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作樂曲 -My Original Music-

  

2014/12/11

[樂曲解說] 炎與劍 Flame/Blade

本篇是解說我的創作樂曲:「炎與劍 Flame/Blade
試聽網址:
Bandcamp (串流128kbps/MP3、購買則有44.1kHz/24bit Wav等多種格式)
Synthesizer V Weina演唱版:

純樂器演奏舊版:


Synthesizer V Weina演唱版:

純樂器演奏舊版:


Song structure:
0:00 Intro
0:43 Verse 1
1:08 Pre-Chorus 1
1:29 Chorus 1
1:57 Interlude
2:22 Verse 2
2:47 Pre-Chorus 2
3:12 Chorus 2
3:39 Solo
4:04 Chorus 3
4:31 Outro

創作背景:
類Speed Metal的曲風,用"類"是因為有掛弦樂、而且自己也覺得風格好像沒有那麼純。
這首歌應該是寫於2007年末到2008年初,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它的架構其實略顯俗套。
那時有鑑於檯面上一堆歌曲都是編快→慢→快,太過老套,所以我當初決定從頭到尾都沒有變慢。
但是要在不變慢的情形下做出五種不一樣的段落:Intro、Pre-Chorus、Chorus、Solo、Outro,寫鼓的時候可是花了我不少心思 。
剛進Outro那部分嚴格來說不能算變慢,因為最原始的版本是跟後面一様的鼓點,
後來錄主唱時因為意外把鼓關掉發現效果不錯所以就改成現在這樣,而貝斯也就跟著變成了Solo風。

當初是樂團同名歌曲 (現在曲名有改過) 所以有寫歌詞,但現在無法錄、也沒有預算請人錄主唱就以無主唱的純樂曲形式發佈。
(註:2024年引進Synthesizer V Weina補上了主唱)
因為少了主唱、所以後來增寫了弦樂與提琴的部分。
特別是提琴、在Verse 2時左右聲道刻意放了不同旋律來作出一種反差,
左邊的中提琴以長音表現浮上心頭的種種思緒,右聲道的小提琴則以無休止的連音表現歷歷在目的往事,一靜一動剛好與曲名相符合。
我自己非常喜歡這一段的編寫。
原本(演奏版的)Verse 1並沒有提琴旋律,後來為了與Verse 2的平衡,所以這次就把原本主唱的旋律放進去。
而弦樂的部分則是還在玩團時就很想放進去,但因始終找不到鍵盤手,所以到離團前都沒有實現,離團後要改寫時就決定自己來處理。
一開始於2013年初寫,但因為自己是半路出家的樂手,整個和聲結構寫得很差,剛好趁這次整個重新檢視改寫。

前/間奏的Riff是我的嘔心瀝血之作(前奏是指進弦樂後那段),3度/4度/5度/6度/7度/8度/速彈/分解和弦全都放進去,
用現在的觀點來看也毫不遜色~(自誇一下XD)

兩段吉他Solo因為當初沒有記譜,現在也沒有辦法自己抓歌了所以就沿用舊有的錄音,還好聽起來並不突兀。
第一段Solo的前半段用了比較多有趣的音算是亮點,後半段因為沒梗了就跑一些比較傳統的手法;
第二段Solo則中規中矩...

======================================================

歌詞與解說:
Verse 1
毀滅 我是毀滅的火燄
燒盡世上的一切
破壞 我是破壞的劍
斬斷所有的是非

Pre-Chorus
在光影的交界之間
看不到日月的光輝
在過去與未來的狹縫之中
等待約定之日的到來

Chorus
永不熄滅的火燄是傳承的血
是身上灼熱的鮮血
冰冷無情的長劍是輪迴的碑
在永恆的盡頭 指引著下一個起點

Verse 2
生命 我是生命的火燄
循環再生的輪迴
守護 我是守護的劍
擋下惡意的威脅

--------------------------------------------------------------------------------------

Verse 1跟Verse 2的意境完全相反,是代表事物的兩面性。
燃燒的火焰可以破壞一切、也可以讓生命延續;揮舞的長劍可以斬殺敵人、也可以來捍衛家園。

Pre-Chorus想嘗試描寫一種畫面,火炎的劍在光影交界裡、時間狹縫中,獨自等待被拔出的那天來臨。

Chorus的第一句跟第二句是我最喜歡的句子:「永不熄滅的火燄是傳承的血,是身上灼熱的鮮血」;
第三第四句是對仗,「輪迴的碑」這句不太容易讓人聽得懂,
但我沒辦法找到可以替代石碑的單一國字,所以只好用"碑"來處理。

======================================================

2024/01/09更新:
2023年我注意到Synthesizer V這個人聲合成軟體的當下如獲至寶,
這代表我過去寫的歌終於能夠以最完整的面貌呈現了。
只是要再把2019年弄好的錄音檔 (Project) 重新挖出來有些麻煩,
因為原本做音樂的電腦停留在Windows 7,無法支援Synthesizer V,
意即從電腦到錄音軟體全部都要換新,
特別是錄音軟體內的Plugins版本一更新,舊錄音檔內就會找不到這些Plugins,
所以我索性趁這個機會重新建構之前沒有處理好的混音平衡。

簡單來說我反璞歸真:
  • 移除了各音軌90%的Volume Automation恢復原始的抑揚頓挫。
  • 統一各樂器Send給Reverb的量皆為全輸出的0 dB,
    再由Reverb音軌控制音量,以尋求空間的一致感。
  • 關閉Reverb的Low cut,還原低音帶來的空間輪廓。
  • 吉他音箱則是從實體音箱JCM2000 TSL換成軟體Bogren Ampknob 5169跟66o6+,
    經過那麼多年軟體音箱音色終於好到我能夠實用在樂曲上了。
好處是整個樂曲的音量平衡反而變得平順,
且由於Reverb實質上變少了,低頻反而不再糊成一團,
關閉Reverb的Low cut也不會顯得低頻變多。
不過也因為Reverb較少,所以空間感沒有之前那樣寬廣立體,
這部分在Outro最能聽出差異。

主唱使用Gender功能把中文女聲Weina變成男聲,效果不錯,聲音還有點像我之前的主唱。
歌詞打上去其實表現就差不多了,
有些抑揚頓挫雖不合意,但不想深入研究怎麼調整就睜一只眼閉一隻眼
所以我幾乎沒有什麼調整,也沒有太多心力慢慢調整,科技進步真好。

這次全程混音只有使用OLLO S4X 1.2監聽耳機、與它們的USC耳機頻率響應補償Plugin,
最後幾天再加上筆電的破喇叭來聽在一般消費裝置上的各樂器平衡,
很意外完全沒用到昂貴的小型監聽喇叭王者RL906,混音居然還混得不差。

為了2023~24年的重製,不僅買了新電腦也買了幾個新的軟體,但超過一半都浪費錢:
  • 本來以為XLN Audio的Addictive Drums太舊沒有辦法在新電腦上使用,因此買了三套鼓軟體,
    令我錯愕的是、其中兩套一年內才推出的Metal Drum,表現完全遜於我十幾年前調整的Addictive Drums…

  • 然後想說用高質感的Tokyo Scoring Strings來取代Ableton Live Suite附的弦樂,
    反倒因為個性太強烈,喧賓奪主無法融入樂曲...!!

  • 聽說音質很好、想拿來換掉Ableton Live的錄音軟體Samplitude,
    沒料到介面超難用,程式不穩各種崩潰。
花了兩三萬臺幣補強,結果補到海裡去沉掉了,真是屎尿未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標籤

器材評測 (97) Electric Guitar (74) 重要知識 (54) Recording Gears (53) 雜談 (35) Guitar Amp (32) Software (28) Effect (27) VST (25) 樂器保養 (24) 創作樂曲 (23) Synthesizer V (21) Soul Power Instruments (20) Headphone (19) Bogren Ampknob (18) Gibson (16) Marshall (16) 木材相關知識 (14) 木紋 (11) 監聽喇叭 (11) Kiesel (10) RME (10) Suhr Reactive Load (9) TS-808 (9) Cable (8) Framus (8) String (8) 溼度 (8) Analysis Plus (7) Fender (7) audio-technica (7) AKG (6) Blackstar (6) Bogren IRDX Core (6) Bridge (6) Cornell (6) DAW (6) Knaggs (6) 歐陸電吉他小廠 (6) Boss (5) Ibanez (5) KS Digital (5) Pickup (5) Ableton Live (4) Bogren Krimh Drums (4) Focal dystonia (4) Jackson (4) Maxon (4) SPL (4) 侷限性肌張力障礙 (4) 肌腱炎 (4) FreedomCGR (3) GHS (3) Genelec (3) Headphone Amplifier (3) ME Geithain (3) Mesa Boogie (3) Seymour Duncan (3) Shin's Music (3) 檸檬油 (3) Bass (2) Bogner (2) D'Addario (2) ESP (2) Fender Japan (2) Kid's Guitar (2) MXR (2) PRS (2) Vovox (2) Vox (2) Warwick (2) iZotope (2) 指板油 (2) 日本音樂專門學校 (2) &K. Laboratory (1) 320design (1) Addictive Drums (1) Apogee (1) Brian May (1) Dithering (1) Freekish Blues (1) Furman (1) Grace Design (1) Guilford (1) Guitar Pro (1) Heritage Guitars (1) Honda Sound Works (1) Keeley (1) Lake People (1) Leqtique (1) Mammoth Electronics (1) Mogami (1) Mono (1) Music Msn (1) OLLO Audio (1) Planet Waves (1) Polish (1) Prism Sound (1) Samplitude (1) Softcase (1) Spector (1) Spectrasonics Trilian (1) Suhr (1) Superior Drummer 2.0 (1) TC Electronic (1) Taku Sakashta Guitars (1) Tokyo Effector (1) Vertex (1) Vocaloid (1) WAXX (1) Wampler (1) Waves (1) Weehbo (1) ZODIACWORKS (1) 拭琴布 (1) 浜田麻里 (1) 穩壓器 (1) 詐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