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解說我的創作樂曲:「
冰魄之刃 The Blade of Moonlight」
試聽網址:
Bandcamp:
YouTube:
註:YouTube音檔受影片編輯器的影響,檔案小於原始Wav。
Song structure:
0:00 Intro
0:28 Guitar Solo 1
0:51 Verse 1
1:13 Pre-Chorus 1
1:36 Chorus 1
1:59 Interlude
2:10 Guitar Solo 2
2:33 Verse 2
2:56 Pre-Chorus 2
3:18 Chorus 2
3:47 Guitar Solo 3
4:21 Bridge
4:50 Guitar Solo 4
5:15 Chorus 3 (Acoustic guitar only)
5:38 Outro
-------------------------------------------------------------------------------
歌詞與解說:
Verse 1
窒息的大地 滿是惡意的罪業
污濁的海洋 只為瘋狂的貪婪
Pre-Chorus 1 & 2
她悄然飄舞 在奈河的兩岸
她憫然訕笑 那三世的因果
Chorus 1 & 2
只見那碧瑩的翅膀 帶著五色的燐光
只見那漆黑的軌跡 將一切化為沙塵
(消失殆盡)
Verse 2
曝屍的荒野 流著黑色的血水
枯竭的湖泊 榨乾最後的眼淚
Bridge
永夜的罪孽 孕育了救贖
無情的破壞 換來了重生希望
Chorus 3
月光下一切都歸零 生命回到了起點
月光下沉沉地睡去 只見飛舞的蝶影
漸漸遠去
******************************
這首歌其實是我
另一首序曲短歌的主曲部分,
兩者本來是同一首歌,成歌時期約在2005~2007年間,
這次製作時覺得歌將近八分鐘實在太長,就把曲風迥異的前奏獨立出來。
歌詞不確定是2005~2009年間的那一年寫完,這次僅稍微修改幾個詞彙。
整首歌包含另一部分的歌詞其實是啟發自當時觀看的日本動畫「∀ Gundam 」裡的淨化兵器"月光蝶",
關於此兵器的詳細作用請自行搜尋,我就不在這裡贅述。
整首歌詞是描述類似"月光蝶"作用的人或物降世淨化文明與環境,
歌詞我現在看來不免覺得稍嫌矯情,但年輕氣盛理所當然地滿腦理想抱負、環保意識…
Verse 1敘述大地跟海洋因為一己之私的惡意與瘋狂所汙染。
Pre-Chorus則在描述那個似神似蝶者的舉動。
奈河指的是奈何橋的那條河,也就是冥河。
最初寫的時候想的是"月光蝶",這次由於選用女聲音色庫配唱,反而覺得更像是月神。
這段跟Chorus是我最喜歡的段落。
Chorus 1 & 2、如果有查了"月光蝶"的圖文影像,那這段歌詞應該淺顯易懂,
總之就是"月光蝶"被釋放,世上的人工物體都被分解。
Verse 2就是接續Verse 1在敘述末日景象。
Bridge也是很直白,物極必反、禍福相倚,
在樂曲構成上剛好接在譬喻大破壞大淨化的段落後,所以歌詞就有隱喻新時代將至的意思。
Chorus 3就是人工物體被消除殆盡,一切的一切都回到原點,
萬物就在月光下安眠。
-------------------------------------------------------------------------------
創作背景:
Metal / Speed Metal風格,未發表過的新 (舊) 歌。
這首歌是我實質第一首Speed Metal樂曲,
比上傳網路多年的"
炎與劍 Flame / Blade"、"
斷罪之劍 The Sword of Conviction"還早成歌,
因為當初野心太大、段落過多、主唱旋律跨兩個八度…等因素所以一直沒有正式完成,
結果這首歌的和弦進行、起承轉合架構就被我無意中用到前述兩首歌上,
我直到2024年這次製作才發現這件事,
例如主歌Verse的和弦進行級數與"炎與劍"一致、節奏模式也有相似之處;
主歌與Pre-Chorus的表現手法、副歌Chorus到Bridge的情感轉折則跟"斷罪之劍"神似。
最初版的成歌時間大概在2005~2007年間,
用BOSS BR-1180CD硬碟式多軌錄音座錄了和弦與簡易的吉他節奏,
我始終都不會用該錄音座的編輯功能,所以八分多鐘歌曲裡Clean跟Drive都是一軌錄完,
這一版的鼓也是同時在錄音座內編寫完。
這版在錄音座快壞掉前有來得及將歌曲匯出。
第二版的最後記譜日是2009年,寫了鼓、貝斯、吉他、跟主唱,這版大概完成60 ~ 70%。
吉他的東西大多奠基於這一版,
包含Intro、Verse、Pre-Chorus、Chorus、Guitar Solo 1 & 4、Acoustic Guitar,
Solo 3的主奏跟節奏則只寫一半。
除了Chorus我這次重寫以外,上面所述段落都沿用或僅小幅修改。
這次的第三版則是花了近一個半月處理。
鼓、貝斯全部重寫,補寫吉他、增寫弦樂,修改主唱、調整拍子,細節在下一段詳述。
這版為了縮短樂曲時間,除了前述將曲風迥異的前奏獨立出來成一首序曲以外,
還刪除了兩段吉他獨奏、一段Chorus、以及八小節的轉折段落,
即使如此、歌曲還是長達六分鐘…
段落構成上,比較想提的大概是Chorus 2 > Outro的流程。
當初想營造的感覺是:
將文明摧毀殆盡的大破壞來臨,霎時間天昏地暗、雷鳴風暴,
在所有人工物體都崩解後,
一片荒蕪卻又象徵一切有了機會重生,得以開創新的時代。
個別樂器解說:
- Chorus 2轉Guitar Solo 3跟Chorus 3轉Outro各有一小節的5/4拍,
前者是因為這次刪掉了八個小節的轉換緩衝小節,直接接上去會太突兀而新增;
後者則是第二版時決定是6/4拍,但這次體感上覺得時間不太對而修改。
這兩段變拍在試了幾種組合後,因搶拍感強烈而統一採用5/4拍。
- 鼓這次全部重寫的主因是為了把小鼓的拍點從反拍換成正拍。
不過之前大概也只寫了Verse、Chorus等節奏模式比較固定的段落,
所以鼓幾乎等於全新創作。
比較花心力的絕對是最前面的鼓獨奏,到上傳前一天我還在修改。
再來是Guitar Solo 3 > Bridge這一大段,
Guitar Solo 3後半段在無聊重聽第一版後改掉已經寫好的,
以第一版為基礎重新修改,真是今不如昔…
Verse為了不流於俗套、加上要對拍點,也是想了很久。
VST Plugin是用Bogren Krimh Drums,本來擔心音色不合這個曲風,
結果Default preset就很合用了。
- 我始終認為貝斯很重要,每次都很認真在寫貝斯,也對成果很滿意,
這首雖然也是花了很多時間在寫,但由於貝斯不是主角,相對就沒有太特殊的表現。
我個人很喜歡Bridge部分的貝斯旋律。
- 這首歌的風格意料之外地由弦樂的畫龍點睛決定,特別是前奏的旋律。
明明主角是吉他,但我寫完前奏的弦樂後卻覺得它反而穩定這首歌的功臣。
各位聽完整首歌後不曉得會不會有類似感想,特別是前奏、尾奏互相呼應。
…我的歌曲不知道為什麼經常出現這種後寫的弦樂反變成重心的狀況,
今年才上傳網路的"殘火 Flaming Embers"也是這樣。
- 木吉他僅在Bridge跟Chorus 3出現,都是2009年第二版的創作,並未修改。
Bridge單純刷和弦襯底,所以混音音量沒有很大,
大概幾乎90%的人都不會發現吧,我用消費裝置的小喇叭也聽不到。
木吉他在Chorus 3則是獨力撐起整首歌最重要的段落,
幾乎可以說Chorus 3若沒有木吉他這段旋律,根本不可能讓整首歌完整。
旋律本身很簡單,就普通的分解和弦 Arpeggio,但Delay幫了大忙~
- 節奏電吉他基於第二版:
Intro、Verse架構拍點不變,修改音符約50 ~ 60%。
Pre-Chorus完全沿用。
當初只是為了填空隨便寫寫,不甚滿意、想說日後重寫,
結果多年後聽來不錯就懶得再改…過去的自我要求標準也太高。
Chorus不想用單調的悶音四連音Mute 16 beat,
想了好久才敲定這個介於和弦與連音的手法,用Picking或Tapping都可以演奏。
Guitar Solo 3則是對應這次新寫的貝斯,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其餘吉他獨奏時的襯底節奏80%為新寫,單純襯底故沒有內容。
- 獨奏吉他共有四段…其實本來是六段,但歌曲真的太長,就把只寫完和弦的兩段刪掉。
Solo 2全部、跟Solo 3的後半段是這次寫的,可以聽聽我時隔二十年的旋律表現差異。
Solo 1、2、4原本因應當時樂團成員,是編成雙吉他和聲,
這次一開始也要沿用,畢竟都寫好了,
唯因舊版的Solo 2只是將Solo 1反覆,為避免同樣旋律反覆造成聽感疲勞而重寫Solo 2,
過程中發現和聲吉他會相對限制主旋律的表現,就決定把全部和聲吉他都刪除,
現在不玩團了,使用雙吉他和聲老實說在我樂曲表現上意義不大,
單吉他不僅旋律表現自由度較大、混音時的音量平衡也容易處理。
我很喜歡Solo 2 & 4。
- 2023年因為有了人聲合成軟體Synthesizer V作為主唱,
我開始將過去所有因無法錄唱而以器樂型態推出的樂曲重新補上了一直都空缺的主唱旋律,
這首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製作。
主唱使用Synthesizer V中文女聲音色庫"青溯 Qing Su",
它其實是擅長唱些輕柔療癒的歌曲,並不適合金屬樂,
但奇怪的是我這次從製作前期就直覺認為這首歌它會是最好的選擇,
而不是我常用於搖滾 / 金屬歌曲的Weina男聲版。
(雖然這次在音色測試時,發現女聲Weina其實也意外地跟這首歌很合)
結果證明它確實是這首歌的最佳解。
不過為了它的音域限制,我花了非常多時間修改旋律…
年輕時寫主唱旋律都不太思考音域範圍,好聽就好,
動輒就寫一些橫跨兩個八度 (以上) 的艱難歌曲,現在就得為了當年不懂事來善後。
這首歌原本的主唱旋律C#3 ~ C5對普通男聲太高、普通女聲又太低,
為了配合"青溯 Qing Su"拉高八度,卻會遇到C6這個音,只能硬把高於E5的音全部修掉,
由於對旋律有先入為主的印象,且歌詞已經完成、詞曲有押韻關係導致特別難改,
好不容易譜面作業把音高勉強修到F5,
結果實際進Synthesizer V才發現"青溯 Qing Su"對D5 / D#5以上的音表現不佳,又是一陣瘋狂改譜…
總之、我整整一個多月泰半都在改主唱,到音檔要匯出上傳網路的前兩三天都還抱頭苦思…
Verse幾乎沒有變動,Pre-Chorus也只改掉了最後本來要往F5上去的旋律,
Chorus則是拍子沒改,音高大概修掉了80%以上,Bridge是音高包含拍子都重寫…
還好最終的成果不錯,雖然有幾個D5 / D#5的音聽起來有些微妙,但我沒招了…
為什麼不直接改調 / 降調,因為要搭配吉他空弦E音導致我沒有別的方案可選。
由於目前版本Synthesizer V會在不特定字詞的發聲時伴隨類似機械人聲或者像是蛙鳴的聲音,
呃~聽起來就像星際大戰的Darth Vader那樣,
雖然混在樂器中就沒有那麼明顯,但畢竟還是存在,所以主唱的部分說不上完美。
另外我這次重混音盡量不在錄音軟體DAW內拉音量Automation、也不用Compressor控制主唱音量,
所以主唱無法避免地會有明顯音量大小不一的狀況。