "轉"--我轉到了貝多芬的給愛麗絲,得到了配合節奏的較鬆散旋律線,
  • "合"--這是最大的敗筆,0:45後的結尾沒有處理好,使得情緒沒有得到舒展進而讓整體變得平淡,
    但我現在沒有辦法彈出符合我想法的演奏,我左手16分音符連BPM 80都上不去...
不諱言、這段旋律應該就是標準的尾巴沒處理好拖累整體的最好範例。

----------------------------------------------------------------------------------

我不介意有心人士來踩地盤開嘲諷,手壞掉彈得爛是事實、選用不常見的音階屬個人喜好,笑笑酸酸無妨,
但我希望你在嘲諷的同時能拍個影片秀一下肌肉好讓我見識何謂高端有美感的旋律。
最好是能配合我的狀況:用陰旋法、運指簡單且左手不超過16分音符的條件來說明如何做出有美感的旋律就再好不過。
對於音樂的見解用音樂來交流是最快的。

2019/04/04

[開箱+簡評] 人在極度悲傷時其實沒有感覺...Guilford Guitar "Skyline"

前言:
沒甚麼好寫的,因為買這把琴沒有理由,單純就是看到它"大"特價。
當代論壇幾年前有位前輩介紹過這個品牌,所以我買的時候比較沒有猶豫:
這把琴特價的原因大概是庫存太久了,雖然是2017年的琴,不過琴師從2017年底到現在都沒有再製琴了、社群媒體也沒再更新,
所以我想他特價出清或許跟這個有關吧?
現在他就做些木頭製吉他配件在網路販賣而已,不過生意似乎不錯,看起來比賣琴好賺。

加上規格符合我個人的需求,忍不住就買了:
  • Singlecut
  • Carved top
  • Ebony fingerboard
  • 22F
  • Stainless Steel Frets
  • Humbucker / P90 / Single coil切換--雖然我不喜歡Alnico V...

官網簡介:
https://www.guilfordguitars.com/inc/sdetail/2270/2485

規格:
**Skyline model**
  • Body Wood - South American Mahogany
  • 1 piece Michigan Flame Maple Top
  • Gabon Ebony Backplates
  • Gabon Ebony Pickup rings
  • Gabon Ebony Three Way Knob
  • Neck Wood - South American Mahogany
  • Gabon Ebony Fingerboard
  • Michigan Flame Maple Headstock Face Veneer
  • Bone Nut
  • Kluson Tuning Machines
  • 42mm Nut Width
  • 24 3/4” Scale Length
  • 12” Fingerboard Radius
  • C/V mild blend Neck Carve
  • Custom Inlay - Crop Circles - Mother of Pearl
  • Diamond Side Position Markers - Mother of Pearl
  • Jescar FW47104 Stainless Steel Fret wire
  • Dual Graphite Rod Reinforced Neck
  • Premium Dual Action Truss Rod
  • Seymour Duncan P-Rails bridge and Neck Pickup Set
  • John Mann 2300 Stoptail Bridge
  • 1 Volume, 1 Tone - CTS 500K Low Torque Pots
  • Volume Treble Bleed Resistor/Capacitor
  • 3 Way selector:
    Pos. 1 - Full Bridge Humbucker
    Pos. 2 - Full Bridge and Full Neck Humbuckers
    Pos. 3 - Full Neck Humbucker
  • Mini Switch:
    Pos. 1 - Single Coil (Alnico) Coil more
    Pos. 2 - Full Humbucker mode
    Pos. 3 - P-90 Coil mode
  • Poly/Urethane Gloss Lacquer finish
  • Color: Moon Berry Burst/ Silver Mist Metallic back
  • Guilford Tweed Hardshell Case Included

=====================================================================

開箱照片:
海關驗過了。


很漂亮的Case,不過仔細看有些髒污,庫存品不要求太多。


實琴很漂亮,我打開Case那一瞬間有怦然心動的感覺~


配件。


美國琴特有的爛作工...習慣了,特價品不要求。




很奇特的設計,Pickup switch有一半陷在琴身內。


=====================================================================

評測心得:
這個心得是與我手邊其他三把琴做對比,分別是:

測試環境:
  • Amp:Cornell Plexi 7 Head + Cornell 18/20 1x12 Cab (Celestion G12EVH)
  • Cable:Analysis Plus Pro Oval Studio 10ft with gold plug、Analysis Plus Pro Oval 12 Speaker cable 2ft
  • Pick:Dunlop TORTEX® PITCH BLACK JAZZ III GUITAR PICK 1.14mm
全琴無改無調整,只有Knaggs後段拾音器買來時高度不對所以我自己有調過。

Cornell瓦數切換最大A=7w時用來測Clean (但其實沒甚麼Clean...)、Volume約2。(好...大聲)
瓦數切換C=0.25w測Drive、Volume全開。


這次沒有特別換弦、所以測試時都是舊弦,這部分是很大的變數,不過只是開個箱就隨便啦...

----------------------------------------------------------------------------------------------------

組裝品質:FramusKiesel > Guilford > Knaggs
Guilford的Fret處理不漂亮、但比Knaggs好,指板前面有貼過照片、修修補補...
噴漆沒有噴得很漂亮;
最不可思議的是第三弦的Tuner墊片會晃動!! 檢查了一下螺絲有鎖緊、看起來是公差太大的關係...美國琴...

相比之下就發現Kiesel的品質真的很好~

----------------------------------------------------------------------------------------------------

音質:Framus > Knaggs > Guilford > Kiesel or Framus > Guilford > Knaggs > Kiesel

會有兩組排序是因為其實Guiford質感很好,四把琴裡面它是唯一破音開到底彈和弦能夠弦弦分明的琴,
但大概是Polyurethane Finish的關係,聽起來比Framus跟Knaggs悶,Knaggs受惠於Satin Nitro finish,那個共鳴與音色自然度真的是...好厲害呀~

不過很奇怪的是除了Framus以外、所有的琴第一弦22格都會有打弦的鏗鏘聲...?

另外、Guilford的Volume有特調過,不曉得它是用哪種電路、但音量轉小高音很清楚,
不過從0到1會有一個很明顯的開關感,Framus就非常滑順、線性。

----------------------------------------------------------------------------------------------------

彈奏舒適度:Guilford > Kiesel ≥ Knaggs > Framus
Guilford的Neck其實頗厚,大概跟Knaggs差不多,不過好像更圓一點...我彈起來覺得很舒服所以拿第一。

=====================================================================

結論: 
Guilford這把琴的音色取向其實有點偏"一般"的Les paul,它不像Les paul reissue那樣清脆、卻也不是一般Les paul那種呆到快斷氣的生硬,
應該算普通Les paul的音質升級版。
加上單 / 雙 / P90三種拾音器切換,我覺得這把琴是屬於好用也多用途的類型。
不過Duncan這組拾音器切到雙線圈時聲音不是很理想、太悶了。

Guilford整體來說不錯歸不錯、但音色感覺沒有太明顯的特點,這或許就是為什麼網路上面可以看到不少人出清的關係吧?

...
...
...
...
...

現在切入重點,為什麼我文章標題會這麼下...?
因為我開開心心的試完琴後發現...





...人在極度悲傷時其實沒有感覺...

檢查了最前面的開箱照發現原本就有了...唉...

============================================================================================

2019/05/15更新:
我前面提到這把琴因為Saddle的弦槽太寬導致第一弦無法卡緊而產生打弦聲,
想說把Saddle換掉、但礙於不曉得Saddle規格無法貿然行事,
所以上個月9號就寫信給Guilford問他有沒有辦法提供新的Saddle讓我更換,他很親切地幫我向製作Bridge的John Mann詢問,
拖拖拉拉過了一個月,昨天Guilford終於收到新的Saddle,然後他很興奮地拍了照片過來...結果弦槽還是一樣寬!!
唉...幫最初的PRS開發Vibrato/Tuning system的知名技術人員自家生產的Saddle為什麼會弄出這種有問題的東西?
這樣我拿新Saddle就沒有意義了呀~
美國品質...

各位想買John Mann生產的MannMade USA零件、或者想買的吉他有用這家零件的話記得三思...



============================================================================================

2019/06/08更新:
Guilford真的是個好人,昨天收到Saddles,看到氣泡袋上手寫"Thanks OOO"覺得很貼心,
禮貌上跟他傳個訊息報備一下,他打了一長串回覆:
Best Wishes for a good - careful - Install.
I recommend doing it on a no stress day with free bench space, go easy on the coffee. Hand Tool discipline, careful overreaches, etc. I think you mentioned you know you your way around the guitar quite a bit, so that’s a plus! If you have any specific questions about the bridge, I’ll do my best to help.
Couple things do come to mind: the intonation is set very specifically now but you may need to adjust if you like lighter of heavier string gauges than the .010” it came with - it’s good to check it about twice a year.

實在不禁感嘆一個這麼好的人卻可惜製琴品質不算上乘,指板上的修補就算了、Saddle這個狀況他製琴時就應該要發現,可是他沒有。
相比之下Framus做出了最高水準的琴但Case跟老闆卻很有問題,Knaggs設計與音色非常優異、不過品管跟老闆很糟...
世事真是很難兩全其美呀~

Guilford現在似乎不做琴改做吉他用的木製配件,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https://reverb.com/shop/guilford-guitars

雖然拿到了新Saddles、但看起來沒有甚麼不同,看來還是只能找琴師在舊Saddles上多切兩刀處理了,
不過我要等拿到Duncan custom shop的Fuglybucker才會一併處理。
但我04/09跟Duncan下訂到現在還沒動工...希望今年內會拿到。

順便提醒各位Duncan Custom Shop很沒有效率,如果訂單有問題你得要花很多時間跟他們溝通...
詳細就不提了、但Custom Shop官網的選項實際上不是每樣都做得到。
像這個拾音器有提供Wax Potting的選項,所以我選了No Wax Potting,結果兩周後他們說這對拾音器一定要上蠟...
這個拾音器問世已經六年,等於這個選項也在你們網站上存在六年,結果你居然跟我說你們做不到?
唉...

============================================================================================

2019/07/05更新:
昨天莫名其妙收到UPS的包裹,收了幾百元關稅但甚麼事前通知都沒有...
Seymour Duncan沒有通知、UPS沒有通知,東西就這樣突然地送到我指定的地址。
Duncan沒有通知也就算了、UPS要收關稅居然也沒有聯絡?
Duncan的辦事效率很糟,上官網去看訂單狀態居然還顯示"等待組裝"!?
唉...
總之、跟Duncan Custom Shop訂貨的話記得要留一定有人可以收貨的地址,免得東西寄丟了你還在癡癡地等...

包得不錯。


06/16就組好了結果我07/04才收到...UPS是環繞地球一周了嗎?


選這個拾音器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的設計可以不用管指板Radius,因為Pole piece不能調~


啊...忘了留意尺寸,沒想到Neck & Bridge都是Trembucker size!!
查了一下發現左右兩個螺絲孔跟現在琴上面的Seymour Duncan P-Rails SHPR-1有很小的差距,
FuglyBucker是3.060 inch = 7.7724 cm,SHPR-1是3.050 inch = 7.7470 cm,雖然差距很小但還是有點令人擔心...
希望能夠順利安裝。


最近幾天天氣不穩定,擔心扛著琴出門突然下大雨,
所以大概會等到下周才會去找琴師安裝,屆時再貼上心得...如果裝得上去的話~

============================================================================================

2023/10/18更新:
有件事當初忘了寫上。

2019/04/07帶著這把名不符實的美國個人品牌Guilford去外地維修指板。
維修處剛好有一把應該是全新的德國知名小廠Nik Huber特製琴身加厚版Orca (或Orca 59),
基於好奇就問對方能不能請他親自彈奏一下讓我稍微聽聽看聲音,
他很親切大方地接上昂貴的器材彈奏給我聽,
以我有限的程度雖然第一時間感覺不出該琴有何特別之處、音色也沒超出我的想像,
但能夠有機會親耳聽到價格不菲的德國名琴也算有收穫。

接著他熱心地問我要不要試彈看看,我最初基於不買就不摸的原則婉拒,
但對方應該是希望好東西能夠有更多人接觸吧,我就戰戰兢兢地接過手。
畢竟不是自己的東西沒有花太多時間仔細端詳,
也沒有詢問規格,所以我不清楚那把Orca除了琴身特別加厚外的細項為何:
  • 外觀只大概看了一下,質感很好,
    Fretwork算普通,Fret edge處理遠不如我的第三把Kiesel。
  • 高把位的手感對於彈慣Les Paul的我來說,
    Neck在高音弦側挖掉一大塊木頭其實並無助於演奏、反而更不舒適。
  • 音色的部分與Guilford對比確實存在些許等級差異、但我並沒有感受到太大衝擊,
    即便親自彈奏我也未留下深刻印象,事實上在離開該維修處後我就想不起來Nik Huber的音色了。
多年後回頭想想Nik Huber的音色特徵與其說是德國琴、可能更像Patrick James Eggle等英國琴吧?

當天回到居住城市後帶著Guilford先繞去熟識的樂器行逛逛。
基於好奇就拜借了店員私人的Fender Strat與大改過的舊版Gibson USA Joe Perry簡單比較一下…
那時的狀況我永生難忘,那兩把將Guilford打爆到飛上天去看不見身影…
兩把還不是什麼鎮店之寶,學生只要開口就有機會借來玩。

從那天起、我就再也不考慮個人品牌或個人工作室的琴了。
為了這把琴而買的Duncan Custom Shop pickups始終沒換上去也是因為那兩把Fender跟Gibson的衝擊太大。

2019/03/30

[轉譯] 只賣三年的90年代最貴Fender:Master Grade系列

原始網站已關閉,故不附上連結。

由來:
Master Grade是1996~1999年由Fender custom shop所製作的Reissue系列,應該只限於在日本販售,價格從388000~499000日幣。

Master Grade誕生的契機是延伸自1995年日本代理商山野樂器所企劃的Retrospective Gear Series (以下稱RGS)。
RGS是在不變更生產流程、亦不特別完整再現Vintage Fender的前提下增加的50~60年代Custom colors系列。
但最低限度有搭配專屬Pickups、且Neck shapes有盡可能貼近Vintage,不過Headstock幾乎完全不像Vintage。
RGS當年售價約31萬日幣、與一般的Custom Shop差不多。
RGS某種程度上應該是跟Gibson的Historic Collection打對台,
不過Fender高層基於美國腦的思考模式覺得隨便做做就好了、不用強調細節,所以RGS在細節上才會跟Vintage有一大段距離。
但山野樂器海外事業部覺得這樣下去沒搞頭會自斷生路,
所以決定再企劃一個連生產流程都比照Vintage的完美Reissue系列--Master Grade Series (以下稱MGS) 於焉誕生。

MGS當時的促銷口號是:「Vintage有好琴也有壞琴,但MGS全部都是好琴。」
不過時任Custom Shop負責人的John Page對這段話的解釋是:「這裡的好琴壞琴指的是做工、不是共鳴。」
MGS使用了50~60年代的機器與Fret slotter、也拿出了當年的版型,
並且找回了60年代時製作Pickups的Abigail Ybarra、與製作Neck的Herbert Gastelum,力圖以最高的品質再現Vintage Fender。
雖說如此、但最初在96年後半所生產的MGS在細節上還沒有做到非常精準,
例如62 Strat琴頭沒有PAT.NO、12th fret的inlay間隔錯誤也沒有重現;
66 Strat的Fender logo用成'68年後半的版本,Tuner的孔也與Vintage不同。
到了97年MGS仍然有缺陷:琴頭沒有PAT.NO、gray bobbin pickup後面沒有日期...等。
一直到了98年MGS才算真正完美地再現Vintage Fender的規格。

細節:
MGS講究的地方在於string post間隔與Vintage完全相同。
之所以這麼這麼強調是因Fender在80年代時為了增加工作效率、改用一次就可以開六個tuning pegs孔的機器,
但因為這個機器設定的先天限制使得string post的間隔比過去來得寬,
自此之後所有的Fender都是同樣的string post間隔、與Vintage出現差異。
MGS為了重現Vintage的規格,改用舊的版型手工開孔,過去曾針對這點大肆宣傳說音色會因此變好...
不過Fender Japan倒是一直都是比照Vintage的string post間隔,也沒有就這樣飛上天...

MGS除了一部分型號外全部都是Alder 2 pieces body,外型的切削與Vintage相同,
先在Neck plate附近與spike處各鑽一個螺絲孔,藉此固定版型後再切割木材,版型取下後會再使用別的木料將螺絲孔填平。
Fender這個做法一直持續到1976年左右,直到1977年導入CNC為止。
不過MGS還是有個地方沒有比照Vintage,Vintage因為人工作業之故,琴身的軸心其實普遍會稍微偏移木材接合處,
但MGS則是全部型號的軸心都與木材接合處吻合。
然後Vintage在65年以後全部都是3 pieces,MGS則一貫使用2 pieces。

至於指板受限於CITES無法使用巴西玫瑰木,因此改用比Indian rosewood更接近巴西玫瑰木的African rosewood。

而Neck也與Vintage一樣、有著較明顯的虎紋。

但即使Custom shop窮盡心力想重現Vintage的細節,在54 strat上還是無法做到完美。
例如Headstock的圓弧、Neck pocket的突起、Short G Pickups、以及電木 = 酚醛樹脂製零件都無法重現。

至於外漆、MGS與Vintage都是All Nitro,後來的NOS與Time Machine Series的底漆則改成Poly。
不過MGS的68跟69 Strat的底漆跟Neck似乎是使用Poly...這點很奇怪。

1996年的MGS序號與其他Custom shop相同為CNxxxxxx,Neck plate上有Custom shop圖案、厚度沒有改變;
1997年5月以後序號則換為MGNxxxxx並取消Custom shop圖案、Neck plate厚度與Vintage一樣薄。
CN代表Customshop Ninety,第一格代表西元年四位數的最後一位數;
MGN則表Master Grade Ninety,同樣第一格代表西元年四位數的最後一位數。
MGS系列雖然只生產到1999年,但實際上序號有到2000年,理由很簡單、因為零件有剩就把它組完...
相反地、明明是97年的琴卻使用CN6也是類似的道理。

最後、作者在撰文的2001年也談到了Masterbuit,
他之前有過Gene Baker的66 Start,他認為只有外觀跟Vintage一樣,但做工之精美非Vintage能比擬,完全是不同次元的樂器。
他曾有一段時間同時擁有66 strat的MGS、Masterbuit、以及Real Vintage,但他認為三者各有不同的存在意義。
比較過Vintage才知道MGS的擬真程度、同時也了解Vintage獨有的味道,而Masterbuit則是展現了琴師絲毫沒有妥協的製作功力。

==========================================================================

話說、聽了幾個MGS的影片、真的每把都很厲害,不愧是90年代最貴的Fender!!
20年前就要50萬日幣呢~


在看自己過往文章時才發現我很早就有接觸Master Grade,
這系列的誕生跟Fender史上唯一一位日本人Masterbuilder有直接相關,請見文章最後一段:
https://chichengjuanhe.blogspot.com/2018/02/gibson-burstbucker.html

2019/01/07

[純文字評測] Nutube真空管Overdrive大對決 Part.2

Part.1請見:
https://chichengjuanhe.blogspot.com/2018/05/nu-nutubeoverdrive.html



前言:
其實我最近對器材冷感,因為重心都放在混音上,而且我對現有的器材很滿意,
但剛好有SPI的預購訂單,所以搭順風車用私人名義購入了SPI第二台Nutube overdrive:VIPER。
這台是SPI受島村樂器要求所設計的TS系Nutube overdrive。
而SPI上一台Nutube overdrive是BD-2 Blues Driver系的PRIEST,故可以想見兩者音色的差異應該不小。

上一次的測試很明顯Ibanez的Nu Tubescreamer比較實用,這次遇到一樣是TS系的VIPER結果又會如何呢?

====================================================================

測試環境:
Guitar:2018 Kiesel CS6S custom order (D'Addario NYXL 10-46 aged)
Cable:Analysis Plus Pro Oval Studio (6ft & 10ft with gold plug)
Amp:Cornell Plexi 7 Head + Cornell 18/20 1x12 Cab (Celestion G12EVH)
Effects
  • Ibanez "Nu Tubescreamer"
  • SPI "PRIEST NutubeOverDrive"
  • SPI "VIPER NutubeOverDrive"
Power Supply:Boss PSA-120TW
Pick:Dunlop TORTEX® PITCH BLACK JAZZ III GUITAR PICK 1.0mm

這次的測試有三個大問題:
  1. 一個是老問題--音箱沒有Clean tone,雖然盡量將Gain壓到最低、但因Gain與音量連動,音量太低會使得音色也變得有點悶,
    所以評測中的"動態"、"單獨作為Overdrive"跟"音色保留度"難免會失準。
  2. 其次是SPI兩台都是Buffered bypass、只有Ibanez是True bypass,
    這直接影響"單獨作為Overdrive"、"音色保留度"跟"作為Gain Boost",詳細後述。
  3. 另一個則是測試這天是假日、鄰居在家...為了避免擾鄰,我得彈一下停一下以免被抓到...
還有個缺憾是我沒有18V變壓器,所以也就無從得知Ibanez接上18V後會跟9V有多少差距。

====================================================================

我直接先講我對VIPER的感想再來分段評分...
"有致命缺陷的最強Overdrive!!"
為什麼會有這麼矛盾的評價,往下看就知道。

滿分5分。

動態:
  • Ibanez "Nu Tubescreamer" = 2/5
  • SPI "PRIEST NutubeOverDrive" = 2.5/5
  • SPI "VIPER NutubeOverDrive" = 5/5
沒有甚麼好說的,VIPER的動態只有音箱Plexi 7的瓦數7w全開才能贏過它,
換言之、Plexi 7除了瓦數全開以外,其他刪減過的瓦數都贏不了VIPIER。
VIPER的動態幾乎是跟高階手工點對點真空管音箱不相上下,所以其他兩台打不贏很正常...

---------------------------------------------------------------------------------------

音質:
  • Ibanez "Nu Tubescreamer" = 2/5
  • SPI "PRIEST NutubeOverDrive" = 2.5/5
  • SPI "VIPER NutubeOverDrive" = 5/5
前面說過SPI兩台都是Buffered bypass,所以兩台接上音箱後聽到的都不是音箱原本的聲音,
而且差非常多,幾乎是媽媽不認識兒子的地步,但即使如此VIPER還是拿到了5分滿分...
因為它Buffered後的音質比原本的音箱還要渾圓飽滿,而Drive後的音質更是凌駕其它兩者,
說得誇張一點、感覺起來像是只有VIPER才是全真空管音箱的破音,另兩者像是真空管前級音箱的破音。

PRIEST跟VIPER在Buffered後的音色是相似的,但後者聽起來加了更多"好"料,以同一個廠牌所出的效果器而言這很妙。

---------------------------------------------------------------------------------------

音色保留度:
  • Ibanez "Nu Tubescreamer" = 5/5
  • SPI "PRIEST NutubeOverDrive" = 3/5
  • SPI "VIPER NutubeOverDrive" = 1/5
這邊的音色保留度是指接上音箱後效果器開跟關的差異,所以無關Buffered bypass或True bypass。
前面評比大殺四方的VIPER終於在這吃土了,而且還是糞土...
我在"中價位Overdrive大對決 Part.2"
https://chichengjuanhe.blogspot.com/2017/12/overdrive-part2-42.html
對SPI Adultronix與Freestyle的評測裡有提到它們明顯會聽到超高頻有被濾掉一事,
很不幸地、VIPER也有一樣的狀況...
嚴格來說、VIPER縱使超高頻被濾掉音色也不會跟關掉時差太多、甚至可以說它比PRIEST保留了更多原本的音色,
只給1分完全是我個人對這個狀況覺得很不滿...

然後VIPER預設的音量就比PRIEST大聲很多,也一樣會有Volume越大低頻越多的現象,
但不同的是、PRIEST音量低於1點鐘時低頻聽起來像是負的,而VIPER不會。

---------------------------------------------------------------------------------------

單獨作為Overdrive:
  • Ibanez "Nu Tubescreamer" = 4/5
  • SPI "PRIEST NutubeOverDrive" = 3/5
  • SPI "VIPER NutubeOverDrive" = 10/5
我沒給錯、你沒看錯,VIPER的分數是突破天際的10分!!
VIPER第一次讓我覺得人琴一體,所有的表情、輕重緩急都能忠實地反映,
輕彈柔情如水、重彈狂烈如火,就連Plexi 7 7w全開都沒有辦法讓我百分百有相同的感覺!!

VIPER的overdrive是真空管音箱級、充滿立體感,其它兩者單獨聆聽已屬不俗、也勝過一般的晶體破音,
(雖然音色取向不同、但PRIEST在質感上暴打市面上賣七八千台幣的Lovepedal Kalamazoo)
但與VIPER相比、原本的立體感瞬間變平面,就像它們當初跟晶體對比一樣。
且VIPER視場合與設定更有可能凌駕音箱之上,
如果音箱本身就有一點點極輕微的Drive、VIPER推出來的音色我甚至無法單用Plexi 7做出更好的聲音!!

加上這次VIPER的EQ跟Gain範圍比PRIEST大許多,VIPER可以一路從Low gain solo做到Rock rhythm跟Rock Lead。

就我非常有限的經驗來說、我不諱言VIPER是我遇過最好的Overdrive。

---------------------------------------------------------------------------------------

作為Gain boost:
  • Ibanez "Nu Tubescreamer" = 5/5
  • SPI "PRIEST NutubeOverDrive" = 3/5
  • SPI "VIPER NutubeOverDrive" = 2~4/5
這邊的Gain boost指的是High gain boost。
Nu Tubescreamer終於拿下一個項目的優勝,就跟我在上次評測裡說的一樣:
"不僅限Marshall音箱的話、Ibanez是我目前用過最好的Gain boost"。

PRIEST雖然這次很慘、各項比試都敬陪末座,但推Pleix出來的音色我還是比較喜歡,
不過這次多了一台VIPER攪局,多多少少讓我開始對PRIEST的聲音覺得有些不足。

VIPER的分數是浮動的2~4分,原因是超高頻被濾掉讓Boost後的聲音變得有點呆滯,
但不去管開與關之間差異的話、Boost後的聲音不差,音質仍然是三者最好,但我不是很喜歡...

---------------------------------------------------------------------------------------

雜訊處理:
  • Ibanez "Nu Tubescreamer" = 5/5
  • SPI "PRIEST NutubeOverDrive" = 3/5
  • SPI "VIPER NutubeOverDrive" = 2/5
VIPER因為Buffered bypass比原本音箱的聲音大聲,連帶地讓原本就不太好的雜訊處理跟著被放大更雪上加霜,
而Nubute特有的Microphonic noise也較其兩者明顯,不論是開/關或切換音色Switch都可以聽到清楚的Microphonic noise。
VIPER當用作Gain boost時若把Gain調高雜訊甚至會掩蓋過原本的聲音。

====================================================================

結論:
"VIPER是台有致命缺陷的最強Overdrive,換言之、它除了Overdrive甚麼都做不好!!"
VIPER真的是除了Overdrive與Low gain boost"無敵"以外,其他部份我覺得都有待加強,
再加上超高頻被濾掉這個致命缺陷,更是讓我打消了出售Nu Tubescreamer的念頭。
...到底是要怎麼設計才能夠把超高頻濾掉啊,SPI我真是服了你...

題外話、VIPER的說明書這次多了一行很...的文字,簡單來說就是:
「不要把蓋子打開、打開沒保固,我在裡面裝了某個機關、只要一打開我就會知道,不要去想說窺探裡面的設計。」
這...真的想研究的人才不會在乎保固哩,老闆你真有趣~

題外話2、我在Plexi 7評測的已知問題一節中:
https://chichengjuanhe.blogspot.com/2017/12/cornell-plexi-7-head-1820-cab-celestion.html
有提及Plexi 7當Gain開過7就會出現奇怪的Feedback、而且聲音會斷掉--就像是四連音只剩下最前面那個拍點。
後來是中間掛PRIEST才解決,今天在測試中發現這個問題得以解決是因為PRIEST為Buffered bypass,
如果是用True bypass的Nu Tubescreamer,雖然乍聽之下沒問題、但其實仍然可以聽出一些不對。
加了Buffer就能解決、我開始覺得Plexi 7真的跟Analysis Plus不合。


題外話3、因為Gibson R8賣掉了,所以我測試前一度不曉得該拿哪把琴做基準,
本想拿最貴的Framus,但我覺得它的聲音太有特色,所以還是拿了相對中性的Kiesel。
不過測到一半發現Kiesel會有奇怪的金屬共振泛音,因為把音量關掉也可以聽到,這部分應該是琴本身的問題,
這泛音在搖桿琴上很常見,但Kiesel沒有搖桿呀!!
問題是出在不鏽鋼Fret還是NYXL呢...?

另外今天大概是假日鄰居都待在家用電,我發現電源超髒,音箱不時會傳出一陣一陣類似Flanger的詭異雜訊...
下次搬家絕對不要住這種事後隔開的套房,電源都沒辦法完全獨立。

====================================================================

這部影片裡VIPER聽起來的感覺與實際相近,請從13:54開始聽:

JC120聽起來都不JC、變JK了~
跟開頭第一個TS系效果器比就能明顯發現。

因為SPI說他可以嘗試修改高頻濾波電路來調整超高頻被砍掉這問題,
所以我過一陣子可能再跟SPI定一台VIPER吧,畢竟還是很想拿這台來做Gain boost。

標籤

器材評測 (96) Electric Guitar (73) 重要知識 (54) Recording Gears (52) 雜談 (35) Guitar Amp (31) Effect (27) Software (27) VST (24) 樂器保養 (24) Soul Power Instruments (20) Headphone (19) Gibson (16) Marshall (16) 創作樂曲 (15) 木材相關知識 (14) 木紋 (11) 監聽喇叭 (11) Kiesel (10) RME (10) Synthesizer V (10) Suhr Reactive Load (9) TS-808 (9) Cable (8) Framus (8) String (8) 溼度 (8) Analysis Plus (7) Fender (7) audio-technica (7) AKG (6) Blackstar (6) Bridge (6) Cornell (6) Knaggs (6) 歐陸電吉他小廠 (6) Boss (5) DAW (5) Ibanez (5) KS Digital (5) Pickup (5) Ableton Live (4) Focal dystonia (4) Jackson (4) Maxon (4) SPL (4) 侷限性肌張力障礙 (4) 肌腱炎 (4) FreedomCGR (3) GHS (3) Genelec (3) Headphone Amplifier (3) ME Geithain (3) Seymour Duncan (3) Shin's Music (3) 檸檬油 (3) Bass (2) Bogner (2) D'Addario (2) ESP (2) Fender Japan (2) Kid's Guitar (2) MXR (2) Mesa Boogie (2) PRS (2) Vovox (2) Vox (2) Warwick (2) iZotope (2) 指板油 (2) 日本音樂專門學校 (2) &K. Laboratory (1) 320design (1) Addictive Drums (1) Apogee (1) Bogren Ampknob (1) Brian May (1) Dithering (1) Freekish Blues (1) Furman (1) Grace Design (1) Guilford (1) Guitar Pro (1) Heritage Guitars (1) Honda Sound Works (1) Keeley (1) Lake People (1) Leqtique (1) Mammoth Electronics (1) Mogami (1) Mono (1) Music Msn (1) OLLO Audio (1) Planet Waves (1) Polish (1) Prism Sound (1) Samplitude (1) Softcase (1) Spector (1) Spectrasonics Trilian (1) Suhr (1) Superior Drummer 2.0 (1) TC Electronic (1) Taku Sakashta Guitars (1) Tokyo Effector (1) Vertex (1) Vocaloid (1) WAXX (1) Wampler (1) Waves (1) Weehbo (1) ZODIACWORKS (1) 拭琴布 (1) 浜田麻里 (1) 穩壓器 (1) 詐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