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作樂曲 -My Original Music-

  

2020/04/25

何謂死點 Dead spot / Dead point?

最近發現日本一位琴師的網誌上有很多有用的知識,
但因為懶得寫信去問說可否轉載圖片、所以我只貼連結,看不懂日文沒關係、看圖一樣可以懂。

他曾在Moon Guitar服務,後受PGM的Masterbuilder:乳井所賞識而進入PGM。
在PMG就職中發明現在Gotoh的SAT-1調整工具(專利讓渡給Gotoh):http://www.g-gotoh.com/domestic/?cars=sat-1
後來借調到Valley Arts Japan而成為神田商會的員工,主要負責製作組裝Valley Arts Japan的SSE、SRE、SCE。
接著Valley Arts Japan變更公司名稱為High end guitars,他就負責處理Music man授權日本生產的AXIS-EX (初期)、StingRay-EX。
另外也有製作Fender Japan的限量Richie Sambora簽名琴樣品,讓Richie的Guitar Tech讚不絕口,Richie本人也有使用。

是資歷很豐富的琴師。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profile.html

=========================================================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dp.html

產生原因:
  1. Fret鬆動導致弦振動被抵銷
  2. Neck或Body產生的振動干涉了弦振動。
    當某個把位的Neck或Body振動頻率會干擾弦振動時延音就會因此變短,
    此時所產生的Dead spot通常會影響前後三格,假設14 f是Dead spot最明顯的位置、那麼實際上12~17 f也會連帶被影響。

    作者第一個影片的0:53可以發現這邊的振動頻率與影片其他段落相比顯得極為異常,就是代表弦振動被抵銷掉了。
    第二個影片則能看到作者進一步地去模擬手握Neck的情境時振動異常的狀況就更明顯、甚至直接停掉--這就是Dead spot。



     
下面的影片說明:
Dead spot在不改變Neck強度與大幅增加琴身重量的前提下不可能被消除,
利用Fat Finger之類的東西只能稍微轉移位置。



然後最重要的是...
Dead spot容易出現在Double cut或Joint高度Heelless的琴上。

就像竹竿越短越難彎曲、越長則相反的道理一樣,
Neck跟Body的接合處到Head的長度越長、Neck的強度就會越低而變得容易振動,
過於極端的Heelless加工更會讓Joint / 結合處強度變低。


那麼增加接合處的強度是否能改善呢?
作者以前待過的高檔吉他工作室曾經嘗試在Double cut吉他的Neck裡把碳纖維條埋在接合處到Mid position來提高強度,
但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雖然上面第三部影片最後用大塊角材成功讓Dead spot消失,但實際維修上根本不可能這樣去增加Neck強度,
就算能夠增加強度、也會因為改變了Neck的振動頻率而讓音色跟著大幅改變,改變後的音色符不符合使用者期待就很難說...

一般來說、容易振動Neck的音色大多肥厚而華麗,但也因此增加Dead spot機率、且延音也容易較短;
反過來說不易振動Neck的音色大多扎實而堅硬,延音也較長。

==================================================================

...難怪我印象中都沒有遇到甚麼Dead spot...因為我習慣彈Single cut、而且是高把位很難彈的Single cut~(笑)
所以常常看到有人抱怨PRS容易有死點就是因為PRS符合"Double cut"跟"高度Heelless"這兩個條件吧?

==================================================================

2020/04/29更新
作者在4/20遇到了一位客人去函,說他的琴本來在第三弦14格有死點,但把弦從11~48換成10~46後發現死點不見了!!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ans.html
關於這個現象作者沒有實際做過實驗,但他的推測是...
  • 在不變更調音、相同音程的前提下,粗弦的振動 / 振幅本來就相對小於細弦,這代表相同音程時粗弦的延音會較短。
    所以客人把弦換細一點時、自然延音就會變長一些。
  • 在不變更調音、相同音程的前提下,粗弦振動時的能量較大,相對也就更容易與Neck / Body產生交互干涉而形成死點。
  • 話說原本電吉他的第三弦14格就是產生死點的熱區...

---------------------------------------------------------------------------------------

受死點困擾的人可以考慮換細一點的弦看能不能減輕這個現象?

2020/04/11

吉他 / 貝斯的保養收納 2020年版

之前的相關文章:
https://chichengjuanhe.blogspot.com/p/blog-page_22.html

這篇文章主要是整理我這兩年的心得,可能跟過去文章內容有些許牴觸,但基本上兩者的保養方式都可以。

保養方式:
  • 彈奏前洗手,盡可能地減少手指的髒汙油垢附著於指板上,
    也盡量不要讓吉他放置在充滿油煙 / 香菸的地方,長久下來油脂會滲透到指板與木吉他琴身內。

  • 彈奏後用乾淨的棉布或質地還沒有很粗糙的乾淨純棉衣物擦拭琴身。
    要放到琴袋或Case的話記得先放置乾燥半小時後再收起來。
    我現在都是拿晾乾的衣服擦琴,擦完把衣服吊起來通風等晚上洗完澡再拿來穿。

    弦我個人會用純棉化妝棉以一片剛好擦三條弦的方式放在弦下方從Bridge擦到1 st fret,接著用第二片擦其他三條弦,不重複使用。

  • 指板不要上檸檬油,通常換弦時用乾淨不粗糙的棉布擦拭即可。
    如果需要清潔可以買Dunlop 01之類不含檸檬油相關成分的清潔劑來處理,一年大概一次。

收納方式:
  • 強烈建議先買台有定時 + 連續除濕功能除濕機,並盡量將環境濕度控制在40~55%左右。
    一般沒有偵測環境濕度自動開機功能的機種可使用'連續除濕 + 定時 + 額外濕度計觀測"來達到理想的濕度。
    連續除濕不要超過四小時。

    環境濕度高影響的層面很大:
    黴菌、塵蟎多,對人體不好;
    容易引來蟑螂螞蟻、甚至啃食木材的蠹蟲--蟲類都偏好高濕度的環境居住;
    電子產品壽命較短、金屬容易氧化。

    所以不管有沒有彈琴家中擺台除濕機對身體與家電總是好的。

    但留意像除濕機這類有馬達的電器不要使用延長線,要插在插座上,並盡可能地避開與音箱電腦等樂器使用同一個電源迴路。
    並請盡量於人在家且保持清醒時使用。

  • 在有除濕機的前提下、如果彈琴的空間沒有廁所浴室洗手台的話,可以把琴放在無橡膠材質的琴架上。
    吉他的外漆種類,主要分成兩大類:Nitrocellulose Lacquer跟Polyester,
    前者不能長期接觸橡膠、會產生沾黏,像一般常見放在橡膠琴架上產生的咬漆就是指這個狀況。
    所以要不就別放琴架、或者找無橡膠材質的琴架,不然就在琴架上會接觸到琴的部分放棉布做隔絕。

  • 在有除濕機的前提下、彈琴的空間有廁所浴室洗手台的話,把琴放在琴袋內以避免受到使用廁所浴室洗手台時的大量水氣影響。
    如果沒有琴袋只有Case的話勉強可以放Case,但一定要至少一週在乾燥環境下將Case打開通氣,理由見下一段。

  • 很多人、包含我以前都認為Case氣密性佳,防潮力一定比琴袋好,事實上正因為Case氣密性比琴袋好反而更容易讓吉他受潮受損。

    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出入冷氣房時眼鏡會起霧、密封塑膠袋內會出現水珠...等,原因是溫度的轉換會導致水氣凝結 (結露)。
    同樣的道理、當天氣變化氣溫突然變高或變低發生較大變化時,箱內的濕度就會連帶跟著產生變動。
    (物理常識:密閉空間當溫度上升相對濕度會降低、反之亦然。)
    如果今天寒流來襲、那麼Case在未打開且氣密度良好的情形下箱內濕度會大幅上升,
    這就是為什麼琴即使擦乾再放進Case時仍有可能發生金屬氧化的原因之一。
    (另外的原因是指板會釋出水分,當超過Case的消化能力就會導致箱內過濕)

    然後就是Case長期放置在臺灣這種氣溫偏高的環境下,Case裡黏內裏絨毛的膠會揮發,
    而Gibson所使用的Nitrocellulose Lacquer隨時間揮發的化學物質也有腐蝕性,
    此時Case氣密性佳的特性反而會讓揮發後的物質鎖在Case內,開始腐蝕金屬零件甚至吉他外漆。

  • 不要在琴放在琴袋或Case時開冷氣,如前述溫度差會讓琴袋與Case內的水氣凝結、讓內部濕度破表。

    其次、冷氣的除濕功能沒有用。
    因為一樣會造成溫度差、加上壓縮機中間暫停時送出的是鰭片上含有水氣的空氣,所以反而會更濕。
    之前開了幾天冷氣發現濕度都在45~70%來回才知道冷氣沒有用。

  • 不要使用坊間的樂器專用除濕包、或者類似的自製水玻璃、甚至其他類型除濕包。
    先講樂器專用除濕包,
    我曾經在Case裏面放Dr.Dry這類B型矽膠樂器專用除濕包,官方宣稱壽命約半年,
    結果我在四個月後打開Case發現弦都鏽掉、金屬零件產生腐蝕孔洞...
    原因我猜大概是因為冬春轉換氣溫起伏大,使得Case內水氣凝結超過除濕包所能負荷之故。

    其他類型除濕包沒有辦法將濕度控制在40~55%,放了反而對琴不好。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放除濕包,免得像我一樣以為放了除濕包一勞永逸、結果打開Case整組都毀掉。
以上大概就是我這兩年的心得...

====================================================

2022/09/10更新:
轉貼翻譯三組曾任12年日本ESP製琴科老師的Y.O.S. Guitars的Twitter文章,
這三則主要是說明過度使用指板油的後果會讓指板含水量過多,導致細菌微生物大量繁殖、進而腐蝕指板:
前面兩則是說他常在Refret時遇到這種因為指板含水量過多導致Fret溝槽腐爛的狀況,後來用了玫瑰木粉修補。
最後一則是推特影片,
內容是Refret前用烙鐵加熱Fret,目的是逼出指板水分避免拔除Fret時指板裂開。
影片裡的Ebony指板乍看之下還算乾燥,一加熱卻能看到綠色液體如泉湧冒出,
他說綠色液體可能是檸檬油跟污垢混合而成,這代表指板因為過度使用檸檬油保濕,導致指板含水量過多。
他也說Fret爆漿對於專業琴師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但一般人可能不知道過度使用指板油會發生這種狀況,所以貼出來分享。

他不僅一次強調:
常彈的琴比起保濕、更應該著重在彈完後擦乾與換弦時清潔,
人的手汗其實就已經十分能夠讓指板保濕了。
要清潔指板而使用指板油的話請務必將用量控制在最小限度,
寒冷季節或乾季,不常彈的琴則視指板狀況可稍微使用指板油保濕。
保持乾燥與減少使用指板清潔劑、非必要不用指板油是很重要的,
因為Fret底下會因為過度潮濕而腐爛。


前ESP製琴學校的專任老師苦口婆心再三告訴大家不要過度使用指板油,
這是專業人士的見解、不是沒有根據的傳聞。

另外是我個人的補充。
像蜜蠟之類的東西也不要用在吉他上,蠟會隔絕空氣讓水分無法揮發,
如果本來指板就很潮濕、蠟反而無法讓指板將過多的水分釋出。
所以我對日本業配王山口和也為了賺錢狂推Nekodamari 貓蜜蠟、及其他不必要的保養品感到非常不以為然。

慎用指板油的觀念若更普及,二手琴買到腐朽指板的機率就會降低
慎用指板油的觀念讓更多人知道、大家將來買二手會更安心。

====================================================

2023/02/24更新:
有持續在彈奏的琴要放進Case內存放時需留意Nickel silver frets的氧化問題。

在講解此問題前先說明,我的Heritage H-530平均每隔一周就會從Case拿出來彈奏數小時,
彈完要收進Case以前都會做下列清潔:
  • 以乾淨棉質布料仔細擦拭琴身、以及弦鈕等肌膚會碰觸到的金屬零件。
  • 用廚房紙巾擦拭弦跟Frets。
  • Case打開跟琴同在濕度35~45%的環境下持續除濕至少30分鐘。
  • 順帶一提、我有做過手汗手術,所以基本上手指手掌不太主動出汗。
現在來講Case對Nickel silver frets的損害。
我已經發生過兩次,間隔約十天左右從Case裡拿琴出來後,
發現Nickel silver frets出現明顯且大範圍的氧化 -- 包含銅綠與褐色鏽斑,
這個現象我可以確定"跟濕氣無關",
因為兩次都只有Frets發生氧化、其餘金屬零件皆正常,六條弦甚至都仍保持光澤沒有一絲氧化。

第一次是在夏天、第二次則是上週二月冬春交替之際,因此可以確定跟溫度沒有直接關聯。
目前唯一能確定的是這個現象只發生在琴放進Case超過十天以上時,若十天以內則沒有問題。

2020/04/06

[開箱 / 簡評] Framus Panthera II Supreme Masterbuilt

前言:
買這把是意外,其實我已經不想再買Mahogny + Maple top的Single cut,未來購琴的目標以Black limba body為主,
但緣分就是這樣、該來的時候就是會來,
當代論壇的板友貼了一則日本Ikebe連鎖樂器行的特價訊息,讓我突然有機會用極為划算的價格買到Framus Masterbuilt:
https://modernmusician.com/forums/index.php?threads/.227874/page-4#post-817002
裡面的價格折扣高達60~70%,這麼不可思議的價格我認為後面有日本代理商Korg的默許,
按照日本人層層管制的性格,這個價格絕對不是Ikebe擅自能決定的…
Korg這次要不就是幫Framus Showroom清庫存、要不就是想用幾乎為成本價的超~低價搶殺出一條血路搶灘頭堡。
目前就不知道Korg是只賣這一批、還是日後會持續進貨,但我想就算之後還會進、也不可能是這個價格了。

不過看到特價訊息的當下並沒有非常心動,就如前述我不想再買Mahogny + Maple top,
加上現在的Masterbuilt是對濕氣與外力沒有防護力的Oiled Neck and body,讓我沒有十分強烈的購買欲望。
但後來想想、能用低於一半的價格買到Masterbuilt千載難逢,加上Framus今年 (2020) 的報價可能會漲不少,遂起心動念考慮購入。
即使如此、預估九萬多臺幣的含稅含運價格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抱持隨緣的態度先申請調整信用卡臨時額度再慢慢考慮,
本以為許可會拖過到隔週、心想如果這期間賣掉就算了,但不到24小時在週五下午就審核通過...這就是緣分吧?
趕在Ikebe海外電商部門臺灣時間下午六點下班之前一個半小時送出詢價訊息,
想說時間太匆促可能要拖到下週才會收到回覆,結果十分鐘就收到報價...真是緣分吧?
很快地、在一小時內就完成了付款、然後等他們下週寄送。

==================================================================

購買資訊:
可在商品頁面找"For Overseas Customers>Product InquiryProduct Inquiry(English)"直接連絡Ikebe海外電商部門詢問未稅含運價格。
他們預設是使用EMS寄送,若想選擇其他運送業者請在遞交詢問表格時一併詢問。
付款方式有PayPal跟銀行電匯。

Ikebe官方的態度是不寄送新琴--特別是原廠有管制跨國交易者,
而違反CITES規定的琴應該也都無法寄到海外,要買的話建議先留意這點。

至於這把琴的價格...
248000日幣未稅 + 22383日幣EMS運費 + 10965臺幣進口關稅 = 大約87000 ± 1000臺幣 (要看之後我買日幣時的匯率),
總之就是九萬臺幣以內含運含稅...
這個價格Gibson是買不到R9的...但Framus已經攻頂。

==================================================================

開箱照:
這次買這把琴唯二的誤算就是:
  1. 沒想到Ikebe居然還有沒上架的
    在我下單後才發現原來他們這次一共進了四把Masterbuilt Panthera II,但上架順序會根據各分店而有所差異...
    我是買這把...其實沒有很喜歡這個顏色,但看了當時未上架的其他三把...算了、藍色也好。


  2. 以及忘記清明連假延誤到通關與送貨時間...
    可以看到寄出後三天就到了臺灣,卻適逢連假導致包裹在郵局躺了三天。
    最令我不滿的是4/5當天晚上十一點查詢時發現郵差九點多明明有來、卻完全沒有打電話聯絡!?
    害我擔心地輾轉難眠、隔天一大早趕快打電話給郵局追貨。
    還好最後平安無事地送達。



-------------------------------------------------------------------------------------------------------------

聲名狼藉、每箱必拆驗的臺中海關居然沒有拆箱...!?




箱子內直接是琴袋...?
我還以為他們會用原廠箱子裝好後外面再套一個他們的紙箱...




Korg這批的Masterbuilt琴袋都是Teambuit用的Starline、而非要價四百多歐元的真皮手工琴袋,划算的價格原來是反映在這邊。
防護力不太好、車工也不佳,可以看到前面口袋有好幾個車縫崩線的洞,
而且墊Neck那塊太軟、感覺那塊下面的拉鍊會磨到Head跟Tuner。
不過如果各位要買應該也不用太擔心運送過程會不會影響...我Masterbuilt都順利送過來了...


是說...我每次買東西都會出問題呢...唉...
Ikebe員工教育做得很差,Fret Protector亂放使得琴身被弄傷、更沒有降弦以確保Neck安全!!
下圖打圈的地方可看到Fret Protector被擠到下面、而且還折成一團!!


Oiled Finish的手感真的很糟糕,木頭上的孔洞摸得一清二楚...防護力 = 0。


把折到的Fret Protector放回去...似乎是Masterbuilt才有的附屬品。


旋鈕上有防滑橡膠,非常貼心~
另外、琴身上的銀線條其實是鑲崁進去、然後旁邊噴黑漆營造出層次感,
Top實際摸起來並沒有照片上那樣看起來有段差、而是非常滑順的圓弧形。



唉...不曉得是不是Fret Protector的關係、背面有一道約一公分長的撞傷...
唉唉唉、這幾年買琴沒一次完整無缺...


使用手冊,我Panthera一代的手冊因為裡面的工具放在Case被腐蝕鏽掉,目前跟Case一起封印中...


證書與保證書等...
這才是Masterbuilt該有的品質,證書除了規格外還附照片驗明正身~


==================================================================

音色感想與比較:


Guitars
  • 2015 Framus Panthera Supreme Masterbuilt (Seymour Duncan APH-2 set, ebony figerboard)
    D'Addario EXL110 (半年以上沒換弦)
  • 2019 Framus Panthera II Supreme Masterbuilt (Seymour Duncan APH-1n + SH-11b, ebony fingerboard)
    Cleartone 10-46 (原廠預設沒換過、壽命推測至少半年)
  • 2017 Knaggs Kenai Tier 3 (Seymour Duncan SH-1 set, ebony figerboard)
    Dunlop 10-46 (好像一年半快兩年沒換過了)
Other Gears
  • Amp:Cornell Plexi 7 Head (simple Mod) + Cornell 18/20 1x12 Cab (Celestion G12EVH)
  • Cables:Analysis Plus Pro Oval Studio (10ft with gold plug), Analysis Plus Pro Oval 12 speaker cable (2ft with glod plug)
My thought
  • 組裝品質 Crafted quality (in my experience):Panthera I = Panthera II > Knaggs
    Framus的組裝品質非常完美,這才是原價十幾萬元臺幣該有的製琴水準
    在我親手彈過的琴裡面,Gibson就不用說了、Nik Huber Orca、Suhr (Custom Order) 的作工都"遠遠"不及Framus Masterbuilt。

    Kanggs就很標準的美式風格--不拘小節~

  • 手感 Playability (on higher frets):Knaggs > Panthera I > Panthera II
    Knaggs的高把位還是目前我彈過的厚琴身Single cut裡最好彈的,因為它在Joint的部分琴身有打薄。

    二代的Neck其實沒有很厚、而且不寬,基本上比R8跟Knaggs薄且窄,握起來的手感還不錯,比一代好,
    很好彈,手小的人應該會覺得不錯,我個人還是希望再厚一點啦...
    二代的高把位22格比較沒有手指放開時打到Cutway的狀況,但拇指那側握起來還是有點卡卡,
    加上Joint部分沒有像Knaggs那樣打薄,老實說我覺得不好彈...扣除一代容易打到Cutway這點高靶位還是一代好彈。

    不過二代的音量旋鈕靠近拾音器的是"後段"、前段的音量旋鈕則是靠近背帶扣那邊...
    很不直覺的設計呀...

  • 音質 Sound qualityPanthera I = Panthera II > Knaggs
    Framus都是同級,就是10萬元臺幣以上等級的音質。
    乾淨清晰、無論是Clean或Drive每條弦都非常清楚,Touch / 動態反應也極為優異。

    Knagg硬要說的話、扣除弦的因素可能勉強算同級--大概就是A-跟A+這樣都算在A內,但Framus較好。

  • 共鳴 / 響度 Loudness:Knaggs > Panthera IPanthera II
    Knagg的音量大很多,我還特地用Pick簡單測了一下拾音器的高度,但三者高度差異不明顯。
    這部分我不確定跟電路部分有沒有關係。

    一代的音量我本來以為比二代小,但我其實測的時候沒有仔細去看音箱的音量是多少...
    但感覺上一代還是稍微大一點?
    不過二代沒有上漆這點真的很佔優勢,一代插上音箱的感覺放不太開--當然這也可能跟一代琴身稍薄有關。

  • 音色 Tone chart (Modern > Vintage):Panthera II > Panthera I > Knaggs
    二代的音色可能是拾音器APH-1n + SH-11b、又或者是弦的關係,非常地沒有味道、清淡如水...
    明明高中低頻都很平均、但聽起來就是少了點甚麼,沒有辦法刺激我的演奏慾望。
    二代的聲音雖然中性無色但泛音豐富、不像Kiesel那樣因為缺乏泛音而顯得呆板。
    印象中類似這種高音質泛音豐富但無色無味的器材大概是:THD amp、Tom Anderson (但TA的高頻清脆有特色)、RME。
    不過我是有點懷疑跟單雙切換及弦有點關係...?
    又或者說、Framus似乎是用了Warwick的貝斯思維在做吉他才會使得音色這麼不像傳統吉他?

    反而是用APH-2s的一代會讓我比較有感覺。
    硬要找出詞彙來形容的話、一代會"相對比較接近"Les Paul的味道,二代會讓我有種少了甚麼的感覺,
    不過也不排除因為單雙切換使得音色受到影響...
    而受惠於至少比一代更厚0.5~1.0mm的琴身,二代的音色更適合做比較重的曲風。

    二代切單線圈...怎麼說呢、堪用吧?
    沒有單線圈特有的質感、就是讓人感覺聲音變薄了。
    這其實是非戰之罪、大部分沒有特別設計的雙線圈切單後大概都是這樣子...我沒有用過單雙切換的琴所以反而比較有感觸。
    切單之後不知道為什麼會有種音色減損的感覺或者說錯覺...

    相較之下、Knaggs在這次測試中音色最接近Les Paul那種味道,雖然它仍帶有一點PRS那種硬硬的壓縮感。

    現在我知道為什麼買了二代的人脫手者居多,因為它的音色完全不是我們熟悉的那種感覺。
    但...習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來回交叉比對十來次後開始覺得二代的音色也沒那麼不討喜了~

  • 音量旋鈕滑順度 Volume knobs to control gain (less treble loss, smooth curve):Panthera I = Panthera II > Knaggs
    在音量曲線滑順度、與高頻衰減程度上,Framus大勝。
    雖然在Clean下將音量轉小會感覺高頻減損、或說高頻變得不靈敏,但在沒有做特殊處理的前提下,我認為表現已經非常優異,
    而在Drive時高頻減損的狀況就變得不明顯,甚至會覺得關小時的音色很不錯。
    所以大師們常用的轉音量變破音在這兩把上可以表現得非常好。

    Knaggs的表現不好,可能跟它音量較大有關,
    音量旋鈕始終都沒有辦法抓到"高頻衰減與破音程度"的甜蜜點:不破沒有高頻、有高頻就破了...

==================================================================

結論:
總的來說、二代是非常高品質的琴,對得起它Masterbuilt的等級,
乾淨、清晰、動態 / 反應優異、音色中性、沒有不必要的毛邊,非常適合用來錄音。
但就是音色太中性,想要Gibson那種美式風格的話可能需要改造一番。

不過目標如果是Les Paul的人我還是建議買Les Paul,我自己也有十來年的時間很迷Les Paul,
非常了解硬是去買"非Les Paul"的琴到頭來也是浪費,因為終究還是無法取代Les Paul在心中的地位。
然後Framus是非常沒有二手價值的琴、二手市場的流通率某種程度上比Kiesel還糟,
要買Framus的話最好還是以長期持有為考量再購買,不然以為撿了便宜、結果不喜歡卻無法脫手反而是虧錢~

而Masterbuilt與Teambuilt在音色特性上就目前看到的Teambuilt影片來比來說、感覺沒有差多少。
如果不像我一樣追求攻頂感的話、Teambuilt應該是很好的選擇,前提是你要能夠接受那個無色無味的中性音色。

本來是打算這次測完要把Knaggs在丟出來便宜(?)賣,現在可能要再想想,
二代沒有味道的音色實在讓我有些難以適應...

標籤

器材評測 (96) Electric Guitar (73) 重要知識 (54) Recording Gears (52) 雜談 (35) Guitar Amp (31) Effect (27) Software (27) VST (24) 樂器保養 (24) Soul Power Instruments (20) Headphone (19) Gibson (16) Marshall (16) 創作樂曲 (15) 木材相關知識 (14) 木紋 (11) 監聽喇叭 (11) Kiesel (10) RME (10) Synthesizer V (10) Suhr Reactive Load (9) TS-808 (9) Cable (8) Framus (8) String (8) 溼度 (8) Analysis Plus (7) Fender (7) audio-technica (7) AKG (6) Blackstar (6) Bridge (6) Cornell (6) Knaggs (6) 歐陸電吉他小廠 (6) Boss (5) DAW (5) Ibanez (5) KS Digital (5) Pickup (5) Ableton Live (4) Focal dystonia (4) Jackson (4) Maxon (4) SPL (4) 侷限性肌張力障礙 (4) 肌腱炎 (4) FreedomCGR (3) GHS (3) Genelec (3) Headphone Amplifier (3) ME Geithain (3) Seymour Duncan (3) Shin's Music (3) 檸檬油 (3) Bass (2) Bogner (2) D'Addario (2) ESP (2) Fender Japan (2) Kid's Guitar (2) MXR (2) Mesa Boogie (2) PRS (2) Vovox (2) Vox (2) Warwick (2) iZotope (2) 指板油 (2) 日本音樂專門學校 (2) &K. Laboratory (1) 320design (1) Addictive Drums (1) Apogee (1) Bogren Ampknob (1) Brian May (1) Dithering (1) Freekish Blues (1) Furman (1) Grace Design (1) Guilford (1) Guitar Pro (1) Heritage Guitars (1) Honda Sound Works (1) Keeley (1) Lake People (1) Leqtique (1) Mammoth Electronics (1) Mogami (1) Mono (1) Music Msn (1) OLLO Audio (1) Planet Waves (1) Polish (1) Prism Sound (1) Samplitude (1) Softcase (1) Spector (1) Spectrasonics Trilian (1) Suhr (1) Superior Drummer 2.0 (1) TC Electronic (1) Taku Sakashta Guitars (1) Tokyo Effector (1) Vertex (1) Vocaloid (1) WAXX (1) Wampler (1) Waves (1) Weehbo (1) ZODIACWORKS (1) 拭琴布 (1) 浜田麻里 (1) 穩壓器 (1) 詐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