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作樂曲 -My Original Music-

  

2016/05/23

90年代日本版Music Man StingRay的製作祕辛(?)

最近發現日本一位琴師的網誌上有很多有用的知識,
但因為懶得寫信去問說可否轉載圖片、所以我只貼連結,看不懂日文沒關係、看圖一樣可以懂。

他曾在Moon Guitar服務,後受PGM的Masterbuilder:乳井所賞識而進入PGM。
在PMG就職中發明現在Gotoh的SAT-1調整工具(專利讓渡給Gotoh):http://www.g-gotoh.com/domestic/?cars=sat-1
後來借調到Valley Arts Japan而成為神田商會的員工,主要負責製作組裝Valley Arts Japan的SSE、SRE、SCE。
接著Valley Arts Japan變更公司名稱為High end guitars,他就負責處理Music man授權日本生產的AXIS-EX (初期)、StingRay-EX。
另外也有製作Fender Japan的限量Richie Sambora簽名琴樣品,讓Richie的Guitar Tech讚不絕口,Richie本人也有使用。

是資歷很豐富的琴師。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profile.html

=========================================================

原文網址: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sr.html

台灣不曉得有多少人知道在90年代Music man曾經授權日本神田商會讓他們製造日本版的StringRay。
除Neck/Body是日本製作以外、其餘零件都是Music Man配給,組裝則是由日本High End Guitarsr (前身是Valley Arts Japan) 進行。
這個由日本製作的型號叫StingRay EX,不過我要講的不是EX。

其實在70年代Music Man就有計畫要在日本生產StingRay,都已經將零件寄給日本了,
但由於一些理由告吹,所以這些零件就在神田商會的倉庫躺了廿年。
為了消化這批庫存、神田趁這次獲得Music Man授權的機會,
計畫在StingRay EX以外再生產一批使用這個連Music Man都沒有的Vintage零件所製造的StingRay 70年代復刻版,
這個型號叫StingRay VT,就是這次的主角,70年代StingRay的特色就是String though body。

不過在製作樣品時作者發現第4弦的延音特別短,其他弦都沒有問題、只有第4弦的音色明顯像悶音一樣。
因為這個版本的Bridge有Mute功能 (就是Saddle前添加橡膠) ,本以為是這個緣故,但仔細檢查後並沒有發現異狀。
迫於商業上的理由,作者只好硬著頭皮在沒有找出原因前將樣品提交給神田商會,
神田也沒有甚麼意見就這樣進入了每天6支琴的生產體制。
在進入生產後發現每支琴都有一樣的狀況,可以確定是設計上的問題,所以作者必須要進一步去深入研究到底是哪裡不對。
後來發現是弦與Saddle之間的角度所導致的。(見第2張圖)
(這部分請參考這篇文章:http://chichengjuanhe.blogspot.tw/2016/04/saddle.html)
作者為了確認這個狀況、在得到社長的許可後在Bridge上鑽孔把第4弦改成一般從後方進入的樣式,延音就變正常了。

大家可能會疑惑不是聽說String though body延音會增加嗎?
可能有些人遇過5弦貝斯第5弦音色鬆散,但改成String though body延音就變長了的狀況,
但如果看過上面連結翻譯文章就會知道、這其實是Saddle進入角(鈍角)變小,反而抑制了第五弦不必要的振動,讓弦振動可以集中的緣故。
所以String though body本身並不會對延音有多少幫助。

作者認為Bass理想的Saddle進入角(銳角):第1弦10~45度、第4弦10~20度。

若當你遇到進入角有問題卻又不能改Bridge的時候,作者建議改用Ken smith或DR之類的Taper Core弦就可以解決角度了。(倒數第2張圖)
也許有人會發現明明改了Taper Core弦(鈍角)角度會比較小、不符合上面所說的第四弦10~20度的進入角?
其實這篇主題還有討論到過粗的弦壓在Saddle上時由於自身對於彎曲的抗力過強,所以會呈現不穩定的狀態而影響弦振動(第3~4張圖),
所以"這個症狀"的解決法是除了將進入角控制在10~20度以外、就是換Taper Core弦,兩者並不相違背。

--------------------------------------------------------------------------------------------------------------------

看到StingRay VT上市後銷售一空,神田商會認為String though body的StingRay有市場想趁勝追擊,便向MusicMan提出製作許可,
不過MusicMan似乎沒有興趣...
數年過去後、MusicMan不知道哪根腸子想到,毫無預警下就把新的String though body用Bridge寄到日本~
(老美一定是看到利益了想先拿日本人做實驗)
作者一看到樣品(見最後一張圖)頭都暈了,這個版本的Saddle位置比舊版VT所使用的Vintage Bridge還靠近弦孔,這表示Saddle進入角會更糟糕。
因為不能改Bridge也不能用別牌的弦,作者只好拼了命降低弦距,在最高一格Fret的弦距第1弦是1.8mm、第4弦是2.5mm。
本以為上市後會有很多人抱怨弦距太低,結果出乎意料地完全沒有,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2016/05/17

對卅年資歷的資深吉他維修師而言甚麼工作最困難?

最近發現日本一位琴師的網誌上有很多有用的知識,
但因為懶得寫信去問說可否轉載圖片、所以我只貼連結,看不懂日文沒關係、看圖一樣可以懂。

他曾在Moon Guitar服務,後受PGM的Masterbuilder:乳井所賞識而進入PGM。
在PMG就職中發明現在Gotoh的SAT-1調整工具(專利讓渡給Gotoh):http://www.g-gotoh.com/domestic/?cars=sat-1
後來借調到Valley Arts Japan而成為神田商會的員工,主要負責製作組裝Valley Arts Japan的SSE、SRE、SCE。
接著Valley Arts Japan變更公司名稱為High end guitars,他就負責處理Music man授權日本生產的AXIS-EX (初期)、StingRay-EX。
另外也有製作Fender Japan的限量Richie Sambora簽名琴樣品,讓Richie的Guitar Tech讚不絕口,Richie本人也有使用。

是資歷很豐富的琴師。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profile.html

=========================================================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mt.html
答案可能讓很多人都跌破眼鏡:Nut弦溝槽加工
看過"Saddle進入角與Saddle材質"這篇就會知道為甚麼,因為Nut與Saddle同樣肩負著支撐弦的工作。
對作者而言要討論Nut材質:例如牛骨甚麼音色、碳纖甚麼音色之前,最優先是要能夠做到每次切溝槽時都能夠一樣精準。
  • 相對於弦徑的溝槽大小,
  • 相對於Nut進入角的溝槽角度,
  • 相對於Fret的溝槽深度。
以上三樣若有微妙的差異就無法讓弦得到它該有的振動,而且這三樣又很難做到數據化。
若你寫信去問作者該如何修理Neck斷掉,作者有自信寫信教學,但Nut真的沒辦法用文字語言來說明,
只能依靠不斷地反覆作業、從失敗中吸取經驗,身體才會記住該怎麼做。

作者並沒有使用一般市面上的Nut專用剉刀。
他雖然有嘗試過,但切出的溝槽若稍稍比弦再寬一些的話,弦就會亂動而音色變得鬆散,
或者反過來溝槽太緊聲音就會變鈍,音準也會容易跑掉。
所以作者只使用一般常見的銼刀,根據用途來決定刃面。

當你能夠在每個不同的材質上精準地切出溝槽時再來討論Nut材質才有意義。
但作者作這個工作超過卅年,平均一天切一條以上的溝槽,
對他來說並沒有感覺到Nut材質所帶來的音色改變,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不管甚麼樣的材質都要切出相同的音色。
當你講到Nut材質對音色會有改變的時候,應該就算出局了吧?

作者當然知道像黃銅與尼龍材質會由於軟硬度不同而造成音響上的特性差異,但藉由施工而將這兩者的差異消除就是琴師的工作,
所以作者才會說材質的音色改變對他來說沒有意義。
作者曾服務的PGM一直以來都盡量做到讓空弦與弦壓在Fret的音色不要有差異,這也影響作者對Nut加工上的堅持。

對作者來說、Nut材質的差異主要在於耐久度、對弦的滑順感,弦的滑順感愈好越不容易走音。
  • 漂白牛骨:因為是最常見的材質,所以沒有特別的特徵,硬要說的話就是漂白時會損傷到纖維所以容易缺損。
  • 浸油牛骨:因為沒有漂白所以不易缺損,對弦的滑順感也較好。
  • 黃銅之類的金屬材質:耐久度佳,但溝槽若沒切好容易卡弦、加上不容易磨損所以卡弦狀況不易自然消除。
  • 碳纖:弦的滑順感佳、但易磨損壽命短,容易用砂紙加工。
  • 尼龍:弦的滑順感是最好的,因為摩擦力小、所以也不容易損耗,但因為過於柔軟所以剛裝好時弦容易陷入溝槽內導致弦距變低。
  • Tusq:容易用砂紙加工,但若用皮帶研磨機則容易融化、變形,弦容易陷入溝槽。
  • 塑膠:易裂、易缺損,其餘特徵與Tusq相似。
各位可以看到他處理的Nut真的非常圓滑漂亮~

==========================================================

這篇文章顛覆既有印象的程度真的很大。
「如果你覺得黃銅聲音太銳利,那麼就在進入角作修正就好了~」
啊...說的也對喔,材質不是問題、角度才是關鍵!!

=========================================================

延伸閱讀:
吉他與貝斯維修整理的一些小知識

2016/05/15

從21+1 fret淺談Joint強度

最近發現日本一位琴師的網誌上有很多有用的知識,
但因為懶得寫信去問說可否轉載圖片、所以我只貼連結,看不懂日文沒關係、看圖一樣可以懂。

他曾在Moon Guitar服務,後受PGM的Masterbuilder:乳井所賞識而進入PGM。
在PMG就職中發明現在Gotoh的SAT-1調整工具(專利讓渡給Gotoh):http://www.g-gotoh.com/domestic/?cars=sat-1
後來借調到Valley Arts Japan而成為神田商會的員工,主要負責製作組裝Valley Arts Japan的SSE、SRE、SCE。
接著Valley Arts Japan變更公司名稱為High end guitars,他就負責處理Music man授權日本生產的AXIS-EX (初期)、StingRay-EX。
另外也有製作Fender Japan的限量Richie Sambora簽名琴樣品,讓Richie的Guitar Tech讚不絕口,Richie本人也有使用。

是資歷很豐富的琴師。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profile.html

=========================================================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p1f.html
在這個22格已經成為標準的年代,大概也沒多少人會特別去把21格改成22格,作者也是到獨立開業的第13年才接到21+1的訂單。
久久沒來、一來就很多,琴主打算把他家的21格全部改成22格。
作者是屬於手不巧的琴師、為了避免琴主送的每支琴出現誤差,所以自製治具以求完美。(圖1)

他做21+1的部份我就不翻了,大家看圖應該可以懂,我主要翻他最後一張圖的內容。

圖片左邊是正常的21格琴身,右邊是把琴身加工成適合22格Neck,各位可以看出紅色箭頭的部分被削掉了。
Neck由於弦本身的張力所以會往Bridge這邊拉扯,
  • Set-neck由於是用接著劑,所以Neck會藉由黏住的左右兩側與底部、再加上圖片中紅色箭頭位置來承受張力;
  • 而Bolt-on是靠著螺絲本身的強度藉由與螺絲緊密接合的底部及紅色箭頭來承受張力,
    但若Body與Neck(受環境影響)的收縮,導致Body與Neck沒有緊密接合,這時只能依靠螺絲強度與紅色箭頭部來承受張力。
琴身的紅色箭頭部分夠厚的話就可以承受足夠的張力,但若像圖片右邊那樣、琴身就有可能因為承受不住張力而裂開。
螺絲本身是能夠承受足夠的張力,但琴身上的螺絲孔卻沒有,所以螺絲會往藍色箭頭的方向偏移,
因此Bolt-on其實依靠紅色箭頭部分在維持,若這個地方強度不足、最糟的狀況是從黃色箭頭開始整個斷掉。

另外Joint處的強度若不佳,Neck容易會產生多餘的共振、進而干涉到弦振動導致延音消失時有所聞。(簡稱Dead point)
他知道有些人對於振動干涉、也就是所謂的Dead point會使用Fat finger之類的產品來避免,
不過其實也有可能完全沒有效果,或者雖然有效果但其實Dead point只是偏移1~2格而已,大體而言沒有意義的狀況居多。
吉他基於構造、他個人是作出Dead point無法解決的結論,但也許會有琴師真的有辦法解決也不一定。


雖然不是Stratocaster,但某牌的吉他紅色箭頭部份非常薄、加上使用Basswood這種質地柔軟的木頭,
因此該型琴常常會看到紅色箭頭部分裂開。

==============================================================

大家來猜猜是哪個廠牌的琴紅色箭頭部分偏薄吧,這個我就真的不知道了~
是說我前一陣子在研究的Carvin=Kiesel所單賣的琴身就看得出紅色箭頭部分偏薄...
http://www.kieselguitars.com/products/AB6

我個人覺得Bolt-on最大優點是便利性,這也是為什麼理工出身的Fender會選用這種在生產及維修上較有效率的做法。

=========================================================

延伸閱讀:
吉他與貝斯維修整理的一些小知識

2016/05/13

調整拾音器高度的小訣竅

最近發現日本一位琴師的網誌上有很多有用的知識,
但因為懶得寫信去問說可否轉載圖片、所以我只貼連結,看不懂日文沒關係、看圖一樣可以懂。

他曾在Moon Guitar服務,後受PGM的Masterbuilder:乳井所賞識而進入PGM。
在PMG就職中發明現在Gotoh的SAT-1調整工具(專利讓渡給Gotoh):http://www.g-gotoh.com/domestic/?cars=sat-1
後來借調到Valley Arts Japan而成為神田商會的員工,主要負責製作組裝Valley Arts Japan的SSE、SRE、SCE。
接著Valley Arts Japan變更公司名稱為High end guitars,他就負責處理Music man授權日本生產的AXIS-EX (初期)、StingRay-EX。
另外也有製作Fender Japan的限量Richie Sambora簽名琴樣品,讓Richie的Guitar Tech讚不絕口,Richie本人也有使用。

是資歷很豐富的琴師。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profile.html

=========================================================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pickuphi.html
幾個訣竅:
  • 手指壓在最後一格Fret上測量弦與拾音器的距離。
  • 弦與拾音器的距離:
    近,音量與高音會變多,Picking表情會變明顯,缺點是音色會變Boomy、高音很吵。
    遠,高音會變圓滑,整體偏Mild,缺點是音量與高音都會降低,顆粒感不明顯。
  • 拾音器高低跟雜訊沒有關聯,但音箱的音量根據拾音器的高低調整後,會產生拾音器越高雜訊越小、越低雜訊越大的現象。
    因為拾音器高=音量大、所以音箱會開小聲,反而雜訊變不明顯,拾音器低則相反。
  • 拾音器太高、弦會因為太靠近pole piece而受其磁力影響,導致弦振動變差、音色跟著變鈍。
  • 作者建議先把拾音器調到最高、再慢慢降低來找自己喜歡的高度。
  • 一般而言雙線圈的磁力會比單線圈低。
  • 磁力的強弱會與拾音器的數量成正比,所以SSS的拾音器高度要比SS再低一點。
  • 概略來說拾音器與弦的距離是:
    SSS第1弦2mm、第6弦3mm;
    HH第1弦1.5mm、第6弦2mm;
    而貝斯第1弦=2mm、第4弦3mm、第5弦3.5mm;
    EMG等主動式因為磁力非常小所以就算靠近弦也不太會受到磁力影響。
  • 因為後段會比前段大聲,建議先決定後段的高度才來調整前段。

雙線圈的pole piece調整 (見圖3、左邊是第1弦):
基本上依指板弧度來調整pole piece的高度即可。
但從圖片可以發現第3弦偏低,原因是plain弦的弦徑越粗音量越大,而roundwound弦則是內部的core越粗音量越大,
所以通常第4弦的Core都比第3弦要來得細,這也就是為甚麼第3弦比第4弦低的原因。
而第2弦跟第3弦高度接近的原因是考量到指板弧度,第3弦會較靠近拾音器所以把第2弦調高來彌補誤差。

那為甚麼Stratocaster的拾音器是第3弦最高呢?
因為最早Fender製作電吉他時是使用跟民謠吉他一樣的弦配置,也就是第1、2弦是Plain、第3~6是roundwound弦。
可是現在都改了、為甚麼第3弦還是最高呢?
因為沒有這樣做、就不像搖滾Tone了~
(由於Jimi Hendrix把琴反過來的緣故、所以就變成第5弦很小聲、第3弦很大聲,這反而變成特色)
當然、像一些新出的拾音器如:Fender Vintage Noiseless、Dimarzio Virtual Vintage系列都有修正這個狀況。

=========================================================

延伸閱讀:
吉他與貝斯維修整理的一些小知識

2016/05/12

換弦的小技巧

最近發現日本一位琴師的網誌上有很多有用的知識,
但因為懶得寫信去問說可否轉載圖片、所以我只貼連結,看不懂日文沒關係、看圖一樣可以懂。

他曾在Moon Guitar服務,後受PGM的Masterbuilder:乳井所賞識而進入PGM。
在PMG就職中發明現在Gotoh的SAT-1調整工具(專利讓渡給Gotoh):http://www.g-gotoh.com/domestic/?cars=sat-1
後來借調到Valley Arts Japan而成為神田商會的員工,主要負責製作組裝Valley Arts Japan的SSE、SRE、SCE。
接著Valley Arts Japan變更公司名稱為High end guitars,他就負責處理Music man授權日本生產的AXIS-EX (初期)、StingRay-EX。
另外也有製作Fender Japan的限量Richie Sambora簽名琴樣品,讓Richie的Guitar Tech讚不絕口,Richie本人也有使用。

是資歷很豐富的琴師。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profile.html

=========================================================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gen.html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gen2.html
「啥、現在才在講換弦?」不只資深樂手、可能連初學者都會覺得換弦有啥好講的?
或許是我孤陋寡聞、作者的一些小技巧我還真的沒看過,所以還是貼一下~

先講第一個連結的內容。

例如弦通過弦鈕後扳成Z字可以捲得更漂亮。(第6~7張圖)
不僅普通弦紐可用,鎖定式弦紐由於設計的關係、所以第一弦有時候可能會夾不緊,若扳成Z字可以增加弦被夾住的面積。
而且若用Z字捲弦,弦也可以不用繞太多圈。

再來是Vintage Fender常見的弦鈕,不常換這類琴的人常常發生弦繞太多或太少的狀況,
其實吉他只要往上加三個弦鈕、貝斯加兩個,就能夠捲得很漂亮,例如要換第6弦、把弦拉直後在第3弦的位置剪掉。(見LSL琴頭那張圖)
如果第1弦等細弦常常跑出來的話,也可以試試繞成Z字再捲。

尼龍弦...因為圖講得很詳細,我可以跳過不翻嗎?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不建議金屬弦在上弦後去拉它,一般坊間都說弦要拉一拉讓它去適應張力,我自己也是這麼做,
不過作者說拉弦這個觀念主要適用在尼龍弦這類延展很好的弦,金屬弦拉個幾次那個聲音就死掉了...
金屬弦若要拉弦通常是當弦鈕這邊沒捲好有空隙時所做的調整,真的要拉的話大概"輕拉"2~3次就好。​

再來是第二個連結。

我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就是民謠吉它Ball-end的位置,我一直以為上面那張圖的作法才是對的...(汗)
再來就是像低音弦有時候捲線的頭會跑出來靠在Saddle上(圖4),有看過前面文章就會知道這樣會影響弦振動,
解決方法就是把舊弦的Ball-end剪下來套上去就可以了(圖5) 。​

整體來說我個人覺得最實用的是Z字及弦不要亂拉...以後不拉了~
=========================================================

延伸閱讀:
吉他與貝斯維修整理的一些小知識

2016/05/09

原來Tune O matic的Bridge彎掉可以不用換呀...

最近發現日本一位琴師的網誌上有很多有用的知識,
但因為懶得寫信去問說可否轉載圖片、所以我只貼連結,看不懂日文沒關係、看圖一樣可以懂。

他曾在Moon Guitar服務,後受PGM的Masterbuilder:乳井所賞識而進入PGM。
在PMG就職中發明現在Gotoh的SAT-1調整工具(專利讓渡給Gotoh):http://www.g-gotoh.com/domestic/?cars=sat-1
後來借調到Valley Arts Japan而成為神田商會的員工,主要負責製作組裝Valley Arts Japan的SSE、SRE、SCE。
接著Valley Arts Japan變更公司名稱為High end guitars,他就負責處理Music man授權日本生產的AXIS-EX (初期)、StingRay-EX。
另外也有製作Fender Japan的限量Richie Sambora簽名琴樣品,讓Richie的Guitar Tech讚不絕口,Richie本人也有使用。

是資歷很豐富的琴師。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profile.html

=========================================================

十幾年前剛學琴的時候就被琴師告誡Tune O matic的Bridge大概兩三年就會彎掉必須更換,
一開始很擔心音程與音色會跑掉,所以都會固定兩三年換一次,後來想說不管它就不換了...
看了他的網誌才知道原來可以這樣處理...啊不過好孩子不要學、大師有練過的~

原文網址: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ntom.html

不過該琴師不建議對Gibson與Gotoh以外的Bridge這樣做,因為他處理過一把Yamaha、結果Bridge斷了(驚)!!

=========================================================

延伸閱讀:
吉他與貝斯維修整理的一些小知識

2016/05/01

Saddle的形狀與音色的關係

最近發現日本一位琴師的網誌上有很多有用的知識,
但因為懶得寫信去問說可否轉載圖片、所以我只貼連結,看不懂日文沒關係、看圖一樣可以懂。

他曾在Moon Guitar服務,後受PGM的Masterbuilder:乳井所賞識而進入PGM。
在PMG就職中發明現在Gotoh的SAT-1調整工具(專利讓渡給Gotoh):http://www.g-gotoh.com/domestic/?cars=sat-1
後來借調到Valley Arts Japan而成為神田商會的員工,主要負責製作組裝Valley Arts Japan的SSE、SRE、SCE。
接著Valley Arts Japan變更公司名稱為High end guitars,他就負責處理Music man授權日本生產的AXIS-EX (初期)、StingRay-EX。
另外也有製作Fender Japan的限量Richie Sambora簽名琴樣品,讓Richie的Guitar Tech讚不絕口,Richie本人也有使用。

是資歷很豐富的琴師。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profile.html

=========================================================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sadl.html
弦從Saddle頂點往Pickup方向、還沒完全離開Saddle這段是"Mute Zone"。
  • Mute Zone的接觸面越寬:Attack就愈溫和、音色聽起來肥厚,
    壞處是因為Attack變慢、所以聲音變鈍、變濁、和弦分離度變差。
  • 反之接觸面越窄:Attack變銳利、和弦分離度也會變好,壞處是音色變硬。
弦進入到Saddle、然後到Saddle頂點這段是"Saddle加壓面"。
  • Saddle加壓面的接觸面越寬:好處是音色的輪廓較溫和,壞處是音色鬆散、嚴重會像弦沒轉緊那樣。
  • 反之的接觸面越窄:Attack強、輪廓清楚,而且沒有特別的壞處。(Tune O matic...讚!!)

先講Tune O matic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LPSaddle.html
Tune O matic的Saddle會影響音色的部分在於弦槽,如果切得太淺可能會讓Saddle加壓面的接觸面變大,而讓聲音變得鬆散。
記得把滑鼠放到這個連結的第二張圖片,可以看到改變。
但不能切得太深、讓弦碰到Bridge,這樣會讓壓力分散而影響弦的振動。​

再講Wrap around bridge
看過"弦與Saddle間的角度對音色的影響"這篇文章就知道Saddle進入角與音色的關聯性,
那麼像wrap around bridge這類進入角幾乎垂直的音色不就應該會很糟?
其實因為真正開始施加壓力的地方是Tailpiece邊緣,所以作用在Saddle上的壓力反而就變得非常小。
而且加上Saddle加壓面與Mute Zone皆寬,所以乍看之下幾近垂直的進入角卻會有溫醇的音色正是源自於這些原理。
但要注意如果Tailpiece的頂點太過圓潤、音色可能會變得過於鬆散。​

Strat式的Saddle
Vintage式的Saddle由於Saddle加壓面與Mute Zone小,所以音色會比較銳利,搭配單線圈就會形成大家所謂的鐵味。
Modern式的則要取決Saddle頂點的形狀,根據形狀的不同、也是能夠達到Vintage式般Saddle加壓面與Mute Zone。

題外話、Gotoh的Modern Saddle有分為鐵製跟銅製,仔細去看的話會發現兩者的Saddle頂點形狀不同,
作者對這件事情感到很好奇便詢問Gotoh是不是故意要做出區隔?
結果答案很簡單,因為鐵是用壓鑄製成、而銅則是切銷而成,所以形狀才會不同,並不是為了要做出音色區隔。​

Tele式的Bridge
傳統的Tele Saddle因為弦是直接置放於螺紋溝槽內,當弦振動時左右很容易就會碰到突起的螺紋、而讓產生輕微的Mute作用。
若把溝槽加寬加深就可以消除這個狀況。​

木吉他的Bridge
若使用像Tusq這類樹脂合成材質的Bridge、久了溝槽的形狀很容易會跑掉、也就是會讓弦與Bridge的接觸面變大。
所以若各為覺得最近音色怎麼變比較鈍、記得檢查一下Bridge。
解決辦法是換如牛骨這類材質較硬的Bridge。

-------------------------------------------------------------------------------------------------------

Fret跟弦的接觸面積也會影響音色
其實就跟Saddle一樣、若接觸面較寬音色就會變圓滑、較窄則會變銳利。
但Fret的問題在於它會磨損、也就是說它的頂點會越來越鈍導致接觸面積增加,所以必須要時常留意Fret的形狀。
無論是Refret或Redress,切記要留意fret頂端須保持半圓形。


-------------------------------------------------------------------------------------------------------

2019/08/21補充更新:
作者在Strat的鈦製Saddle問世時有換裝到Fender Japan上,聲音顆粒瞬間變好,
但他仔細研究後其實是鈦製品因為沖壓技術精良,Saddle的Mute zone是完美的半圓形,
所以換鈦製品聲音顆粒變好的主因並不是材質、而是Mute zone形狀比Fender Japan原廠精準。

=========================================================

延伸閱讀:
吉他與貝斯維修整理的一些小知識

Nut角度及String retainer的作用

最近發現日本一位琴師的網誌上有很多有用的知識,
但因為懶得寫信去問說可否轉載圖片、所以我只貼連結,看不懂日文沒關係、看圖一樣可以懂。

他曾在Moon Guitar服務,後受PGM的Masterbuilder:乳井所賞識而進入PGM。
在PMG就職中發明現在Gotoh的SAT-1調整工具(專利讓渡給Gotoh):http://www.g-gotoh.com/domestic/?cars=sat-1
後來借調到Valley Arts Japan而成為神田商會的員工,主要負責製作組裝Valley Arts Japan的SSE、SRE、SCE。
接著Valley Arts Japan變更公司名稱為High end guitars,他就負責處理Music man授權日本生產的AXIS-EX (初期)、StingRay-EX。
另外也有製作Fender Japan的限量Richie Sambora簽名琴樣品,讓Richie的Guitar Tech讚不絕口,Richie本人也有使用。

是資歷很豐富的琴師。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profile.html

=========================================================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tens.html

各位若有看過另一篇"弦與Saddle間的角度對音色的影響",那應該了解弦在Nut前、Bridge後的角度並不會改變張力,
那麼像Gibson的Head作角度、與Fender高音弦 (或Floyd Rose) 的String retainer究竟有甚麼意義?
很簡單、要施加壓力讓弦可以緊貼在Nut上。
從連結中的第二張gif圖片就可以發現、若弦沒有緊貼在Nut上是很恐怖的,會產生類似打弦的聲音。

-----------------------------------------------------------------------------------------

講到Floyd Rose就順便補個簡易維修小技巧,資深一點的樂手應該都知道了。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tyoad-frt.html
如果各位發現大搖座怎麼音常常跑掉時,可以試著把Nut後面的螺絲轉緊。
但要注意如果遇到出廠前就沒有安裝好的Nut、很可能會把Nut越轉越低,
若遇到這個狀況就在Nut下面墊個0.2mm的薄板或者鋁箔膠帶就好。

=========================================================

延伸閱讀:
吉他與貝斯維修整理的一些小知識

標籤

器材評測 (96) Electric Guitar (73) 重要知識 (54) Recording Gears (52) 雜談 (35) Guitar Amp (31) Effect (27) Software (27) VST (24) 樂器保養 (24) Soul Power Instruments (20) Headphone (19) Gibson (16) Marshall (16) 創作樂曲 (15) 木材相關知識 (14) 木紋 (11) 監聽喇叭 (11) Kiesel (10) RME (10) Synthesizer V (10) Suhr Reactive Load (9) TS-808 (9) Cable (8) Framus (8) String (8) 溼度 (8) Analysis Plus (7) Fender (7) audio-technica (7) AKG (6) Blackstar (6) Bridge (6) Cornell (6) Knaggs (6) 歐陸電吉他小廠 (6) Boss (5) DAW (5) Ibanez (5) KS Digital (5) Pickup (5) Ableton Live (4) Focal dystonia (4) Jackson (4) Maxon (4) SPL (4) 侷限性肌張力障礙 (4) 肌腱炎 (4) FreedomCGR (3) GHS (3) Genelec (3) Headphone Amplifier (3) ME Geithain (3) Seymour Duncan (3) Shin's Music (3) 檸檬油 (3) Bass (2) Bogner (2) D'Addario (2) ESP (2) Fender Japan (2) Kid's Guitar (2) MXR (2) Mesa Boogie (2) PRS (2) Vovox (2) Vox (2) Warwick (2) iZotope (2) 指板油 (2) 日本音樂專門學校 (2) &K. Laboratory (1) 320design (1) Addictive Drums (1) Apogee (1) Bogren Ampknob (1) Brian May (1) Dithering (1) Freekish Blues (1) Furman (1) Grace Design (1) Guilford (1) Guitar Pro (1) Heritage Guitars (1) Honda Sound Works (1) Keeley (1) Lake People (1) Leqtique (1) Mammoth Electronics (1) Mogami (1) Mono (1) Music Msn (1) OLLO Audio (1) Planet Waves (1) Polish (1) Prism Sound (1) Samplitude (1) Softcase (1) Spector (1) Spectrasonics Trilian (1) Suhr (1) Superior Drummer 2.0 (1) TC Electronic (1) Taku Sakashta Guitars (1) Tokyo Effector (1) Vertex (1) Vocaloid (1) WAXX (1) Wampler (1) Waves (1) Weehbo (1) ZODIACWORKS (1) 拭琴布 (1) 浜田麻里 (1) 穩壓器 (1) 詐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