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那個貝多芬會告我嗎? (笑)
那段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想要放進去,剛好前面的過門音彈完手就突然自己彈到那裏去...農曆七月...(驚)
結尾不好,但我現在也沒辦法做太困難的演奏,就湊合湊合了,
原本還打算即便左手不行至少右手要彈六連音...想想只是玩玩而已不要太認真以免越練越久又把手搞壞~
器材在影片後段有列,比較特別的是Emissary我僅僅打開Bright、Deep、Shape、後級換EL34,
其餘沒有調任何參數,聽起來就還滿Marhsall的。
為什麼沒有用Cornell Plexi 7...因為Suhr Reacitve Load等器材都擺好了才發現我沒有XLR Female > TRS的Line cable...
啊對了對了,因為拍子沒有很準我有稍微剪接喔~
終於可以休息繼續復健了~
------------------------------------------------------------------------------------
樂曲分析:
先貼個原曲以利講解:
我常講起承轉合,這次的樂曲很親切地幫各位分好了四個段落 (嚴格來說是三個),
"起"不用說就是開頭、"承"是0:18進鼓開始、"轉"是約0:35處、"合"...基本上要自己收尾,所以我才說嚴格來看是三個段落。
我主要觀察的重點是"轉"這段,很明顯可以聽到節奏吉他在聽感上變得比較鬆散,
原曲似乎是要 (演奏者) 在這部分營造出一個不同的感覺、甚至要放緩步調,但這次參賽者非常多人反而在這段開始加速...
這種表現方式不能說錯、畢竟旋律是自由的,但放大到整體來看這邊加速會顯得有些突兀。
像這位日本大師整段都非常棒,唯獨在"轉"這段用了Funk刷和弦有些問題,
乍聽之下很帥氣、不過仔細去聽會發現它跟背景沒有很咬合。
又例如這位點閱數不知道為什麼噴到所有影片最高--九萬次的日本人在"轉"這塊雖然沒有加速卻也沒有抓到精隨:
有抓到精隨的人臨時找到大概就這兩部,都是巴西人:
...其實我也有抓到喔...有興趣的人可以把網頁拉回去上面聽聽看~
各位去聽就會發現有抓到"轉"精隨的影片聽起來就是比沒有抓到的有起伏。
第二個想講的重點是"起"。
我還是要先說、如何編排旋律屬於個人巧思,我的見解僅但代表我個人的觀察。
非常多人在這邊用長音或較柔和的旋律,但背景雖然只有吉他、給人的感覺卻是有著強烈的期待感,
我的看法會覺得在這邊使用較緊湊的旋律、或者強烈的高音會更符合樂曲的感覺,
上面4+1部影片除了九萬日本人以外都屬這個做法,但九萬日本人的演奏方式也讓人具有期待感,這是他成功的地方。
後面的"承"因為上接緊湊的"起"、下接變奏的"轉",所以這邊其實就必須要做出一個小型但完整的起承轉合來解決,
不然後面進到"轉"會很難讓人有強烈的對比感。
看過一千多部影片,這邊要說、巴西人對樂曲的敏感度平均來看應該是最頂尖的,但他們的器材卻不是每個人都拿高價琴。
音樂不是只有爬格子跟買器材...
這次比賽我覺得最可惜的地方是幾乎沒有人使用有個性的或民族性的音階、甚至連古典樂手法都沒看到有人使用,
就我上傳的參賽影片來看、其實背景樂曲給演奏者的空間很大,連日本音階都能夠無縫接軌,
沒有太多人大膽嘗試不一樣的東西讓我覺得非常可惜...
唯一一個比較有記憶點的就是這位利比亞人用了中東音階,而且他有抓到起承轉合的精隨喔:
=======================================================
2019/12/26更新:
因為這兩天遇到自稱是Marty Friedman日本合作同事的大師跑去我的影片留言踩地盤開嘲諷,
雖然我不太理解都已經是能夠跟Marty Friedman合作的大師了,為什麼還要做這種事,
但我覺得我還是花點篇幅講解一下我的身體現況、為何要拍影片、使用音階以及樂曲構成,
免得未來又遇到搞不清狀況的人時還要再解釋一次...
----------------------------------------------------------------------------------
首先、我的左手在2012年疑似罹患"侷限性肌張力障礙 Focal dystonia"開始變得不靈活,
加上遇到搞不清楚狀況的骨科醫生錯誤的治療方式導致拇指、食指、中指併發嚴重的肌腱炎與板機指,
因此我的左手實際上從2012年就壞掉,且因為盡量避免使用左手的關係反而讓左手的肌肉不斷萎縮,使得左手的狀況雪上加霜。
拍這次比賽影片之前我已經完全休息好幾年,所以我是在手沒有繭又沒有肌肉的狀態下用一個禮拜完成構思 / 練習 / 錄音。
拍攝當天、手因為肌腱炎復發已經痛到無法再拖下去,加上臨時發現錄音器材有狀況、只能硬著頭皮用不熟悉的軟體音箱錄音,
實際上錄音與音色調整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不到。
如果有人覺得影片彈得這麼爛、音色調這麼爛,建議先把上面這個因素考慮進去。
我也不是天生就彈那麼毀滅,手壞掉之前雖然稱不上絕世高手、但也還過得去,之前的Live影片我有貼在當代論壇:
- https://modernmusician.com/forums/index.php?threads/暫停更新-創作分享.214407/#post-815346
- https://modernmusician.com/forums/index.php?threads/暫停更新-創作分享.214407/#post-815587
其次、既然我手都壞掉了為什麼還要拍影片自取其辱?
我在當代論壇開串討論Kiesel也好幾年,且在2017年轉貼過當年比賽的影片,
在當代討論Kiesel不遺餘力的我若不參賽似乎有些說不過去,基於拋磚引玉的心理還是決定拍個影片去玩玩。
我拍影片不是為了證明自己、也不是為了炫技,
只是想表達像我這樣一個手廢掉的人都能拍影片,希望大家不要想太多、不要在意別人眼光放寬心去玩--就像國外許多參賽者那樣。
----------------------------------------------------------------------------------
關於演奏所使用的音階。
在2017年我就決定如果我要參賽會選用日本音階,因為我很想實驗無論是哪種風格的背景是否都能用日本音階代入。
在正式寫曲之前我列了大概五六個不同Key的陰旋法試彈,後來覺得D Key開始的排列效果最符合我的需求。
音階:D Eb G A C (上行)、D Eb G A Bb (下行)。
基本上我嚴格遵守上下行的規律,唯一的例外就是中間轉貝多芬的"給愛麗絲"那裡無法更動旋律構成不得不打破。
不過該段開頭的Eb其實根本就不是"給愛麗絲"的音,但因為聽起來不突兀就沒特別修改。
如果有人覺得我的旋律很醜陋沒有美感,
我會希望那些有不同想法的人可以用相同的D Key陰旋法做出優美的旋律。
----------------------------------------------------------------------------------
樂曲的起承轉合。
- "起"--我用了較緊湊的連音來符合原曲的期待/催促感,
- "承"--我做出了連接前後段落的小型起承轉合,
- "轉"--我轉到了貝多芬的給愛麗絲,得到了配合節奏的較鬆散旋律線,
- "合"--這是最大的敗筆,0:45後的結尾沒有處理好,使得情緒沒有得到舒展進而讓整體變得平淡,
但我現在沒有辦法彈出符合我想法的演奏,我左手16分音符連BPM 80都上不去...
----------------------------------------------------------------------------------
我不介意有心人士來踩地盤開嘲諷,手壞掉彈得爛是事實、選用不常見的音階屬個人喜好,笑笑酸酸無妨,
但我希望你在嘲諷的同時能拍個影片秀一下肌肉好讓我見識何謂高端有美感的旋律。
最好是能配合我的狀況:用陰旋法、運指簡單且左手不超過16分音符的條件來說明如何做出有美感的旋律就再好不過。
對於音樂的見解用音樂來交流是最快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