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作樂曲 -My Original Music-

  

2010/12/05

90'~92' Gibson Les Paul Classic與後期的相異之處 (含93' Classic Plus)

以下是針對我個人擁有的91' Gibson Les Paul Classic所做的一些調查。


90-92 Classic獨特之處 (含93' Classic Plus)
1. 金色Les Paul字體後面是Model、而非Classic。


2.用的拾音器是496R/500T,但背後有PAT No.2.737.842的刻印。
 (此刻印見於Gibson在1962-1990間所生產的大部分拾音器)
 拾音器的差異可能僅見於90-91年間,尚不確定。
 

3.Inlay為銀色、梯形四個角都是尖頭 (後來的Inlay改為黃綠色 [少數年份還是有銀色]、梯形四角較鈍)。


4.Neck為Ultra Slim U Type,類似Jackson SL1


這樣特殊的規格僅見於90'~92'年間生產的Classic (除拾音器外),
除了Neck之外,其他的地方其實都與當時的Standard一模一樣。
可以看出那時候Gibson僅僅只是換個Neck就當作新產品來賣XD。

不過我覺得Neck很合我胃口倒是真的、薄而不寬~

==============2012/04/13追加調查==============

後來發現93年的Classic Plus也具有前述特徵 (除拾音器外),

不曉得是不是僅見於這一年的Classic Plus?
之前我上ebay比對資料的時候,93年之後的Classic幾乎都是同一個樣子了。
所以前述文章才會斷定90~92的Classic至少有三個特徵(除拾音器以外)與之後不同。

唉~Gibson小改版其實還滿頻繁的,搞不好要常常修改文章 XD。

2010/08/11

2009 Gibson Les Paul Faded的故事與Swiss Cheese/Chambered的差異

以下是針對我個人曾擁有的09' Faded所發表的文章。


前言:
Gibson Les Paul Standard Faded在2005年發表,2007年宣布停產,
但Faded在2008-2009年間仍舊有少量生產,
特別是2009年這一批全世界只有生產150把,因為這批是特別受訂而生產的。
訂購者為美國一個很有名的Les Paul專賣家:C*V Guitar。
他在Faded開始生產的2005就大量地跟Gibson下訂單訂購Faded,一直到2009年最後一批150支為止。
而他之所以可以讓Gibson在2009年還願意生產Faded,
就是因為他承諾吃下150支中的75支,而剩下的75支則銷往全世界。

Swiss Cheese/Chambered
眾所周知Gibson從2007年(甚至更早)就開始了"Chambered",
這是一種讓Les Paul能夠更輕、共鳴更好的一種新做法...其實說穿了,也可以說是不得不的做法。
好的Mahogany其實很輕,所以越輕的Gibson共鳴也就越好,
而近年良質的Mahogany價格飆漲,迫使Gibson不得不在較普通的木頭上尋求更好的共鳴,
這才有了Chambered的做法。

所以從2008 Standard開始的Gibson Les Paul幾乎都採用了Chambered。
只有新的型號:Les Paul Traditional仍舊採用Chambered發明以前的做法,
稱做"Swiss cheese",最早見於1980年初,
意即1980年代的中後期所生產的Les Paul確定都有作過此種加工。
這種做法是不是為了增加共鳴?我不太清楚。
但是可以確認這是一種改良舊版Gibson太重的一種輕量化。

Swiss Cheese


Chambered


09' Faded與06~07 Faded的Body差異
而2009年這150支就正常來說,應該是採用Chambered來製作Body。
但是...C*V Guitar發現其中有不少支的重量超過預期,
向經銷商詢問之下才發現有些琴不曉得為什麼使用了Swiss Cheese。
...這下可好,這種事情發生可是會影響商譽的,
但也沒辦法,因此C*V Guitar被人攻擊了好一陣子。
後來經過證實,# 023990512之後的序號"應該"都是Chambered (保守地說)。

可以確定的是05'全年皆為Swiss Cheese,09'則要看序號是否在# 023990512之前
除此之外年份的Faded應該是Chambered無誤。

以上參考文獻來自於:
2009 Les Paul Standard Faded guitars (C*V Guitars - Larry Corsa)

2010/08/08

聞所未聞的Suck進化:Guitar Pro 6

我沒看過有哪一個軟體的大改版可以改成這麼Suck?
但是它真的發生了,而且還花了我59.95USD!!

Guitar Pro 6很明顯地是往錯誤的方向進化(還是退化?)而且錯得離譜。

-------------------------------------------------------------------

Guitar Pro是個很有名的Midi製譜及編輯軟體。
若電腦裡面沒有特殊安裝的音色庫的話,就是利用OS內建的音色庫來讓Midi訊號發聲。
亦可以藉由外加的RSE程式讓音色更傳神。
(但是RSE效果真的很爛,所以我平常只用OS內建的音色庫)

對我而言Guitar Pro好用的地方在於它好用且強大的製譜功能。
變拍、轉調、即時切換音色、鼓譜製作...等等都是我會依賴Guitar Pro的原因。
音色好不好其實我一點都不在意。

-------------------------------------------------------------------

而暌違了好幾年,Guitar Pro終於要從5.2改版到6.0了。
沒急著換的原因是一來沒甚麼錢、二來沒有迫切的需要,
所以我也是拖了好幾個月才決定趁前兩天電腦重灌之際把6.0買回家。

第一眼的印象就是界面改很多,變得比較華麗。
本來還在想說:「嗯~畫面都改那麼多了,想必功能也更加強大了吧?」
但就在我開始使用之後,對這個軟體的觀感掉得比坐雲霄飛車還快。

爛!!就是爛!!

Guitar Pro完全搞錯方向進化了。
這代最大的改變就是RSE與音色效果的編輯,它讓Guitar Pro變得像錄音軟體的VST,
意即可以獨立編輯Amp、Effects、Output等音訊效果。
但是這對使用專業錄音軟體做編輯的人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GP不能擴充、音色普通、變化性也少。
標準的畫虎不成反類犬。

而除了音效編輯之外、GP6就完全沒有任何讓我覺得有變好的地方了、甚至變得更爛。
例如介面變成固定介面、不能個人化,畫面上就算有很多功能用不到你也不能移除,死占位子不放,
更糟的是好用的指令反而沒有在介面上,全都放進選單了...要用個指令得要點點點...不停地點。

再來是這一代沒有Mix Tables了。
把一個簡單、只有單一視窗的Mix Tables能做的事情,硬分成兩個不同名稱、不同功能的視窗來執行,
而且在不使用RSE的情形下還不能在同一個音軌下即時切換音色,必須要分成兩個音軌來處理...

爛!!

這點是我最度爛的地方:明明原來就做得很好,結果越改越爛、還改到沒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是這樣。
外觀改得再好、音色用得再傳神,使用介面上沒處理好,就是不及格。
更糟的是反應速度變慢很多,Key Note時會頓一下,讓你誤以為自己還在用386時代的電腦。

爛爛爛爛爛!!

結果我又用回5.2了...
而且這家公司只要付款完成就不接受退貨...這下真的是...不曉得該說甚麼好
要強迫自己習慣6.0嗎?

唉...

2010/07/27

[遲來的平反] Boss MT-2 Metal Zone不負責任評測

Boss MT-2這顆效果器在我剛學吉他的時候就有了, 算算也是十幾年的老效果器。
那時不管你玩甚麼樣的搖滾,都是人手一顆的搶手貨。
一方面那時沒有那麼多選擇、另一方面也是Boss的價格便宜。

但Boss長久以來給人的印象就是廉價、吃Tone、很電, 所以我也沒真正地去玩過這顆。
直到上個禮拜有朋友託售放我這邊,我才有機會好好地去摸摸它~哈哈~
這顆之所以長壽還真不是浪得虛名,Tone本身有它的質感、就是很標準的HR/HM。
但就是太標準了,所以少了些個性。

十年前聽起來很碎很麻,跟現在許多Hi Gain Padel比起來卻也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可調Range頗大,Bass只要超過1點鐘方向就很厚實,催到底的話,幹Death也沒啥問題。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也是非常兇悍、並兼具實用性的效果器。

但它的Tone有很明顯的波形缺陷,你會很清楚的發現它有個頻率是凹下去的,這個問題是本身的設計所影響,不管你怎麼調都沒辦法。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應該是早期Boss系都有的通病:
...不管甚麼琴進去,出來的Tone都差不多...
說好聽是不管甚麼樣的場合都能夠得到安定的Tone啦...

不過這顆對預算不多又需要音色變化大的人來說,其實真的是一顆很好用的效果器。
正可謂入門者的聖品~

2010/06/08

[刺激你的金屬l魂] MXR M116 Fullbore Metal不負責任評測

前言:
會入手這顆完全是意外,我本來已經沒打算再更新單顆的組合了。

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Metal Muff跟HT-5屬性不合,所以我決定將它賣掉。
剛好有人在網路上看到我Po的文章,想要用其他效果器交換,
因為對方要交換的那顆效果器剛出沒多久、我也沒聽過Tone,遂去youtube找試聽。
那顆就是"MXR M116 Fullbore Metal"。 

youbute試聽的第一印象是覺得跟Metal Muff性質相近,但是顆粒較大顆。
提醒對方注意這點,不過他似乎對Metal Muff滿有興趣的。
基於也想玩玩新東西的心態,所以今天(6/6)晚上就決定交換了~

------------------------------------------------------------

評測心得:一拿回家立馬就接上音箱,然後接下來的十分鐘只見一個傻子一邊彈吉他一邊笑,
因為這個Tone太棒了!!太合我胃口了!!
完全刺激我的80's Thrash Metal魂,
一瞬間又好想回去玩Thrash~XD
沒錯!!就是Thrash!!
這個Tone一接上去不用調就是Thrash,
稍微調一下就是標準的Black Metal,

而且最棒的是,它可以完全榨出HT-5的音壓~
接下來稍微介紹一下旋鈕的作用。
這顆除了Gain、Volume、3 Band EQ之外,還有Freq、Scoop switch、Noise Gate switch。
Freq用來決定中音的頻率範圍 (200Hz to 5KHz),
個人覺得左右轉到底的差異並沒有那明顯 。(感覺因人而異啦...)
Scoop則特別加強高音跟低音,讓Mute Tone更有Power,一打開就不會想要關掉...差異頗大。
Noise Gate令我非常訝異...有效到靠背,一切到ON,甚麼雜音都不見了、完全地消失,
而且我還是用預設值、並沒有特別再調過~

基本上這顆可調的範圍說大不說小不小...
因為Hi Gain的緣故,就算把Gain切到0還是很Distortion。XD
但是在Metal的領域裡,應該是足以涵蓋85%以上的類型。
如果你在找一顆接上去不用特別調就有早期的Metallica、Megadeth之類的Thrash Tone,
如果你在找一顆專門幹Black Metal的Hi Gain Pedal,
那MXR M116 Fullbore Metal絕對不做第二人想。

------------------------------------------------------------

結論:
這顆搭配HT-5聽起來一整個就是早期的Metallica、Megadeth。
低音砍一點就可以得到很棒的效果,沒有震到令人反胃的轟音。
(Bass轉到二點鐘以上就有了XD)
Q卻又充滿攻擊性的音壓,可以說是我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效果器。
所以可憐的Marshall JH-1就這樣被我收起來了~
不過...這是我用HT-5測試所得的結果,我不保證這顆搭晶體音箱能得到相同的音壓...

Blackstar HT-5H & HT-110 Full Stack不負責任評測

5w?
我很久以前第一眼看到這顆音箱時被5w這個很小很小的數字給嚇到,
但可別被這個5w給騙了,實際使用上音量、開內建破音時的音壓連100w以上的電晶體音箱都望塵莫及,
管機的威力可見一斑。

先來談談Clean Channel。
顆粒很大,很類似早期的Marshall,導致雙線圈完全沒辦法刷和弦,出來的Tone一大塊很難聽。
也因為Headroom較低的特性,音量開的越大聲、後級破音就越明顯。
拿來彈Blues、Old Rock是很爽,但就沒辦法得到一個良質的Chord Tone。
只有這個時候會很懷念晶體音箱。XD

接著談Overdrive Channel。
Overdrive?...這絕對是全世界最大的謊言。
沒錯啦、gain在10鐘方向以前是Overdrive,但gain一超過12點鐘方向就完全是很棒的Distortion,
超過三點鐘的話拿來幹80's Metal都沒問題,而且音壓很強、Mute Tone非常的有威力。
說白一點,我家裡的三顆破音:EHX Metal Muff、Marshall GV-2、Marshall JH-1都沒辦法做出那種音壓。
我瞬間有種、"效果器可以賣一賣了,以後出門只要帶這顆頭就好"的感覺。
有沒有後級管來推、果然差很多。

再來是ISF(Infinite Shape Feature)回路。
這是Blackstar獨創的一個技術,簡單來講、以12點鐘方向為準,
向左邊轉就是強調厚重低音與具攻擊性中音的美式Tone,向右邊轉就是強調音箱箱體共鳴與吉他共鳴的英式Tone。
...說明書是這樣講的...
我個人的使用心得是:
向左轉是高音強烈、顆粒較大的LA Rock/Metal,向右轉則是中低音明顯的DT Tone。
再加上3 band EQ,Tone的變化性很大。

---------------------------------------------------------------------------------

結論:
HT-5可以說是打趴所有差不多價位的電晶體音箱,
我個人甚至覺得連價位高上不少的Marshall AVT-100也不是對手,Tone的質感差太多,真空管的威力由此可見。
加上它居然能以5w之姿推動4x12,只要有適合的場地、這顆可以發揮出超乎想像(價格)的實力。
可惜在居家使用上,因為音壓太大所以音量沒辦法開很大,但真空管好玩的地方就是Tone會隨著音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特性。
只要找到機會我還是要開大聲。XD

===============================================

心得:
一直以來我都很討厭真空管音箱,很疑惑為什麼這個快要一世紀以前的技術為什麼到了廿一世紀還可以生存?
因此我篤定自己有朝一日要購入音箱頭的話,一定還是電晶體。
只是...真空管的威力實在超乎我的想像,而且HT-5的Tone真的太合我胃口了。
by the way,
Blackstar的效果器出來的效果似乎比不上音箱,我有借測過前主唱的Blackstar HT-Distx,但效果出乎意料的糟糕...沒有Punch。
那時我還在疑惑一顆將那麼貴的東西,為什麼出來的Tone這麼慘?
但用了HT-5之後,我猜有可能是因為Blackstar的破音需要有後級管來推,
我那時用的音箱是主唱借我的Park 10w,猶記那時音量已經開很大了,但是仍舊很虛,
這顆要接真空管音箱才能發揮這顆的真正實力。

最後、我試著將自己的單顆接上Clean Channel,想聽看看這些破音接了真空管之後會不會比內建的還有威力?
...答案是否定的...
完全沒辦法把音壓催出來,Metal Muff尤其明顯。
這不代表Metal Muff不好、Metal Muff在電晶體音箱的表現非常亮眼,但跟內建破音相較之下、似乎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這點還滿有意思的...

追加:
近年來小頭當道,也開始有一些專門搶攻低價位的市場:例如Jet City、Bugera...等。
偏好俗又大碗的台灣也都正式引進了幾個比較有名的牌子,這些廠牌在破音的表現上確實非常地亮眼,
價格也是非常漂亮,同樣價格可以買到比HT5更大的瓦數。
那麼、Blackstar還有甚麼優勢呢?
很簡單、Blackstar除了最高階的Artisan系列之外、全部都在韓國製造,
雖然我個人沒有製造地的迷思、但是從這點可以看得出來Blackstar在維護品質上的用心,
因為低價位的電子零件易產生故障,且管機是高溫運作,一不小心就會發生機板燒掉的問題,
但Blackstar在品管上面的口碑比其他低價位取向的廠牌要來得高,也沒有甚麼重大問題產生,這點在國外各大論壇中都可以略窺一二。

不過終究一句話,只要Blackstar的Tone合你胃口就好了。XD

2010/03/31

以入門者的角度淺談Addictive Drums & Superior Drummer 2.0

Addictive Drums跟Superior Drummer 2.0都是音源軟體,
都是不能單獨執行必須要依附在錄音軟體底下執行的VST (Virtual Studio Technology)。

這兩套都是鼓的VST,要花錢買的話、兩套都很貴,但是還是有人有辦法用到免費的...
但我堅守一個創作者該有的底線:不剽竊任何人的創作心血。
...所以我可是花錢買的呀...

價錢:
以價錢來說的話Superior Drummer 2.0比較貴,
但是他可以使用的音色比較多、特別是Cympal,大概是Addictive Drums的兩倍,有卅幾片;
不過Addictive Drums的大、小鼓和Tom比較多,單純就鼓組的運用上、Addictive Drums的變化會多一點點。
(這是不含外掛模組的情形)

可同時掛載的器材數 (可同時發聲數):
一個鼓組上的可裝載音色是Superior Drummer 2.0大勝,他可以放上10片銅拔(包含Crash、Ride、Splash、China),以及五個Tom;
比起來Addictive Drums只能同時使用4片銅拔 (亦包含Crash、Ride、Splash、China),及四個Tom,
一整個就是弱掉~
雖然Superior Drummer 2.0在同時發聲數佔了優勢,但是這個其實是用大量的記憶體換來的。
基本上全開的話,至少會吃掉2.2G的記憶體,要是再加上錄音軟體的話,沒個4G會錄得很痛苦。
所以若是基本使用的話、Addictive Drums的鼓組毫無疑問可以處理絕大部分的歌曲,
記憶體使用量含錄音軟體最多是吃掉1.5G左右,算是很優秀的記憶體管理。

介面:
我個人覺得Addictive Drums的介面比較簡單、直覺化,但就是因為這樣,所以稍微犧牲了較細微的調整選項;
相較之下Superior Drummer 2.0可以調整的參數深度就多上不少、介面也複雜許多。
且Superior Drummer 2.0在小鼓技巧選項上非常講究,他們幾乎把所有的小鼓技巧都放進去了:
例如輪鼓、單手壓鼓面敲擊...等等。
Addictive Drums的6種打法:
Open Hit、Rim Shot、Shallow hit、Shallow Rim Shot、Sidestick、Rim Click
雖然已足夠應付大部分的需求,但我還是很想要輪鼓這個技巧呀...
Superior Drummer 2.0不僅在小鼓技巧上勝出,甚至可以選擇鼓槌的種類、響線的有無,
這幾點是Addictive Drums所做不到的。

簡單來說、Superior Drummer 2.0是為了有心搞錄音的專業鼓手設計,所以在細節上特別講究;
Addictive Drums感覺上就比較像是給鼓手以外的人使用,很多東西都很直覺。

結論
我最後選擇了Addictive Drums。
一方面除了它比較便宜之外,還有就是在我等待Superior Drummer 2.0退款的同時,已經把Addictive Drums摸上手了

其實我一開始是買Superior Drummer 2.0,
後來發現介面不太親切、加上他的下載版只會先給你1/3的音色,剩下20G的音色庫還是要等他們寄DVD過來,
這點讓我覺得很不爽,那買盒裝版跟下載版有甚麼不一樣,
雖然我知道這是他們的防盜機制、亦因為20G的下載量過大,所以他們才使用這種販賣方式,
但是就購買者的立場來說,下載版就是講求時效跟環保,搞個半套的下載版...實在讓人覺得很沒誠意。
因此我買不到一天就退貨,然後改買Addictive Drums。
但是兩天用下來,覺得如果要講究一點、要深入一點的話,Superior Drummer 2.0是一個比較可以長久的選擇。
加上Tom有五顆、Cympal可以同時掛上10片...等這些選項很誘人,搞得我很想再把Superior Drummer 2.0買回來。
可是我得先等對方退款後才能把Addictive Drums退掉 (14天內可退),再去買Superior Drummer 2.0。
...結果就在等待Superior Drummer 2.0退款的時候不小心把Addictive Drums摸熟了...
想了想...那就留著用吧...跨國信用卡退款很麻煩的...
既然都已經習慣了,而且我"應該"沒有特殊需求、加上我Ram只有2G,
所以Addictive Drums確定是可以滿足我的要求...

總而言之、如果你怕麻煩、喜歡簡單的介面、也沒有特殊需求、記憶體不夠大,
那Addictive Drums是首選。
反之、如果你很講究、也很喜歡像是數學公式的參數調整、一首歌會用到10片銅拔、記憶體多到不曉得幹甚麼,
那我絕對建議你使用Superior Drummer 2.0。

以上是我以入門者的角度做的一些小分析~

標籤

器材評測 (96) Electric Guitar (73) 重要知識 (54) Recording Gears (52) 雜談 (35) Guitar Amp (31) Effect (27) Software (27) VST (24) 樂器保養 (24) Soul Power Instruments (20) Headphone (19) Gibson (16) Marshall (16) 創作樂曲 (15) 木材相關知識 (14) 木紋 (11) 監聽喇叭 (11) Kiesel (10) RME (10) Synthesizer V (10) Suhr Reactive Load (9) TS-808 (9) Cable (8) Framus (8) String (8) 溼度 (8) Analysis Plus (7) Fender (7) audio-technica (7) AKG (6) Blackstar (6) Bridge (6) Cornell (6) Knaggs (6) 歐陸電吉他小廠 (6) Boss (5) DAW (5) Ibanez (5) KS Digital (5) Pickup (5) Ableton Live (4) Focal dystonia (4) Jackson (4) Maxon (4) SPL (4) 侷限性肌張力障礙 (4) 肌腱炎 (4) FreedomCGR (3) GHS (3) Genelec (3) Headphone Amplifier (3) ME Geithain (3) Seymour Duncan (3) Shin's Music (3) 檸檬油 (3) Bass (2) Bogner (2) D'Addario (2) ESP (2) Fender Japan (2) Kid's Guitar (2) MXR (2) Mesa Boogie (2) PRS (2) Vovox (2) Vox (2) Warwick (2) iZotope (2) 指板油 (2) 日本音樂專門學校 (2) &K. Laboratory (1) 320design (1) Addictive Drums (1) Apogee (1) Bogren Ampknob (1) Brian May (1) Dithering (1) Freekish Blues (1) Furman (1) Grace Design (1) Guilford (1) Guitar Pro (1) Heritage Guitars (1) Honda Sound Works (1) Keeley (1) Lake People (1) Leqtique (1) Mammoth Electronics (1) Mogami (1) Mono (1) Music Msn (1) OLLO Audio (1) Planet Waves (1) Polish (1) Prism Sound (1) Samplitude (1) Softcase (1) Spector (1) Spectrasonics Trilian (1) Suhr (1) Superior Drummer 2.0 (1) TC Electronic (1) Taku Sakashta Guitars (1) Tokyo Effector (1) Vertex (1) Vocaloid (1) WAXX (1) Wampler (1) Waves (1) Weehbo (1) ZODIACWORKS (1) 拭琴布 (1) 浜田麻里 (1) 穩壓器 (1) 詐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