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聽網址:
Bandcamp:
YouTube:
Song structure:
0:00 Intro
0:16 Verse 1
0:43 Pre-Chorus 1
0:56 Chorus 1
1:23 Interlude
1:36 Verse 2
2:03 Pre-Chorus 2
2:16 Chorus 2
2:43 Bridge
3:30 Guitar Solo
4:10 Chorus 3
4:36 Chorus 4
-------------------------------------------------------------------------------
歌詞與解說:
Verse 1
深夜 寂靜的街無語
我還在虛幻世界中尋找你
訊息 已經不再更新
你早已生活在另一個國度
Pre-Chorus 1
難道這不過是一場遊戲
填滿你短暫的寂寞空虛
Chorus 1
擦身而過的愛情 它就這樣遠去
這份愛得不到回報 只留下無盡的空虛
你這樣轉身離去 抹去所有痕跡
過去的一切算什麼 而我又到底算什麼
Verse 2
甜蜜 卻看不見真心
這只是你慣用的一種表情
戀情 從來沒有透明
你心中 是否永遠沒有唯一
Chorus 2
沒有真實的愛情 我竟如此珍惜
你的心從不在這裡 殘留的餘溫已說明
反覆地麻醉自己 掏空愛恨悲喜
止不住潰堤的淚水 帶走了殘存的思念
Bridge
我相信多年過去 我會感激你的遠離
讓我成長
或許會很難忘記 無盡的夜撕裂的心
無法自己
你那空洞的心 如何填平
錯誤到何時能停
******************************
歌詞背景取材自我在大學三年級時復學的男同學,
嚴格來說應該是學長,但我是當完兵才上大學,所以故事中的兩位主角都比我年紀小不少。
女方是同校但不同學制 (二技) 的學姊,但跟男方實質上應該是同屆、還是比男方小一兩屆?
故事就是很典型的工具人被拋棄,女方跑去國外留學分手。
我畢竟不是當事人,加上男方其實對此事沒有明說,
都是輾轉從男方好友那裡聽來,或許其實是兩情相悅也未可知。
單純就第三方的資訊來看,女方過去在感情上的評價似乎一直不好,很喜歡搞曖昧製造錯覺,
不過我自己與女方在修同一門課時,也是覺得敬而遠之為妙。
翻了一下2010年在已停止服務的舊微軟Blog文章,
當時似乎聽聞女方經常說朋友壞話,所以不喜歡男方跟她朋友見面免得被揭穿,
我還特地把這件事寫進第一版歌詞裡。
這首歌的起源是大概是2008~2009年,
某天跟我那位同學出去時腦海突然浮現第一段副歌 Chorus 的歌詞與旋律,
當時我還很沒人性地唱給他聽…
歌詞在2009年後幾經修改,2011年補上Bridge正式完成。
Bridge這段歌詞我個人很喜歡,因為這個意境不僅失戀、只要是曾經被傷害背叛過都可以套用。
舊版歌名:「錯 Wrong」,
因為現在不用單個字當作曲名,加上想要在曲名就能突顯情歌的感覺就改掉了。
-------------------------------------------------------------------------------
創作背景:
Ballad / Pop / Pop Rock / Rock曲風。
未發表過的新 (舊) 歌,除主唱及和弦外,95%的樂器都是這次新寫。
2009年為第一版,這版還沒有Bridge。
當時還在籍其它樂團,所以原本是打算在該樂團發表,
所以我只完成主唱、和弦、簡易伴奏吉他、前間奏的吉他獨奏及最低限度的鼓。
2011年是第二版,修改部分主唱旋律,並追加Bridge,樂器部分則沒有甚麼更動。
這是我大概時隔快十年再次從零開始編曲,
雖然嚴格來說已經有伴奏吉他及最低限度的鼓,但這兩者在節奏上我也大幅重寫。
這首歌與我另一首抒情歌「殘憾 Helplessness」因為成歌時期相近,故架構 / 格式極為雷同,
所以在編曲上會盡量避開使用相同元素,如:
- 節奏模式差異化。
- 這首特意不放弦樂。
- 最後尾端改用人聲代替電吉他即興。
個別樂器解說:
- 鼓由於上面所述要跟另一首歌做出差異, 節奏模式較單調、巧思都用在過門。
- 貝斯基本上都跟著鼓點走,加上這次有完整的鋼琴聲部加入伴奏,
考量各聲部分工,相對難以天馬行空自由發揮,單純很基本地做好份內之事。 - 鋼琴是這次花最多心思的部分。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將完整的鋼琴聲部放入伴奏組。
之前樂曲內的鋼琴伴奏都只有高音部以避免跟貝斯衝突。
這次因為特意不使用弦樂,得增加鋼琴份量來增加厚重感,必須補上低音部。
但終究我不是彈鍵盤出身,也沒有研究過鋼琴伴奏譜,
因此在所有樂器一起出現的段落該如何分配聲部上失了方向:
低音會撞到貝斯、(中)高音的和弦伴奏會跟木吉他重疊、高音旋律會喧賓奪主…etc,
最後只得夾縫求生:
低音部稍微比貝斯高一點、放棄跟吉他一樣的伴奏模式、高音部在過門以外的旋律對著主唱走。
唯一沒有煩惱太久的是Bridge部分,那邊靈光一閃就決定這樣寫。
至於副歌旋律太華麗本來想要改簡單一點,但聽久覺得不錯就算了。
不過多少還是遺憾太華麗而沒有襯托出主唱的悲傷。 - 節奏吉他無論電吉他或木吉他都只有最基本的和弦伴奏,
因為還有鋼琴故不想弄太複雜,就讓吉他做好襯底即可。
如果我撰文當下左手已康復的話,或許電吉他在Bridge那段會更花俏些,
但畢竟那邊鋼琴太強勢,吉他還是保守一點反而比較安全。 - 前 / 間奏的主奏電吉他是2009年就寫好了,非常普通的旋律,
但我懶得想新東西、而且旋律除了普通以外也沒什麼值得詬病之處,故沿用。
這次新寫的獨奏部分,預設就是一切從簡,
所以沒有使用什麼奇怪的音階,都是調內音,也沒有寫太高難度的技巧或速彈,
不過整體的起承轉合、抑揚頓挫很有味道,我自己很喜歡這一段。
前八小節花比較多時間思考,塗塗改改始終不對味,
把原本放在前四小節的東西改到第五小節後就突然豁然開朗;
後四小節開始加速就隨便寫了,所以可以聽出大量反覆混水摸魚, 不過這模式本來就是搖滾獨奏常用手法,也不能算真的偷懶~
倒數第二小節有奇怪的和聲是因為跟剛好一拍半的Delay音重疊所致,
因為覺得有趣就不去修改。 - 2023年因為有了人聲合成軟體Synthesizer V作為主唱,
我開始將過去所有因無法錄唱而以器樂型態推出的樂曲重新補上了一直都空缺的主唱旋律,
這首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製作。
主唱使用Synthesizer V內建的Gender功能把中文女聲音色庫Weina變成男聲。
由於目前版本Synthesizer V會在不特定字詞的發聲時伴隨類似機械人聲或者像是蛙鳴的聲音,
呃~聽起來就像星際大戰的Darth Vader那樣,
雖然混在樂器中就沒有那麼明顯,但畢竟還是存在,所以主唱的部分說不上完美。
另外我這次重混音盡量不在錄音軟體DAW內拉音量Automation、也不用Compressor控制主唱音量, 所以主唱無法避免地會有明顯音量大小不一的狀況。
主歌部分主唱聽起來有些破音是參數調Low Tension + High Breath的關係,
這個現象在Synthesizer V程式內就出現了。
…這首歌不知道編曲還是混音上哪裡出了問題,我總覺得聽起來有些空蕩…?
樂器放太少還是各樂器的節奏 / 旋律變化不夠?
這麼多年我仍是沒用吉他塞一堆音符就不會編曲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