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作樂曲 -My Original Music-

  

2014/10/30

[短評] AKG K702 監聽耳機

稍微寫一下K702的使用感想,雖然它還沒Run開、但我想本質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

感想是...有點後悔買喇叭...
K702還只是用原廠線、在大部分的表現上就贏了用上Analysis Plus Solo Crystal Oval的Genelec 8030B,
證明了本質的差異是無法用線材彌補的。

第一次知道甚麼叫做晶瑩剔透!!
 1.K702在中/高頻、特別是女聲的表現上非常滑順,用個很俗的詞就叫作"通透感";
比起來8030B就略顯粗糙、甚至是刺耳,還有點頂到天花板上不去的感覺。
 2.而低音不曉得是K702響應頻率夠低、而8030B不夠,又或者是8030B的Bass-4dB的關係(可能性不大)
K702的表現也比較好,8030B一様是卡到地板有點下不去。
 3.K702各音源的分離度很好,8030B就相對混濁。

K702有個狀況不確定是不是錄音界面不夠力的關係,在小音量(-40dB~-35dB)的時候只有中/高頻、而低頻是沒有量感的,
我當時還在想「呵~耳機大概就這樣吧?」,
但拉到-30dB時就聽到與喇叭匹敵的量感,而超過-30dB之後-25~-20dB低音的質/量感就完全超過-30dB的喇叭。
(喇叭因場地限制無法拉到-30dB以上,喇叭上的音量是全開)
耳機跟喇叭的音量差至少要5dB以上,兩者的量感才會接近;
不過耳機拉到-20dB耳朵也撐不了幾秒...-28dB也是有點勉強,實際上聆聽大概-38dB~-35dB是比較沒有壓力的。
所以我推測升級版的K712 Pro、官方宣稱增加的3dB低頻或許是為了修正這個狀況吧?
這樣一來有小音量監聽需求的人建議直接上K712 Pro會比較適合。

最後又找了Eegles的Hotel California (Hell Freezes Over版)試聽(因為我去聽Focal CMS50就是聽這首)
做為一個吉他手、一開始的木吉他Solo就聽得出高下了,
K702的聲音很自然、細節也很清楚,8030B就很生硬像是中頻過多、不太自然、細節也是糊在一起(與K702比),
大鼓進來的部分差異就沒有那麼大,8030B因為稍微鬆了一點所以小輸,
但是同時進來的...那個是Conga嗎?在8030B上就很棒,K702有點小聲、也聽不出質感。

--------------------------------------------------------------------

講了那麼多K702的好話,但其實喇叭還是有它先天優勢在,音壓/音場/臨場感還是勝過耳機。
且喇叭聽起來還是比較沒有壓力,耳機真的不適合長時間使用。
只是這麼一來不免讓人有種花了大錢、能做的事卻很少的不快感,因為到最後喇叭搞不好也只拿來聽上面這三項,
畢竟已經是喇叭>耳機三倍價差了,結果在音質上還是聽得出落差...

另外、對一個曾經擁有K271 MKII的人來說,如果K271還在我手上,那它大概會被我拿去填海~XD
K702多了K271約3/4的價格,但得到的音色卻超過1.5倍有餘!!

最後誠心地建議、如果預算在四萬以下,先找個好一點的耳機,有多的預算再來買喇叭。
而預算超過四萬就直接存到六位數上三音路喇叭,個人繞了一圈是這麼覺得~XD
但上三音路場地要夠大、隔音要夠好,所以最終對業餘使用者來說、4~5萬左右的5"喇叭還是比較務實的方案。
若要我再選一次、我會把買喇叭的錢拿去衝K812,而Fostex PM0.5 MKII留下來,這樣反倒還比較省~

--------------------------------------------------------------------

2016/06/23追加:
AKG...應該不會是我下次買耳機的選擇了!!

從下面照片可以發現圈起來的地方斷掉了,不是裂開而已、是真的斷成兩半,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圓弧變成鈍角。
我最失望的是這副耳機大概用不到300小時,而其中大概200小時都集中在今年二月我喇叭賣掉以後...塑料壽命真的很短!!
我既沒有帶出門也沒有大力扳動,它就這樣默默地斷掉了,
而且同一側的另外一邊也裂了一半,就是說這塊塑料應該在今年內就會完全變成兩半!!

我大概講一下我的使用狀況給有使用AKG K612~712系列的人參考。
購入約18個月,但今年二月以前都很少用,主要都還是用喇叭,耳機一個月最多也只用個兩三次。
(但耳機都開著跟喇叭同步播放作Run in)
從今年二月起我大概一天會戴/脫15次(戴/脫各算一次)左右,只算這四個月的話、戴/脫次數莫約二千次,這個壽命真夠短了...

基本上我推測K612、K701、K702、K712應該都是使用相同塑料,所以有這幾款耳機的人最好先有心理準備。
我認為這是設計與塑料的問題,產地的影響可能沒那麼大。
K240/271的設計比K612~712好多了,K612~712過度追求輕量與美觀、加上成本控制才會有這種結果。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個地方受力不小,本來這種地方使用硬塑料就很有問題、若材料再過度刪減成本發生斷裂並不意外。
如果使用金屬或有彈性的橡膠/塑料就不會出問題。
K612~712還有一個我覺得耐久度有問題的地方就是控制鬆緊的那兩條鬆緊帶...擺明了之後一定會鬆掉~
總之...我現在覺得K612~712應該不算那種可以讓你天天操還可以用很久的耐用型耳機。

...我拿到K702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弱不禁風,但沒想到這麼脆弱、而且問題還出在我完全沒想到的地方...




===============================================================

延伸閱讀:

2014/10/24

RME UFX / UCX使用Firewire時無法使用48khz / 48samples

這是一個已知的問題:
只要使用Firewire、UFX / UCX設定在48khz/48samples、設定視窗中的Errors就會不斷增加,而且也沒有辦法播放任何聲音。
但是除此之外的取樣頻率(包括192khz)、不論開多少的Buffer都沒有這個問題。



http://www.rme-audio.de/forum/viewtopic.php?id=20613
見RME老闆Matthias Carstens在27的回文。
如他所言、Firewire在48khz下Buffer無法開到48samples應是通例。

而日本在評測UCX時也有遇到一様的狀況:
http://av.watch.impress.co.jp/docs/series/dal/20120507_530945.html
這篇文章中間的圖片可以看到USB跟Firewire只有在48khz的測試時Samples是不同的。

USB線則一切正常。
如果對於Firewire沒有特別喜好、也可以接受Windows下使用USB時ADAT channels 3/4不支援176.4及192 kHz.的話 (UFX),
UFX / UCX使用者建議連接USB線是比較理想的方案,畢竟Latency較Firewire平均快了15%。

(非常感謝代理商提供協助)

=======================================================

先不論UFX、從UCX上市就有此問題出現來說,這個狀況明顯已經存在很久,
始終都沒有被修正的原因很有可能是Firewire本身的限制。
只是我不懂既然如此為何不直接把Firewire在48khz下的48samples取消掉?

2014/10/13

一般居家環境擺設監聽喇叭的注意事項

一般私人的錄音工作若沒有辦法做好完善的聲學規劃,就必須注重監聽喇叭的擺放,因為那對音色的影響非常地大。
最近一直都看各家的說明書,深深覺得監聽喇叭對"一般居家環境"真是有夠嚴苛的。

以5"為例,參考Genelec 8030跟Neumann KH120a的說明書:
 1.建議最佳聆聽距離是1.3m (8030),也就說兩個喇叭跟聆聽者需呈一個邊長為1.3m的正三角形。
 2.背面離牆最佳為0.05m~1m(越近越好)或2.2m以上(Neumann是0.8m以下、2m以上),前方與左右離牆至少1m,離地約1.2~1.4m。
 3.建議聆聽位置在房間的中央軸線上,意即聆聽者左右兩邊距離牆面為等長。
 4.若房間為長方形,建議聆聽位置設置在房間的前三分之一處。

 5.Neumann有特別說明若前方有螢幕的話,最好是將喇叭擺放至高於螢幕的位置,但建議不要超過俯角15度(=聽者的仰角15度內)。
 光這幾樣就搞死房間不大的人了,等於至少要準備2.7m×3.6m的空間;更不用講還要依環境調整EQ:
 6.喇叭背靠牆Bass要Cut掉(8030 -6dB / KH120a -2.5~5dB),架在書桌後方也要Cut (8030 Bass -2dB / KH120a Low-Mid -1.5~3dB),
KH120a有另外針對靠牆角再追加Bass -7.5dB、Low-Mid -1.5dB。
看完之後我只想罵髒話...

對於聆聽距離的建議可參考Genelec這篇PDF:
https://downloads.ctfassets.net/4zjnzn055a4v/59uPaa9QITsA6tsqhlOv5T/8254aa9ca070ecd1090ecd16b202396b/Monitor_setup_guide_BBAGE125e-lightweight.pdf
 二音路最佳聆聽距離大概就是4"=1.2m(最小0.3m)、5"=1.3m(最小0.5m)、6.5"=1.4m(以下最小皆為0.7m)、8"=1.5m、10"=1.6m
雖然這是他們家喇叭的測試數值,但我覺得這個數字±0.1m應該就可以運用在其他家上面。
因為比對過Neumann的說明書後覺得差不多:Min=0.75m、Recommended=1~2m、Max=4m。

--------------------------------------------------------------

以5"來說、1.3m架起來大概是這樣↓,



為避免把喇叭架在螢幕後方,所以喇叭後方沒有辦法做到距離牆面5cm、但還在允許的1m以內。
短時間沒有辦法換到比較大空間的人建議找較小尺寸的低音單體,不然1.3m其實很佔位置。

剛上架的時候按照說明書指示Bass-6dB,但小音量時會完全聽不到低音,遂改成-4dB,聽起來就正常許多。
但是開大聲的時候會有反射問題、導致定位跑掉,所以說明書要求-6dB還是有它的道理在。
不過我目前居住的環境不允許我開到那種音量,所以還是保持-4dB就好。

另外...千萬不要買照片中Superlux SPS430L這款喇叭架,零件公差大就算了,還超晃的...
每次開喇叭都心驚膽戰、終於了解何謂風中殘燭!!
差不多價位可以有更好選擇~我是因為預算到底了...只好撐著用...

===================================================

2021/06/26 更新,延伸閱讀:
空間有限的一般業餘玩家該買多大的監聽喇叭?
https://chichengjuanhe.blogspot.com/2021/06/blog-post.html

===================================================

參考資料:
http://www.neumann-kh-line.com/klein-hummel/globals.nsf/resources/Neumann_KH_120_GSQ_540493_0914.pdf/$File/Neumann_KH_120_GSQ_540493_0914.pdf
http://www.neumann-kh-line.com/klein-hummel/globals.nsf/resources/neumann_kh120_manual_554653_1113_en.pdf/$File/neumann_kh120_manual_554653_1113_en.pdf
http://www.otaritec.co.jp/web-catalogs/genelec_monitor_setup_guide_web.pdf
http://www.genelec.com/documents/qsg/QS8030a.pdf
http://www.genelec.com/tech-tips/tech-tips-archive/1241-wall-behind-the-loudspeaker-cancellation-tip-1/
http://www.genelec.com/documents/opmans/Genelec_8030B_op.man.pdfhttps://downloads.ctfassets.net/4zjnzn055a4v/59uPaa9QITsA6tsqhlOv5T/8254aa9ca070ecd1090ecd16b202396b/Monitor_setup_guide_BBAGE125e-lightweight.pdf

=======================================

另外、網路上看到篇有趣的文章跟大家分享,是關於二音路喇叭該選擇多大尺寸的低音單體。
文中有幾段我覺得很有道理,把它節錄過來:
引用:
二音路還是三音路比較好?
曾耀祖
~~~~~~~~~~~~~~~~~
一般我們人耳可聽到的音頻大約是從20Hz到20KHz,而一般的樂器及人聲都甚少超過5KHz以上。
就此觀點來看,二音路揚聲器的低音單體,其實大約涵蓋了樂器及人聲的所有音頻。
奇怪的是,如果低音單體就可以搞定所有音頻,那為什麼還要費事地多加上高音單體呢?
~~~~~~~~~~~~~~~~~
原因是這樣的。我們人耳所聽到的聲音,其組成大約是純音(Pure Tone)(註1)及混合音(Complex Tone)(註2)。
但不管是二音路或三音路揚聲器,其高音單體大部分都只負責樂器的泛音部分,而我們耳朵之所以能清楚去分辨各種樂器在音色上的不同,是在於就算不同樂器發出一樣的頻率或音高,所產生的泛音結構也都有所差異,這點筆者相信大部份讀者都瞭解。
就以上論點來看,音響發燒友最重視的中音基音部份(樂器的基音約莫在440Hz,我們稱它為中頻),在二音路揚聲器上卻是由那只低音單體所負責,在高音重播上(2KHz或3KHz)(註3)卻也是由低音單體一併所發出。
試想一下,發燒友常說的晶瑩剔透、清秀靈巧的高音,卻出人意料的必須由那笨重的低音單體在負責?!
~~~~~~~~~~~~~~~~~
但不幸的現象是,市場上對揚聲器的低音需求愈來愈多,許多二音路揚聲器必須把低音單體尺寸加大到7、8吋以上。
這樣一來,或許能夠滿足低音的重播需求,但相對的卻也殘忍地犧牲掉中音及高音的基音音準,造成我們在聽感上,會感到中音和高音啞啞乾乾的。
就物理現象來說,低音單體發聲需求和中音單體、高音單體是不同的,而揚聲器所產生的葉形效應對音質再生上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原則上,雖然大尺寸單體可以發出高音部份,但是其擴散角度卻非常小。
~~~~~~~~~~~~~~~~~
如果您已經決定要購買二音路揚聲器的話,筆者的建議是,它所採用的低音單體最好在5吋以內,極限是不要超過6.5吋。

================================
引用來源:
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0Review2002/144/05Speaker.htm

標籤

器材評測 (95) Electric Guitar (72) 重要知識 (54) Recording Gears (51) 雜談 (35) Guitar Amp (30) Effect (27) Software (26) 樂器保養 (24) VST (23) Soul Power Instruments (20) Headphone (19) Gibson (16) Marshall (15) 創作樂曲 (15) 木材相關知識 (14) 木紋 (11) 監聽喇叭 (11) Kiesel (10) RME (10) TS-808 (9) Cable (8) Framus (8) String (8) Suhr Reactive Load (8) Synthesizer V (8) 溼度 (8) Analysis Plus (7) Fender (7) audio-technica (7) AKG (6) Blackstar (6) Bridge (6) Cornell (6) Knaggs (6) 歐陸電吉他小廠 (6) Boss (5) Ibanez (5) KS Digital (5) Pickup (5) DAW (4) Focal dystonia (4) Jackson (4) Maxon (4) SPL (4) 侷限性肌張力障礙 (4) 肌腱炎 (4) Ableton Live (3) FreedomCGR (3) GHS (3) Genelec (3) Headphone Amplifier (3) ME Geithain (3) Seymour Duncan (3) Shin's Music (3) 檸檬油 (3) Bass (2) Bogner (2) D'Addario (2) ESP (2) Fender Japan (2) Kid's Guitar (2) MXR (2) Mesa Boogie (2) PRS (2) Vovox (2) Vox (2) Warwick (2) iZotope (2) 指板油 (2) 日本音樂專門學校 (2) &K. Laboratory (1) 320design (1) Addictive Drums (1) Apogee (1) Brian May (1) Dithering (1) Freekish Blues (1) Furman (1) Grace Design (1) Guilford (1) Guitar Pro (1) Heritage Guitars (1) Honda Sound Works (1) Keeley (1) Lake People (1) Leqtique (1) Mammoth Electronics (1) Mogami (1) Mono (1) Music Msn (1) OLLO Audio (1) Planet Waves (1) Polish (1) Prism Sound (1) Samplitude (1) Softcase (1) Spector (1) Spectrasonics Trilian (1) Suhr (1) Superior Drummer 2.0 (1) TC Electronic (1) Taku Sakashta Guitars (1) Tokyo Effector (1) Vertex (1) Vocaloid (1) WAXX (1) Wampler (1) Waves (1) Weehbo (1) ZODIACWORKS (1) 拭琴布 (1) 浜田麻里 (1) 穩壓器 (1) 詐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