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自然而然地大家就會將兩種廠牌的聲音作聯想--包含我在內也都是一直這麼認為。
然而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剛好手邊兩個牌子的主力我都有,就花了一點時間作A/B Test。
僅供參考、不保證客觀。

測試環境:
Guitars:Gibson 1958 R、Jackson T-1000。
Amps:Marshall JCM2000 DSL、Blackstar Series One 200。
Cab:Blackstar Series One 412b (4 Ohm)。
Cables:Analysis Plus Pro Oval Studio 10ft with Silver Plug (Instrument)、
Analysis Plus Pro Oval 12 2ft with Sliver Plug (Cab)、
Analysis Plus Pro Power Oval 5ft (Power)。
Play Style:Clean=Arpeggio;Distortion=Thrash Style Riff
All EQ置中、Blackstar ISF=0 (Both)、Volume/Gain如下。(Blackstar Master Volume=4)
Clean:
Marshall [Volume=3.2、Gain=5]、
Blackstar [Volume=5、Gain=3.2、Warm]
Crunch:
Marshall [Volume=3.2、Gain=5]、
Blackstar [Volume=5、Gain=3.2] [Volume=4、Gain=10、Super Crunch]
(因為這兩顆V/G的位置剛好相反,我測完打字時才發現我弄顛倒了。)
OD1/OD2:
Marshall [Volume=4、Gain=7 ]
Blackstar [Volume=4、Giain=7.2、OD1]、[Volume=3.5、Gain=6.5、OD2]
======================================================================
測前簡介:
先講Marshall。
它有一種特有的軟Q感、及黏黏的鼻音,這就是我認為的Marshall Tone,當然它的髒也是一種特色,
但其他所謂Marshall Like/Hi-Gain Marshall都只留下髒、而沒有軟Q跟黏黏的Tone。
後來我發現Marshall的低音鬆散應該多少跟它上面兩個特色有關,而如果要改善低音鬆散的話,很奇怪、那兩個特色就會不見,
至少我目前聽到系出Marshall的其他品牌都沒有。
再來說Blackstar。
如同前述,它修改了Marshall低音鬆軟的現象、同時在破音保留了髒/細的特色,算是走乾淨路線的Marshall Drive。
但與相似路線的Bogner Ecstasy相比,壓縮感沒有那麼集中、顆粒也沒有那麼大顆、且Clean Tone遜色不少。
正所謂相同路線不同等級,落差不可說不小。
但可大幅變化音色的ISF與無損控制瓦數出力的DPR讓Blackster在實戰運用上多了點空間。
======================================================================
測後心得:
先直接講結論吧。
如果你追求的是經典的Marshsll Tone,那Blackstar應該是你清單裡面的倒數幾名。
兩者在音色上的接點少得可憐。
Blackstar是個循規蹈矩的模範生,感覺像是個戴高帽的英國紳士。
而Marshall就像是個不正經確又壞得不夠徹底,頭戴鴨舌帽、身穿廉價獵裝的英國地痞。
一樣英國血統卻天差地遠。
Blackstar的音色非常中性,Tone本身沒有太多渲染,
講白了就是本身沒有甚麼個性,不像Marhsall那樣有明顯的兩大特色及一大缺陷。
但這其實也不能算是壞事,中性的特質在EQ調整上/效果器運用時會有絕大的好處,
與ISF合併使用的話確實是可以讓音色變化無窮。
而DPR確實也一如說明書上所寫,
可以在不影響音色的情形下調整瓦數、甚至音量大小對音色也不太有改變,
以管機來說是非常奇特的現象,DSL音量在9與11的差異大到你會突然驚醒:
「剛剛音量9的Tone是哪一國的音箱呀?」(Mesa/Boogei Mark V也有相同的症狀、但輕微不少)
而反過來說、為了讓音量均一化-在我的感覺裡-,Blackstar的Tone就有點像是隔了層膜,比起DSL就少了點活力。
這也就是我覺得Blackstar聽起來像模範生的原因之一。
--------------------------------------------------------------------------------------------------
Clean的部分一言以蔽之,Blackstar完敗…
這樣講有些不太公平,因為我個人偏好Marshall的Clean。
如果是純Metaller,那Blackstar的Clean還不賴,Bright/Warm搭配ISF可以”應付”大多數的場合。
但問題就在於今天我是測Marshall vs Blackstar,所以我必須坦言,Blackstar的Clean跟Marshall比起來沒有甚麼特色,
相較於Marshall的清亮,Blackstar顯得混濁不少。
--------------------------------------------------------------------------------------------------
Drive的表現上明顯可以區隔出年代的差異,但在這之前先簡介一下Blackstar的破音種類。
Blackstar一共有Crunch(Super Crunch)、OD1、OD2共三Channel四種類的破音。
a.Crunch的範圍大約介於DSL的Crunch與OD1左右;
b.Super Crunch轉到底,就等於DSL的OD2約7成Gain;
c.OD1(B牌)與Super Crunch的音色很接近,Super Crunch大約從7開始、一直到OD1的2~5中間音色都很像。
B牌的OD1較鬆散、低音略顯肥厚,也就是說OD1從6以上就超過DSL了,但由於音色性格的關係,所以OD1聽起來並沒有那麼兇悍。
d.OD2就是標準的Modern High Gain,高音紮實、低音緊緻、有壓縮感。
Blackstar的Super Crunch轉到底的Tone算是比較接近大家對Marshall的”既有印象”,
“既有印象"就是你沒實際聽過現場的Marshall,但聽過CD裡面的。
我自己要用Blackstar試音色的時候也多會用這個Channel (+OD2)。
如果你不是異常地追求真正的Marshall Tone的話,
我認為Super Crunch是個很不錯的破音-髒而不濁、顆粒碎而不刺耳。
若要跟Marshall的OD2比的話,Blackstar一樣還是有較不生猛的缺點在,
但卻沒有Marshall低音鬆散的現象,只能說有一好沒二好。
Blackstar若硬要跟Marshall Tone扯上那麼一點關係的話,
那大概就是它聽起來會比較像CD放出來的Marshall。
如果你在Marshall跟Blackstar間猶豫的話,我會這麼推薦:
你追求的是Modern High Gain,也不打算改機與外接破音的話,那Blackstar絕對比JCM2000要來的適合;
硬要用JCM2000幹Modern High Gain的話,只會給你滿滿的失望。
除此之外的應用會推薦JCM2000,它非常汎用。
======================================================================
題外話,
在測試過程中發現我的Jackson T-1000跟Gibson 1958R並沒有差很多、聽起來的差距並沒有像它們之間的價差一樣那麼誇張。
這令我非常驚訝!!
Jackson甚至在高中低頻的平衡度上非常漂亮、比Gibson好上許多。
或許是木頭組合的不同吧,Jackson是Mahogany Body (with 1/8”Maple Top) + Maple Neck (with Ebony Fingerboard),
比起Les Paul的組合來說,平衡度在理論上確實應該會比較好。
一支High Gain取向的琴居然這麼全方位而又不失力量,也著實讓我嚇一跳。
只不過一分錢一分貨的硬道理還是存在,
Gibson的”共鳴度/響度”聽得出來比Jackson高一級,大概就B+跟A-的差距,
但也僅止於此…整體來說我個人較喜愛Jackson的音色。
…真不知道是我的Jackson買太好、還是Gibson買太爛,
總之兩者真的沒有差很多…XD
我現在可以認同Jackson的漲價了…Tone真的不錯。
(但不包括”有挖凹槽”的大搖琴,可以後拉的大搖一裝下去,大概就跟好音色絕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