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作樂曲 -My Original Music-

  

2020/10/16

日本製Music Man AXIS EX開發製作內幕

最近發現日本一位琴師的網誌上有很多有用的知識,
但因為懶得寫信去問說可否轉載圖片、所以我只貼連結,看不懂日文沒關係、看圖一樣可以懂。

他曾在Moon Guitar服務,後受PGM的Masterbuilder:乳井所賞識而進入PGM。
在PMG就職中發明現在Gotoh的SAT-1調整工具(專利讓渡給Gotoh):http://www.g-gotoh.com/domestic/?cars=sat-1
後來借調到Valley Arts Japan而成為神田商會的員工,主要負責製作組裝Valley Arts Japan的SSE、SRE、SCE。
接著Valley Arts Japan變更公司名稱為High end guitars,他就負責處理Music man授權日本生產的AXIS-EX (初期)、StingRay-EX。
另外也有製作Fender Japan的限量Richie Sambora簽名琴樣品,讓Richie的Guitar Tech讚不絕口,Richie本人也有使用。

是資歷很豐富的琴師。
http://www.eonet.ne.jp/~o2factory/profile.html

=========================================================

原文網址:

作者之所以會寫這些內幕,起因是有客人拿AXIS EX去給他挖搖座凹槽時聊到現在AXIS EX二手價格飛漲,
作者上網查了之後發現一些收藏家 (註:通常二手價飛漲、很多時候跟這類所謂收藏家有關) 所撰寫的AXIS EX辨識細節有誤謬,
雖然作者很討厭這類收藏家或收集狂、也不想提供材料讓那些人去炒作,
但身為製作AXIS EX的當事人、他覺得應該還是要提供一些正確的資訊。

至於為什麼作者討厭收藏家或收集狂...
我推測是作者本身是個務實的人,他一直覺得琴是用來彈的,這點可以從他維修費用比其他大師低廉看出,
加上在業界打滾多年,那些被炒作的吉他實際應該值多少錢他再清楚不過,
所以他才不喜歡那種不彈琴只收集或炒作的人吧?

-------------------------------------------------------------------------------------

在講開發製作AXIS EX內幕之前,先說明當時作者所任職的Hi-End Guitars這間工作室。
Hi-End Guitars是在2019/03以前代理Music Man的神田商會旗下子公司"朝日木工"的一個吉他製造部門,
這個部門的員工三人全部都是由神田商會借調過去、並由其中一人擔任社長,然後再加上兩位計時員工共五人。

這個"朝日木工"的吉他製造部門原本負責組裝Valley Arts Japan,當時部門對外也以Valley Arts Japan公司自稱,
但隨著Valley Arts賣給Samick,因此結束Valley Arts Japan業務改名為Hi-End Guitars。
改名的同時、組裝日本製Music Man的企劃也隨之而來。

其實一開始神田商會是打算將日本製Music Man交給Tokai製作
Hi-End Guitars的社長聽到這個消息後自告奮勇向上級說他們可以負責檢查 / 品管Tokai所製作的AXIS EX樣品琴,
實際上卻交代作者收到樣品後盡量挑毛病,因為社長想藉由打Tokai小報告來把日本製Music Man的業務吃下來,
畢竟已經不能繼續組裝Valley Arts Japan,再不找點事情做會很麻煩。

作者坦言Tokai製作的AXIS EX做工說不上好,有很多缺失、但最糟的是Neck居然嚴重扭轉!!
如果把高音弦側調直、低音弦側就會後彎!!
他後來跟Tokai工廠長通電話詢問這件事時對方這麼回應:"因為低音弦側的張力太強了所以我們才故意去扭轉Neck。"
作者大罵:
"啥? D'ADDario包裝上都有清楚標示各弦張力,你有沒有看到呀?
弦的尺寸粗細明明就已根據張力平衡做好最適當的調配了!!
你說是故意讓Neck扭轉、但弦都裝上去了Neck一樣會扭轉不就代表這個解決方式有問題嗎!?"
而因為Tokai這項嚴重缺失之故,製作AXIS EX的業務就轉到Hi-End Guitars這邊了。
至於Tokai製作的AXIS EX後來有沒有零星非法外流到市場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雖然說製作AXIS EX的業務改由Hi-End Guitars負責,但因為設備與人員不足的關係,
(當時作業員包含作者只有三人,其中兩名是計時人員)
所以Neck與Body等半成品是委外製作,然後由PGM出身的作者負責組裝 / 調整 /品管,
也就是說除半成品製作以外、從木工廠的選材到交貨給神田商會的最終品管都由Hi-End Guitars處理。

因為作者一路以來大多都與知名品牌的日本版有緣份,
從PGM時期的「TomAnderson」、「Vanzandt」,然後進朝日木工後的「ValleyArts」「MusicMan」「fenderJapan」,
深知日本版往往會讓人覺得等級比較低,所以一直都抱持做工要超越原版才足以跟原版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
不過由於AXIS EX在木材--特別是Top的成本控管之故,所以作者無論如何努力日本版AXIS EX都無法做到與美廠比肩。
如美廠Top是用5 mm厚的Quilted Maple,但日本版礙於成本只能用4 mm Maple再貼上0.6 mm的Quilted Maple,
畢竟同樣5 mm的AAA Quilted Maple,老老實實用一整塊的話只能做一把,但切薄貼皮卻能做出7~8把。

不過日本版的Body是用Alder、而非美廠的Basswood。
主要的理由是當時的木材供應商說Alder可以穩定供貨,且Basswood在加工時容易起毛邊、需要額外處理修整,會影響生產效率。

-------------------------------------------------------------------------------------

AXIS EX的生產狀況可以分成兩個時期:

  • 第一期零件 / 半成品外包、由Hi-End Guitars組裝調整,
  • 第二期則連組裝都外包,Hi-End Guitars改負責品管、修正、調整。
第一期的辨識特徵在彈簧室裡有HIEND GUITARS的貼紙,也因此第一期在二手市場的價格被炒作到半天高。

第一期的製造分工為:
  • Neck製作:Yama樂器
    http://www.yama-gakki.co.jp/
    PGM之前也跟這間工廠訂製Body / Neck,其Neck的製作精準度與穩定度極為優異,所以作者非常放心把Neck製作交給他們。
    (註:上面的網址可以看出Yama樂器現在有在零賣半成品、也"曾"接受Custom order--目前暫停,有興趣的人可以跟他們買看看)

  • Body製作、Body / Neck噴漆:飯田樂器
    早期70~90年代幫Morris代工,也做過一陣子YAMAHA PACIFICA (據聞序號是I開頭) 與少量的Caparison。
    現在則專注在自有品牌Peerless guitar上。

    作者之前沒有跟這間工廠來往過,不過飯田樂器的噴漆比Tokai之前送過來的Sample漂亮,
    唯Neck Pocket的製造精準度有問題,尺寸無法做到均一,作者親赴工廠調查發現原來是CNC老化產生軸心偏移所致,
    要換新機的話工廠得花上數千萬日幣,作者也就不便要求對方改善,
    只能讓對方在挖Neck Pocket時將範圍縮小、不要挖那麼大,好提供空間讓作者拿電動工具機搭配自製治具調整。
    同時製作的StingRay EX也是由飯田樂器生產Body,所以也跟AXIS EX一樣用人工修改Neck Pocket。

  • 組裝 / 調整:Hi-End Guitars

至於AXIS EX的琴身規格是Top = 0.6 mm Figured Maple + 4 mm Maple,Body = Alder。
當時Figured Maple有混雜1 piece跟2 pieces,本身並沒有特殊意義,
(1 piece的部分?) 單純就是作者在生產初期去木材工廠 (アイチ木材加工株式会社) 挑選一些好看木材後交給飯田樂器處理,
當作者挑的木材用完後就讓飯田樂器自行進貨。

而Body的部分似乎網路上傳聞有分成Alder跟Basswood兩種,
不過在作者的印象裡他沒有用過Basswood,也沒有要求變更成Basswood。
或許神田商會的型錄與傳單上曾有標註過Body = Basswood吧,這部分就不曉得是否為神田商會有意誤導?
作者能說的只有--他親手調整Neck Pocket的第一期100%全部都是Alder,而第二期只要是他有修改過Joint角度的琴也都是Alder無誤。

Neck跟Fingerboard無法像USA那樣用一整塊Maple切開成Neck跟Fingerboard兩部份再組回去,
而必須使用獨立的兩塊Maple膠合的原因主要還是成本。
USA的做法必須使用比平常更厚的木材,因為:
  1. 切割時會受刀刃厚度影響先損失1.5 mm,
  2. Yama樂器為了確保木材穩定、每道加工都會不斷地研磨 / 修正,Neck跟Fingerboard都會各自有額外的損耗。
因此如果要像USA那樣拿一整塊Maple的話,木材損耗就會是平常的兩倍,
而一般跟木材廠進貨的1 Piece Maple厚度不足,勢必要跟木材廠特別訂製,
但第一期AXIS EX的月產量只有75把,這個量很難去跟木材廠交涉,
硬是要訂的話、增加的木材與製造成本就會讓AXIS EX變成跟USA差不多價格,
以當時比USA便宜10萬日幣左右的定價來說,使用兩片獨立Maple是可以接受的妥協。

AXIS EX的指板是Urethane sealer而非Oiled Finish。
其實這是因為Yama樂器的Maple指板出貨時預設都已經噴好Urethane sealer,
但作者下單時忘了提醒這批會做Oiled Finish不需要Urethane sealer,收到第一批貨時才發現來不及了...
不過在Urethane sealer上面再做Oiled Finish、從視覺到觸覺上都感覺不出異樣,加上可以防止指板髒污,所以作者將錯就錯不再更動。
作者事後聽到一些AXIS EX琴主在疑惑為何Neck都黑掉了、但指板卻一塵不染時,總是在心裡默默地致歉~

在B'z的松本孝弘開始拿Music Man EVH表演後,與其相似的AXIS EX在樂器行幾乎是一進貨就售宕,
供不應求的程度讓神田商會一些分不到貨的業務跑去跟作者抱怨,
可是當時Hi-End Guitars的組裝產能最多是每月150把,產量無法再增加,其中一半是AXIS EX、一半是StingRay EX,
由於StingRay EX也賣得很好,比例上無法做更動,最終討論的結果就是將AXIS EX包含Neck從製造到組裝全部外包給飯田樂器。
畢竟本來只跟飯田樂器訂Body對於有完整產線的飯田樂器來說是一件很失禮的事,這就像在暗示"我不要你們家的Neck"一樣,
但又不能拿Yama樂器的Neck給飯田樂器組裝,權衡之下就決定AXIS EX的Neck + Body都由飯田樂器製造、也委由他們組裝。
StingRay EX則維持Neck = Yama樂器、 Body = 飯田樂器的模式,
因為作者認為Bass的Neck製作要比吉他更嚴謹才行--雖然作者覺得這個結論對飯田樂器也一樣失禮...

-------------------------------------------------------------------------------------

由於AXIS EX銷量大到超過Hi-End Guitars的產能,所以他們決定將AXIS EX的生產製造全部委託給飯田樂器,
Hi-End Guitars只負責品管檢查與調整,但這俗稱第二期AXIS EX的規格沒有改變。

基於飯田樂器在Neck製造的經驗豐富、所以作者僅拜託他們像第一期製造Neck的Yama樂器那樣每道製程都去修正木材變形。
而組裝部分因為Hi-End Guitars在Neck pocket加工跟Fret打磨上有自己的一套,
所以就請飯田樂器組裝部門的部長移駕到大阪來學習Hi-End Guitars的作法並將Neck pocket加工用的治具交給他。

照理說該教的都教了、該交的也交了,應該不會有甚麼大問題,結果交貨給Hi-End Guitars時發現這批貨絕大部分都有下列狀況:
  • Neck pocket間隙過大、
  • Nut高度異常地高、
  • 最糟糕的是Neck扭轉
雖然說飯田樂器的Neck沒有像當初Tokai那樣"第一弦側跟第六弦側完全往相反方向變形"那麼慘,僅單純地從Head開始扭轉,
但只要調整弦距、Floyd Rose就會發生高音弦側跟低音弦側不平行的歪斜,也因此作者幾乎把進的貨全部都退回去了。
不過這樣退貨下去也不是辦法、作者就親自跑了一趟名古屋去飯田樂器工廠看看問題出在哪裡...
  1. 飯田樂器這類有規模的工廠用來鎖螺絲的是氣動工具、而Hi-End Guitars則因為是小規模工作室所以只使用電動工具,
    由於力道差異,因此飯田樂器生產的AXIS EX上螺絲孔崩牙並不罕見。

  2. Neck pocket間隙過大的原因是去Hi-End Guitars學習的組裝部長根本沒有搞懂當初作者的講解。

  3. 作者也被飯田樂器的Fret打磨方式給嚇了一跳,因為他們只用砂紙反覆磨三次就收工!!
    但這不是員工偷懶,員工都是製琴學校畢業當然知道正確的Fret打磨該是怎樣,但因為部長指示...
    當時近六十歲的部長跟作者解釋:「從以前就是這樣做...」
    作者感嘆這位部長大概年輕時進工廠就不懂吉他、單純按照上面指示施工,到了自己當長官後也不加思索地照本宣科...
    而且他看起來也不是會傾聽屬下意見的人,正因吉他工廠有很多這樣的上司讓年輕人待不住,所以各地的工廠裡很少看到資深員工。

    這位部長對於當時只有卅歲出頭的作者還算尊重,所以對於作者所提出的改善意見都有照做。
    雖然這位部長心裡恐怕非常不是滋味,但鑒於AXIS EX第一期跟第二期的品質落差太大,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

  4. 而Nut高度異常地高的狀況,因為負責Neck / Body的廠長雖然年紀比部長大但學有專精,所以很快地改善了加工精準度。
    唯作者看了整套作業流程始終找不出Neck扭轉的原因,只好先擱置。

不過飯田樂器之後交貨的琴中有Neck扭轉者仍占多數,要是都退貨的話他們就沒有貨給神田商會了,
作者只好自製"扭轉檢查器" (第三個原文網址中有圖片說明用法) 訂定容許範圍,只要扭轉不超過0.5mm就不退貨。
事實上、就算是做工非常嚴謹的Yama樂器也很難做到完全零扭轉,而作者在獨立開業這十幾二十年也幾乎很少看到零扭轉,
所以Neck在調整修改前有一點點扭轉其實反而是常態。

作者也抱怨70年代的美國琴扭轉超過1mm者多如過江之鯽,每次要調弦距都很麻煩。

作者亦提到拿"吉他用熨斗"來修理Neck / Fingerboard是日本修琴界的主流,
但他之前也撰文說"就他個人的經驗"拿"吉他用熨斗"修理其實過一段時間就會回復原狀,所以他並不使用這種方式維修。
當然他說這可能是他個人的功力不足所導致,並沒有否定熨斗修理法的意思。

那麼AXIS EX到底為什麼會發生Neck扭轉?
後來作者才從飯田樂器廠長口中得知原來他們在將木材從強制乾燥機取出後為了避免水分又再被吸回去所以就馬上進行加工...
強制乾燥機基本上在中等規模以上的工廠都有使用,作者當年去美國Music Man工廠觀摩時也有看到,
用途是將已經自然乾燥的木材在粗略切出Neck / Body外型後更進一步脫水、讓纖維素結晶化來提升強度。
那麼為什麼木材從強制乾燥機取出後立即加工會有問題?
因為基於滲透壓原理--木材越乾就越會吸收濕氣,所以強制乾燥過後若立刻加工、結果就是加工完木頭仍會大量吸收濕氣導致變形
作者遂要求廠長以後強制乾燥過的木材要靜置一天才能加工,自此AXIS EX的扭轉值就全部都控制在容許範圍內了~

至於為何飯田樂器會在強制乾燥後立即加工?
作者分析可能是因為作者要求他們每道製程後都要對木材做變形控制的修改加工,
但這種繁複的做法飯田樂器之前可能沒有經驗,所以沒留意到強制乾燥後的木材吸水率差異,
而作者自己也沒注意到PGM的乳井老師所說:
"每道製程後都要對木材做變形控制的修改加工才能做出不易變形的Neck"一事僅能在強制乾燥前實施,才導致這一連串的問題發生。

-------------------------------------------------------------------------------------

吉他的弦距調整不只會影響演奏者的手感、在用力彈奏時也跟Attack清晰與否有關連,
因此弦距高低並無通用值、而是必須依照使用者的喜好作調整,故一般電吉他Bridge都具有調整弦距高低的功能。

話題一轉、他提到之前有遇到客人拿了一把跟日本琴師訂製的吉他來修理,那個琴師據聞非常具有"個人堅持",
(原作者:我聽到"個人堅持"一詞就會想笑,噗嗤~)
為了百分之百發揮那把琴的性能、該琴師將琴調整到最完美的狀態,
相對地如果使用者擅自改變弦距或其他設定的話就會喪失保固,而琴主就是因為琴師這樣"不凡的堅持"才會下訂,
但實際用起來有些地方跟自己的演奏習慣格格不入,想要針對那些地方作調整卻又煩惱會喪失保固才來跟作者商量。
或許該位"獨具個人堅持"的琴師認為那樣的調整/設定對那把琴最理想,但此一作法豈不是無視使用者的習慣?
作者感嘆他常常會遇到這種"彷彿吉他比使用者偉大"的想法,可能會有使用者覺得這樣的作法很棒,
不過琴比人還有價值豈不本末倒置,畢竟若沒有人彈奏、樂器本身就失去存在意義了。

當然作者也自嘲如果有人說"跟一把十億日圓的Stradivarius相比你又值多少錢時,他就算做到死也生不出10億元~(泣)"。
樂器的音色並不全部來自樂器本身的潛力、而是根據演奏者而有所變化,
彈起來會有不適感的話演奏者是不可能將樂器的潛力全部引出來的,因此作者認為該位"獨具個人堅持"琴師的想法本身就有矛盾。

作者之所以會提到這些是要強調根據演奏者的喜好來調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藉此來回推AXIS EX的Floyd Rose無法"個別"調整弦距所衍生的問題。
AXIS因為搖座緊貼琴身的先天設定之故,能調的弦距範圍有限,所以AXIS EX出貨時的基本弦距是12 Fret上1弦1.3 mm、6弦1.6 mm,
(這個數值是作者認為大部分人可以接受的高度)
可是到了由飯田樂器全權製造的第二期因為Neck的尺寸誤差及Joint pocket的加工誤差導致無法符合上述數值的個體變多了。
具體來說是因為Neck的Joint部分的厚度在1弦側與6弦側並不相同,所以當Joint部分的Head側與End側厚度有差異時就無法達到預設的弦距。

當然、如果把搖座兩側支柱調高的話確實會有多餘的調整空間,但這樣一來搖座就變成前高後低的組裝不良品,
而且即使能夠符合預設弦距、1弦側與6弦側也會無法與琴身平行形成組裝不良。
(第四個原文網址內的圖一說明何謂完美的平行高度)

若無法藉由Bridge來調整弦距時就只能切削琴身的Joint pocket來調整組裝角度。
一般這種狀況大部分都會使用Neck Shim墊片來調整角度,美廠的AXIS也是如此,但作者有他"個人的堅持",所以就改用鑿刀切削來調整。
作者也說明使用Yama樂器所製作Neck的第一期幾乎沒有調整角度,
這是由於Yama樂器的Neck有著絕佳精準度、加上Hi-End Guitars正確的Joint加工之故。
不過第二期飯田樂器的Neck精準度不佳才會衍生這個需要調整Joint pocket的狀況。
作者不使用Neck Shim的原因主要是"既然第一期沒有用、第二期卻用了可能會讓顧客覺得花一樣的錢卻買到不好的琴",
畢竟廿年前一般人並不知道有分成第一期跟第二期。
第二期有過半數用鑿刀調整過角度,辨識有無調整過的方法在第四個原文網址內的圖二有說明,
只要在琴身上的序號有看到m就是作者親自調整過的琴。
序號前五碼是製造日,圖片中的琴是1999年4月20日製作,
"-"後面的1代表Neck / Body的配對編號,Neck最後方的T是飯田樂器負責加工人員的名字縮寫。

AXIS的拾音器是True Direct Mount,作者對於這種安裝方式是不是會影響音色"不予置評",
但此種安裝無法改變拾音器高度,也就是說AXIS EX不僅難以調整弦距、連拾音器高度都不能調,
這讓使用者幾乎沒有空間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調整音色與手感。
Custom Order時或許會根據訂製者的喜好而捨棄一些調整功能,
但大量生產的樂器其銷售對象屬不特定多數人,此時能讓使用者根據喜好來調整的微調功能就十分重要。
從這點來看、作者認為AXIS作為向不特定多數人銷售的量產品來說其實是瑕疵品,
因為它是依照EVH個人喜好所製作、先天構造上就不適合當作向大眾銷售的量產品。

第一期AXIS EX的第一批貨雖然根據Music Man的設計圖所製作,
但作者覺得拾音器槽太深會讓音色變得模糊,所以他獨斷在底部加了金屬墊片讓拾音器離弦更近,
第二批以後更直接讓飯田樂器將拾音器槽改淺一點。
雖然作者覺得這樣一來聲音會更清晰有力,
但他離開Hi-End Guitars後在網路上看到一些人說AXIS EX的Gain太多沒有Clean才想到當初在公司時的測試音箱是不容易破音的Blues Jr,
捫心自問:

  • 用Blues Jr來做音色判斷是不是錯了...加上自己也不是設計者、這樣擅自變更設計是不是不恰當?
  • 也許那時就算自己無法認同、也應該按照美廠的規格原封不動會比較好?
  • 又或者全部都像第一批一樣放墊片讓使用者可以自由調整更理想?
...作者一直覺得所謂"工匠的堅持"不過就是自我滿足,但也在想自己當時認為"做對的事"應該也屬"工匠的堅持"吧?
直到他自己出來修琴後才真正放下原本"做對的事"的想法,因為彈琴的不是他、而是琴主,要以琴主的想法為最優先。

AXIS EX後來還衍生出EXS這個系列,但作者印象中那跟第二期的製作方式並無不同。

最後關於Parts。
所有零件都是由Music Man原廠提供,但奇怪的是唯獨沒有Jack,
所以作者第一期改用當初Valley Arts Japan用剩的Switchcraft,第二期就請飯田樂器自行找日本製品代替。
拾音器的部分前幾批貨都是兩芯線,約莫在第一期中間改為四芯線。
另外Truss Rod雖然Music Man也有提供,但Yama樂器因細故改為他們習慣的日製品,第二期的飯田樂器也一樣是用日製品,
也因此AXIS EX無法使用Inch規格的調整工具來調Truss Rod,而必須要使用mm規格。

11 則留言:

  1. 木頭大您好,又來詢問您~

    關於Greco這一系列我後有購買一把,我覺得製作水準相當高,我很想知道他們是那些人製作的!
    我買的系列是產出自2010~2011的旗艦型號,我的型號是EG - 265f,
    後來也有發現這根Ornetts的吉他非常像,他們似乎是出自同一個工廠?

    很想知道朝日木工、GRECO、Ornetts以及神田商會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我對他們後來對於泛LP型的吉他製作非常有興趣(把truss rod放到下面調整),
    因為延音、操作性非常好,當然音色喜好見仁見智,但在某些客觀標準上,我覺得他們很不輸許多customshop的吉他,
    最頂的25萬日幣型號,就有宏都拉斯桃花心木當料,因此想請教木頭大這幾家公司(?)之間的關係

    回覆刪除
    回覆
    1. 1. Greco扣除早期1970~1980年代是Fujigen代工,
      大部分應該都是神田商會出資的Dyna樂器 (ダイナ楽器) 做的,
      這間就現在Fender Made in Japan系列的代工廠,
      製作品質在日本工廠中一直都是普通到中上等級。

      關於神田商會與Fender Japan的延伸閱讀:
      https://chichengjuanhe.blogspot.com/2014/05/fender-japan.html

      2. Greco是神田商會的自有品牌;

      朝日木工是神田商會的子公司,好像已經沒有運作很久了,
      朝日木工的琴就是本篇文章中提到的,由它們吉他部門Hi-end Guitars"組裝",
      朝日木工的運作模式應該就是找其它工廠代工半成品,然後再組裝而已,
      本身沒有大型木工機器,故不製琴;

      Ornetts就Hi-end Guitars"組裝"的東西,
      從公司上下關係來看應該算是神田商會的品牌。

      3. Ornetts雖然是Hi-end Guitars的產品,
      但跟本文作者沒有關係,是當時Hi-end Guitars社長的個人企劃,
      作者沒有參與開發及製作,Ornetts初期沒多久作者就離開公司了。
      Ornetts評價就普通中上吧,印象中看過日本人提到後期的東西很爛。

      4. 日本琴由於製琴產業的成熟,成本精算非常確實,
      故產品品質絕不會超出它們定價,
      十萬日幣的琴絕不會有十萬日幣以上的水準。
      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琴很喜歡把售價放在型號裡面的原因,
      (例如:EG - 265f就是代表定價為26.5萬日幣)
      這樣有利於製造與零售端的產品識別與分級。

      刪除
  2. 感謝木頭大解釋 那看來我很像是買到2010~2011那個偏個人企劃的產品
    這個價位跟Gibson比起來真的相當超值(白眼

    只是日系的琴通常買來 還是需要改一下電路才能讓它比較野
    原本之前是要買Framus 但後來居然被當地人搶走了
    真是意外(teambuilt 21萬日幣 算是打不小的折扣

    回覆刪除
    回覆
    1. Greco EG - 265f跟Ornetts沒有關係吧?
      你應該是買到Dyna樂器的產品。
      雖然沒有查到正確資訊,
      但朝日木工、Hi-end Guitars應該在2000年初期就沒有活動了。

      日本琴的品質上限是卡在木材。
      日本製琴產業受限於木材進口商,
      所以能拿到的進口木材等級跟種類很難高過歐美原產地。
      這個PGM工作室的乳井和彥很早就提過,
      真正好的Maple都產自美國東岸,但日本木材商只進口西岸的Maple,
      所以縱使日本製琴技術優異,琴怎麼做卻都沒有辦法跟歐美相比的原因在此。

      日本製琴業界受限於木材商的嚴重程度可以從近年Ash蟲害大幅減產一事看出。
      這幾年幾乎沒有Ash body的日本琴,就算有、也是3 piece body,
      偶有2 piece Ash body出現,在商品簡介上還會宣傳是"稀有"的Ash。
      相較之下、美國Kiesel的Ash一直都供應無虞,
      要Body 有Body、要Top 有Top,1 piece Ash body一樣+200美元就有,
      這邊就能看出美日兩邊在木材掌握上的差距,
      這也是為什麼日本Decviser近年開始大量採用日本在地木材製琴的原因,
      就是為了避免受限於木材進口商。

      最後額外補充一下,
      日本廠商中Set-neck製程個人會推薦寺田樂器的產品,
      它們現在是日本空心、半空心琴的第一把交椅,
      你看得到的中高價位且口碑很好的空心、半空心琴幾乎都是它們代工,
      實心吉他的話、像Aria Pro II的PE系列 (包含Custom shop) 就是它們做的。

      刪除
  3. 了解 會認為是像Ornetts 產品是因為
    他們出過幾款商品跟我的非常類似 ,像是以下
    https://www.hybridguitars.com/item.php?code=6401

    琴頭與鋼筋拜訪的位置都一模一樣 其他零件也是
    所以才想說是不是同樣
    Dyna 部分我也來查詢看看,感謝您!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貼的那家ハイブリッドギターズ HYBRID GUITARS是日本有名的黑店,
      日本鄉民有說這家店過去在Digimart上曾每天偷偷調漲價格,
      而且琴都是暴利、也會隱蔽整修過的事實,
      雖然真偽不明但感覺不是很誠實的店家…?

      我過去在當代論壇整理過要提防的日本樂器行名單:
      サウンドママ
      ライジングギターズ
      フランケンギターズ
      ロストボーイズ = 和久屋
      (它們在網路上還有其他三個分身:クラウド = ハウル = アンティーク)
      BALBONI EXCHANGE
      池の上 ザ・ギター・ラウンジ The Guitar Lounge (Vertex詐欺)
      静岡 ベルベット VELVETSOUND (同上)
      神田 ストラトクレイジー Strato-Crazy (高價販售Vintage拼裝琴)
      小金井 ナンバーワンギターズ Number One Guiters (原址在吉祥寺)
      吉祥寺 ヴィンテージギターズ Vintage Guitars
      横浜 ギターデライト GUITAR DELIGHT
      川崎 ギターシェルター Guitar Shelter (二手拍賣惡意收購轉賣)
      ハイブリッドギターズ HYBRID GUITARS
      ヒストリーク ギターズ HISTORIQUE GUITARS
      TC楽器 (近年好像洗白一點)

      至於Dyna樂器,因為是子公司所以神田商會的品牌都是它們代工,
      基本上就中堅廠商,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差,但很少接神田商會以外的代工,
      Fender Made in Japan系列也是因為過去代工神田商會系統的Fender Japan延伸而來,
      我自己有拿過一陣子Richie Kotzen Tele,算是不錯。

      刪除
  4. 原來還有這種黑店的問題.....幫了大忙了 感謝您!

    回覆刪除
    回覆
    1. 額外補充一下目前能查到的僅有資訊。
      朝日木工2010年代初改名為神田商会岐阜事業所,
      導入了大型木工器材專作Zemaitis。

      2010年的Greco是它們做的機率不小,
      但不確定這時候的Greco究竟是外包半成品再組裝、還是已導入大型機具能自行製琴。
      因為現在的Greco主要由Dyna樂器代工,
      而且從我這篇文章原作者的資訊來看,
      日本樂器行在商品介紹裡說的所謂的製造往往都只是組裝,
      就像坊間都說MusicMan Japan是朝日木工 (Hi-end Guitars) 製造,
      但實際上它們只負責組裝跟品管。

      刪除
    2. 了解! 因為之前查很想知道這系列是哪一個工廠製作的 之前還有懷疑過富士弦跟東海XD
      (https://www.greco.jp/discontinued/)

      這一波的商品我感覺組裝品質很不錯 琴頸很穩定 尤其換不同粗細弦時 也不需要一直細調
      (可能跟truss rod的設置方向有關) 延音也很不錯

      因為停產了 所以想找類似工法製作的工廠會要去哪裡找
      感謝木頭大的協助!

      刪除
    3. 設立Dyna樂器之後,神田商會的中高階產品幾乎就不外包了,
      唯一例外的是Greco有一陣子出的仿Martin木吉他是寺田樂器做的,
      畢竟寺田樂器是空心、半空心的代工王者。
      寺田樂器在日本坊間的評價是"絕不會買到爛貨",可見它們品管的優異程度。

      Truss rod在指板側的效能跟一般版本不一樣,
      在Neck end處的Truss rod最能發揮功效的地方是低把位、而非13th前後:
      https://chichengjuanhe.blogspot.com/2022/04/neck.html

      刪除
  5. 這邊補充一個連結說明為什麼日本琴的上限卡在木材:
    https://modernmusician.com/forums/index.php?threads/.235582/#post-828400

    同樣由日本PGM工作室組裝的琴,
    由日本Deviser提供木材的Moon Guitars是日本琴一貫的鬆軟模糊音色,
    雖然PGM已經很努力在組裝調整上讓它盡量聽起來清晰一些;
    但由美國Shabat Guitars提供半成品的Calja卻完全沒有日本琴的缺點,
    我認為甚至超越Fender Custom Shop及Xotic,
    所以日本琴打不過歐美琴,問題不在組裝技術、而在木材進口商…

    回覆刪除

標籤

器材評測 (97) Electric Guitar (75) 重要知識 (54) Recording Gears (53) 雜談 (36) Guitar Amp (32) Software (28) Effect (27) VST (25) 創作樂曲 (25) 樂器保養 (24) Synthesizer V (23) Soul Power Instruments (20) Bogren Ampknob (19) Headphone (19) Gibson (16) Marshall (16) 木材相關知識 (14) Kiesel (11) 木紋 (11) 監聽喇叭 (11) RME (10) Suhr Reactive Load (9) TS-808 (9) Cable (8) Framus (8) String (8) 溼度 (8) Analysis Plus (7) Bogren IRDX Core (7) Fender (7) audio-technica (7) AKG (6) Blackstar (6) Bridge (6) Cornell (6) DAW (6) Knaggs (6) 歐陸電吉他小廠 (6) Bogren Krimh Drums (5) Boss (5) Ibanez (5) KS Digital (5) Pickup (5) Ableton Live (4) Focal dystonia (4) Jackson (4) Maxon (4) SPL (4) 侷限性肌張力障礙 (4) 肌腱炎 (4) FreedomCGR (3) GHS (3) Genelec (3) Headphone Amplifier (3) ME Geithain (3) Mesa Boogie (3) Seymour Duncan (3) Shin's Music (3) 檸檬油 (3) Bass (2) Bogner (2) D'Addario (2) ESP (2) Fender Japan (2) Kid's Guitar (2) MXR (2) PRS (2) Vovox (2) Vox (2) Warwick (2) iZotope (2) 指板油 (2) 日本音樂專門學校 (2) &K. Laboratory (1) 320design (1) Addictive Drums (1) Apogee (1) Brian May (1) Dithering (1) Freekish Blues (1) Furman (1) Grace Design (1) Guilford (1) Guitar Pro (1) Heritage Guitars (1) Honda Sound Works (1) James Tyler (1) Joe-X Guitar Works (1) Keeley (1) Lake People (1) Leqtique (1) Mammoth Electronics (1) Mogami (1) Mono (1) Music Msn (1) OLLO Audio (1) Planet Waves (1) Polish (1) Prism Sound (1) Samplitude (1) Softcase (1) Spector (1) Spectrasonics Trilian (1) Suhr (1) Superior Drummer 2.0 (1) TC Electronic (1) Taku Sakashta Guitars (1) Tokyo Effector (1) Vertex (1) Vocaloid (1) WAXX (1) Wampler (1) Waves (1) Weehbo (1) ZODIACWORKS (1) 拭琴布 (1) 浜田麻里 (1) 穩壓器 (1) 詐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